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6188发布日期:2018-06-20 00:10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属于配电变压器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硅钢油变高低压线圈绕制采用的模具主要包括绕线轴和绕线模体,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线圈线绕起头固定需用打包带固定,比较浪费时间;2)线圈轴向高度无法有效控制,产品离散性较大;3)线圈端面平整度误差较大,影响线圈质量和后道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能够提高绕线加工的便捷性,控制线圈绕制质量,提高产品一致性。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包括绕线轴和套装在绕线轴上的绕线模,还包括起头挡板,收尾挡板,固定卡箍,以及起头导线固定装置;所述起头挡板和收尾挡板分别设于绕线模的两端,所述固定卡箍设于起头挡板和收尾挡板的外侧;所述起头导线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起头挡板的上部;所述起头挡板和收尾挡板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槽口。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头导线固定装置包括起头导线卡块,起头导线压板、螺杆和碟形螺母;所述起头导线卡块固定在所述起头挡板上,所述起头导线压板通过所述螺杆和碟形螺母连接在所述起头导线卡块上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头导线固定装置设有两组螺杆和碟形螺母,分布在所述起头导线压板的两端。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起头挡板和收尾挡板分别在短轴方向上左右各设一个槽口,所述起头挡板和收尾挡板的槽口位置一致。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槽口为矩形状槽口。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绕线模的轴向高度比线圈的设计轴向高度大6-10m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起头挡板上设置起头导线固定装置,使得起头导线固定更加便捷,对比原有方式节约用时40%。通过在绕线模两端设置起头挡板和收尾挡板,并开设便于观察的槽口,使得线圈轴向高度尺寸得到保证,能够控制正负偏差在1mm以内;并且线圈端面平整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正负偏差在1mm以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解决了线圈绕制过程中起头固定繁琐,线圈轴向、端面平整度尺寸难以控制的问题。适用于低压线绕、箔绕及高压绕线,能够提高绕线加工的便捷性,同时能够有效控制线圈绕制质量,提高产品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绕线轴,2-固定卡箍,3-收尾挡板,4-绕线模,5-起头挡板,6-起头导线卡块,7-起头导线压板,8-蝶形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模具,包括绕线轴1、绕线模4、起头挡板5、收尾挡板3、固定卡箍2和起头导线固定装置。绕线模4套装在绕线轴1上,起头挡板5和收尾挡板3设于绕线模4的两端,固定卡箍2设于起头挡板5和收尾挡板3的外侧;起头导线固定装置固定在起头挡板5的上部;起头挡板5和收尾挡板3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槽口。其中,起头导线固定装置包括起头导线卡块6,起头导线压板7、螺杆和蝶形螺母8(该起头固定方式操作便捷,起头导线固定牢靠);起头导线卡块6固定在起头挡板5上,起头导线压板7通过两端的螺杆和蝶形螺母8连接在起头导线卡块6上方。起头挡板5和收尾挡板3分别在短轴方向上左右各设一个矩形状槽口,两块挡板的槽口位置一致。绕线模4的轴向高度比线圈的设计尺寸轴向高度大6-10mm(保证不影响收尾导线弯折)。绕线模4与起头挡板5、收尾挡板3用螺栓连接固定,起头导线卡块6用螺栓固定在起头挡板5上,模具安装完成后,用卡箍2将模具两端固定好即可开始绕线。

本实施例的绕线模具装置主要分为绕线模和挡板两个部分,绕线模设计尺寸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参数等进行设定,同时保证绕线操作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挡板上的槽口用于轴向敲紧和观察绕线质量用,起头挡板上固定的起头固定卡块配置压板和蝶形螺母,使得操作更便捷;该模具设计结构及配置满足现场实际操作情况要求,同时能够很好的控制线圈绕制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