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组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628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组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电池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锂电池组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散热效果较差;

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其能够通过将壳体设置成外壳和内壳,两者之间的通风通道可以辅助空气流动,并带走热量,整体散热效果较佳,使用效果较佳。外界碰撞后,其首先对外壳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不会损坏内壳,能够对锂电池本体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该结构设计合理,市场应用潜力巨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锂电池组,其具有该锂电池组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内壳和多个支撑件,所述外壳位于所述内壳的外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具有通风通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通风通道内,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壳连接,所述内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内壳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令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令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外壳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三缺口令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

锂电池本体,所述锂电池本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内壳连接;

第一送风件,所述第一送风件与所述内壳连接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送风件令所述通风通道内的空气流向所述容纳腔。

具体的,该锂电池组能够通过将壳体设置成外壳和内壳,两者之间的通风通道可以辅助空气流动,并带走热量,整体散热效果较佳,使用效果较佳。外界碰撞后,其首先对外壳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不会损坏内壳,能够对锂电池本体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该结构设计合理,市场应用潜力巨大。

可选的,所述锂电池组还包括多个回复件,所述回复件的一端与所述内壳连接,所述回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锂电池本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锂电池组还包括围合件,所述围合件具有围合空间,所述锂电池本体位于所述围合空间内,所述回复件的一端与所述内壳连接,所述回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围合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锂电池组还包括第二送风件,所述第二送风件与所述内壳连接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二送风件令所述容纳腔内的空气流向所述外壳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内壳还设置有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令所述容纳腔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第四缺口对应于所述锂电池本体。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呈条状,多个所述支撑件并排设置,每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锂电池组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多个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三缺口相对位于所述锂电池组的两侧,所述第二缺口相对位于所述锂电池组的顶部。

可选的,所述内壳内置有控制器和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锂电池本体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一送风件。

可选的,所述锂电池组还包括第一通风件和第二通风件,所述第一通风件与所述第二通风件均呈L型,所述第一通风件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二缺口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件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通风件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第三缺口且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风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通风通道连通的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锂电池组,其具有该锂电池组的全部功能。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该锂电池组能够通过将壳体设置成外壳和内壳,两者之间的通风通道可以辅助空气流动,并带走热量,整体散热效果较佳,使用效果较佳。外界碰撞后,其首先对外壳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不会损坏内壳,能够对锂电池本体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该结构设计合理,市场应用潜力巨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锂电池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锂电池组的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锂电池组的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标:100-锂电池组;10-壳体;11-外壳;111-第二缺口;112-第三缺口;12-内壳;121-容纳腔;122-第一缺口;123-第四缺口;13-支撑件;131-通孔;14-通风通道;15-盖合件;21-锂电池本体;22-第一送风件;23-回复件;24-围合件;25-第二送风件;26-控制器;27-温度传感器;28-第一通风件;281-第一开口;29-第二通风件;291-第二开口;30-导线;31-插头;32-防水胶套;33-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100,其包括:

壳体10,壳体10包括外壳11、内壳12和多个支撑件13,外壳11位于内壳12的外部且外壳11与内壳12之间具有通风通道14,支撑件13位于通风通道14内,支撑件13的一端与外壳11连接,支撑件13的另一端与内壳12连接,内壳12具有容纳腔121,内壳12设置有第一缺口122,第一缺口122令通风通道14与容纳腔121连通,外壳11设置有第二缺口111和第三缺口112,第二缺口111令容纳腔121与外壳11的外部连通,第三缺口112令外壳11的外部与通风通道14连通;

锂电池本体21,锂电池本体21位于容纳腔121内且与内壳12连接;

第一送风件22,第一送风件22与内壳12连接且对应于第一缺口122,第一送风件22令通风通道14内的空气流向容纳腔121。

当第一送风件22工作时,其目的相当于抽风,外壳11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三缺口112进入,顺着通风通道14从第一缺口122进入容纳腔121内,最终该空气通过第二缺口111排出。

外壳11和内壳12均采用导热率较高的材质制成,比如铜、钢等。锂电池本体2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内壳12传递至通风通道14内,再被流动的空气带走,使得锂电池本体21的外部温度合理。

锂电池组100还包括导线30和插头31,导线30的一端与锂电池本体21连接,其另一端与插头31连接,插头31外套设有防水胶套32,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

外壳11上还设置有显示屏33,其可以显示锂电池本体21的电量。

外壳11的顶部一般是可拆卸的结构,以便安放或取出锂电池本体21。

该锂电池组100能够通过将壳体10设置成外壳11和内壳12,两者之间的通风通道14可以辅助空气流动,并带走热量,整体散热效果较佳,使用效果较佳。外界碰撞后,其首先对外壳11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不会损坏内壳12,能够对锂电池本体21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外壳11将内壳12进行包裹,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

可选的,锂电池组100还包括多个回复件23,回复件23的一端与内壳12连接,回复件23的另一端与锂电池本体21连接。

该回复件23可以选用弹簧,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弹性机构,其均布在内壳12的底部,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锂电池组100受到冲击或碰撞后,在回复件23的作用下,可以降低磨损,避免损坏。

可选的,锂电池组100还包括围合件24,围合件24具有围合空间,锂电池本体21位于围合空间内,回复件23的一端与内壳12连接,回复件23的另一端与围合件24连接。

围合件24可以进一步增强锂电池本体21的硬度和强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围合件24上还可以设置盖合件15,将围合空间封闭,使锂电池本体21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一步对其增强防水、防撞功能。

可选的,锂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二送风件25,第二送风件25与内壳12连接且对应于第二缺口111,第二送风件25令容纳腔121内的空气流向外壳11的外部。

第二送风件25和第一送风件22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其起到排风的作用,将容纳腔121内的热风排出。第一送风件22和第二送风件25还可以直接安装在盖合件15上。

可选的,内壳12还设置有第四缺口123,第四缺口123令容纳腔121与通风通道14连通,第四缺口123对应于锂电池本体21。

一般的,空气在通风通道14内流动时,会产生负压,其带动第四缺口123处的空气流动,从而使锂电池本体21底部或四周的空气向第四缺口123流动,进入通风通道14内,最终被第二缺口111排出,其明显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支撑件13呈条状,多个支撑件13并排设置,每个支撑件13沿锂电池组1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支撑件13设置有多个通孔131。

可以理解为,支撑件13可以是横向设置的,也可以是纵向设置的,也可以是纵横交错设置的,一般的,回复件23对应于支撑件13,第四缺口123对应于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3之间。

通孔131的设计,以便空气能够正常的流动。

可选的,第一缺口122与第三缺口112相对位于锂电池组100的两侧,第二缺口111相对位于锂电池组100的顶部。

以图2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第一缺口122相对位于锂电池组100的左侧,第三缺口112相对位于锂电池组100的右侧,第二缺口111相对位于锂电池组100的上方。

冷空气从第三缺口112入,通过U型的通风通道14从第一缺口122进入容纳腔121,热空气从第二缺口111排出。

可选的,内壳12内置有控制器26和多个温度传感器27,温度传感器27用于检测锂电池本体21的温度,控制器26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27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并控制第一送风件22。

该显示屏33还可以显示温度传感器27所检测到的温度值。

当检测到的温度值高于预设值时,第一送风件22和第二送风件25在控制器26的作用下选择性的启动。也就是说温度稍高时,可以只启动第一送风件22,温度过高时,同时启动两个送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组100,锂电池组100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送风件22工作时,其抽风,此时第一缺口122处形成负压,外壳11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三缺口112进入通风通道14内,空气在通风通道14内流动时,在第四缺口123处产生一个负压,锂电池本体21底部或四周温度较高的空气顺着第四缺口123进入通风通道14内,该热空气通过第一缺口122进入容纳腔121内,此时第二送风件25可以工作,其强制排风,将热空气排出。

实施例2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10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锂电池组100还包括第一通风件28和第二通风件29,第一通风件28与第二通风件29均呈L型,第一通风件28的一端对应于第二缺口111且与容纳腔121连通,第一通风件28设置有与容纳腔121连通的第一开口281,第二通风件29的一端对应于第三缺口112且与通风通道14连通,第二通风件29的另一端设置有与通风通道14连通的第二开口291。

安装状态下,第一开口281朝下,第二开口291也朝下,其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液体进入容纳腔121内,起到一定的防水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其包括上述提到的锂电池组100,其具有该锂电池组100的全部功能。

锂电池组100的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100,该锂电池组100能够通过将壳体10设置成外壳11和内壳12,两者之间的通风通道14可以辅助空气流动,并带走热量,整体散热效果较佳,使用效果较佳。外界碰撞后,其首先对外壳11造成破坏,一般情况下不会损坏内壳12,能够对锂电池本体21起到较佳的保护作用。该结构设计合理,市场应用潜力巨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