一种双4G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128阅读:1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4G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PCB双4G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一般天线都具有可逆性,即同一副天线既可用作发射天线,也可用作接收天线。同一天线作为发射或接收的基本特性参数是相同的。这就是天线的互易定理。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智能化、多功能化与多样化发展,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天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各个通信频率要求,还要具有备接收灵敏度高,信号好的条件。

常规双4G天线设计形式为内置与外置两种,外置天线需要外接线链接,移动不方便,不美观。内置FPC天线,不易装配且不可拆卸,容易损坏,容易受结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4G天线,其单面设计,减少天线面积,此产品设计尺寸为矩形,应用于大型移动设备,该双4G天线可在内部灵活装配,受结构限制较小,可拆卸,可用卡槽式固定,螺钉式固定,以及双面胶等等固定装配方式,不易损坏便于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4G天线,其用于支持TD -LTE、FDD- LTE不同的网络制式,其包括PCB板,设置在所述PCB板同一侧的馈电点、接地点和多枝节天线结构;其中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上设有耦合缝隙,缝隙大小为1.8~5.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包括用于控制低频频段的L型枝节、用于控制高频频段的כ型枝节和用于控制频段带宽的片状枝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L型枝节与片状枝节的第一耦合缝隙为1.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כ型枝节和片状枝节的第二耦合缝隙为渐变间隙,其最窄为1.8mm,最宽为5.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PCB板上设置有至少两定位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天线为PIFA天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PCB板的材质为ABS树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的材质为金属铜片,其贴附在所述PCB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PCB板形状为矩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4G天线的一种改进,所述4G天线内置在大型移动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双4G天线支持TD -LTE、FDD- LTE不同网络制式,此产品设计尺寸为矩形,天线厚度为0.8~1mm,总长度为60mm,宽度为50mm;其单面设计,减少天线面积,应用于大型移动设备,该双4G天线可在内部灵活装配,受结构限制较小,可拆卸,可用卡槽式固定,螺钉式固定,以及双面胶等等固定装配方式,不易损坏便于生产。该双4G天线可分别使用于多种移动高端大数据传输设备,便于多种装配方式以及信号稳定,高增益天线。

本双4G天线是由PCB-FR4板材为基材,金属线路沉积在所述PCB板上形成天线部分,且表面加油墨,防止金属线路氧化,确保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双4G天线正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双4G天线测试的驻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双4G天线实施例中,该双4G天线包括矩形状的PCB板,其包括正面板和背面板。本实施例中的双4G天线是由厚度0.8~1mm 的PCB-FR4普通单面型板制作而成,长度在60mm,宽度为50mm,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调整双4G天线的长度和宽度,较佳地,按等比例缩小放大。

图1 为本实施例中正面板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双4G天线,具体为PIFA天线工作于多频段,其支持TD -LTE、FDD- LTE不同的网络制式,其包括PCB板,设置在所述PCB板同一侧的馈电点1、接地点2和多枝节天线结构;其中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上设有耦合缝隙,缝隙大小为1.8~5.8mm,缝隙过大或过小,天线全频段带宽会变窄,效率低,增益值也会变差。

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包括用于控制低频频段(880~960MHz)的L型枝节3、用于控制高频频段(B38、B39、B40和B41频段)的כ型枝节和用于控制频段带宽(1710~2690MHz)的片状枝节5,其中,所述L型枝节3与片状枝节5的第一耦合缝隙7为1.8mm;所述כ型枝节和片状枝节5的第二耦合缝隙为渐变间隙,形状为钩形槽,其最窄为1.8mm,最宽为5.8mm。具体地,所述耦合缝隙与片状枝节5控制所有天线频段带宽,起决定天线整体性能增益的好坏程度。所述L型枝节3、כ型枝节和片状枝节5相互连接;具体地,所述L型枝节3包括相互连接的竖直分枝31和水平分枝32;所述כ型枝节包括一长横向分枝41、一短横向分枝42和一竖向分枝43,所述竖向分枝43分别连接所述长横向分枝41和短横向分枝42;所述片状枝节5分别与所述竖直分枝31和长横向分枝4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水平分枝32的长度在10.6~10.7mm之间,宽度在5.0~5.5mm之间;所述竖直分枝31的长度在42.2~44.9mm之间,宽度在4.5~6.3mm之间;所述长横向分枝41的长度在5.7~8.6mm之间,宽度在2.5~2.7mm之间;所述短横向分枝42的长度在2.4~2.5mm之间,宽度在5.2~5.3mm之间;所述竖向分枝43的长度在11.2~11.3mm之间,宽度在10.5~10.6mm之间;所述片状枝节5的长度在37.5~49.9mm之间,宽度在47.4~53.6mm之间。所述钩形槽宽度渐变设计,所述竖向分枝43与片状枝节5之间的竖向槽81槽宽在2.7~5.8mm之间和横向槽82槽宽为1.8mm;所述短横向分枝42与片状枝节5之间的竖向槽83槽宽在3.3~3.4mm之间,所述长横向分枝41和短横向分枝42之间的槽84槽宽在2.7~2.8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上设置有至少两定位通孔6,优选地为4个,便于卡槽式固定或螺钉式固定内置在大型移动设备上。所述PCB板的材质为ABS树脂,但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地,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的材质为金属铜片,其贴附在所述PCB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枝节天线结构表面均覆盖有油墨,可防止金属线路氧化,确保性能的稳定性。

图2是本实施例中天线测试的驻波图。经过实验检测验证,频带宽,驻波比低;天线损耗低,回波损耗小,效率高能满足各类通信产品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