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1834发布日期:2018-07-07 09:5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



背景技术:

动触头系统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接通或断开电流。当电路中出现短路故障电流时,断路器驱动操作机构动作,使动、静触头迅速断开,此时动、静触头间的电压导致空气介质放电而产生电弧。电弧在燃烧过程中使触头处的空气体积膨胀,温度急剧上升,电离加速,同时触头及附近的金属零件表面因高温产生熔融蒸发,从而在断路器内部形成了一股高温、高压的带电气体。

如图1,为已有技术中断路器的示意图。所述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操作机构2和主轴3。所述的断路器本体1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由基座12和底板14组成,基座12和底板14拼接后形成空腔,空腔内安装有动触头11和静触头15。而在动触头11和静触头15的上方安装有灭弧室13。动触头11通过摆动来实现与固定静止的静触头15之间的闭合或分离。在动触头11摆动的空间内形成了一相对封闭的触头容纳腔。所述的操作机构2动作后,带动主轴3转动,主轴3带动动触头11摆动。在分断过程中,所述的动触头11与静触头15分离后产生电弧,电弧会使得触头容纳腔内温度快速升高。带电气体会沿着图中A向通道接触到动触头连杆111,而动触头连杆111为金属杆且连接到操作机构,这样会使得操作机构也带电,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其在动触头的动触头连杆上套设有绝缘套,从而防止所述的触头腔内的带电气体接触所述的动触头连杆,进而避免操作机构带电,提高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断路器的动触头系统,所述的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操作机构和主轴,断路器本体包括动触头,操作机构带动所述的主轴转动,主轴转动后带动动触头摆动;所述的动触头包括动触头连杆,动触头连杆的一端连接主轴,另一端连接动触头;在所述的动触头连杆上套设有绝缘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轴上固定有翅片,所述的动触头连杆一端与翅片的摆动端铰接,另一端与动触头的触头支持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触头的触头支持上形成有一动触头连杆安装腔,动触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动触头连杆安装腔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触头还包括动触头片、触头弹簧和触头弹簧保护盖,所述的触头弹簧位于动触头片与触头支持之间,所述的头弹簧保护盖位于触头弹簧的上方,该触头弹簧保护盖用于保护触头弹簧免受带电气体的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套包括三个抵挡面,三个抵挡面包括一对抵挡侧面和一抵挡顶面,一对抵挡侧面之间设有连接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筋位于绝缘套的一端,绝缘套在远离所述的连接筋的一端设有围堰,所述的围堰从抵挡面向绝缘套的外部延伸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本体还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包括基座,所述的围堰抵靠在基座的安装面上,所述的连接筋与所述的动触头连杆上的连接部相抵靠。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动触头的动触头连杆上套有绝缘套,通过绝缘套有效防止了触头腔内的带电气体接触所述的动触头连杆,进而避免了操作机构带电,提高了断路器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断路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触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套的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绝缘套的另一种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触头连杆的示意图。

图中:1.断路器本体、11.动触头、111.动触头连杆、1111.连杆片部、1112.连接部、1113.第二铰接孔、1114.第一铰接孔、112.绝缘套、1121.抵挡面、11211.抵挡侧面、11212.抵挡顶面、1122.连接筋、1123.围堰、113.触头支持、1131.动触头连杆安装腔、114.动触头母线、115.动触头片、116.触头弹簧、117.触头弹簧保护盖、12.基座、121.安装面、13.灭弧室、14.底板、15.静触头;2.操作机构;3.主轴、31.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本实用新型中断路器的示意图,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操作机构2和主轴3,所述的操作机构2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上,所述的断路器本体1包括壳体、触头系统和灭弧室13。所述的壳体包括基座12和底板14,基座12和底板14拼接后形成触头腔,触头腔用于容纳所述的触头系统。而在触头系统的上方安装有灭弧室13。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11和静触头15。当操作机构2动作后,由操作机构2带动所述的主轴3转动,主轴3转动后带动动触头11摆动,动触头11摆动后实现与静触头15的闭合或分离。

如图3,所述的动触头11包括动触头连杆111,而主轴3上固定有翅片31,所述的触头连杆111一端与翅片31的摆动端铰接,另一端与动触头11的触头支持113铰接。在所述的动触头连杆111上套设有绝缘套112,所述的绝缘套112封闭住图中所示出的A向气道,从而防止带电气体接触到动触头连杆111,进而防止操作机构2带电。

如图4,为动触头1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动触头11包括触头支持113和动触头连杆111,所述的动触头连杆111一端铰接在触头支持113上,另一端铰接在主轴3的翅片31上(见图3)。具体的,所述的触头支持113上形成有一动触头连杆安装腔1131,而动触头连杆111的一端正是铰接在所述的动触头连杆安装腔1131内部。所述的动触头连杆安装腔1131的存在,使得当所述的动触头连杆111安装完成后,能适应转动的需要。在动触头连杆111上套设有绝缘套112。动触头11还包括动触头片115、触头弹簧116和动触头母线114,所述的动触头母线114通过软连接与动触头片115电连接(软连接图中未示出),而触头弹簧116位于所述的动触头片115与触头支持113之间。在触头弹簧116上方还设有触头弹簧保护盖117,所述的触头弹簧保护盖117用于保护触头弹簧116免受带电气体的损坏。

如图7,所述的动触头连杆111为一金属杆件,该动触头连杆111包括一对连杆片部1111,所述的一对连杆片部1111相对设置,在一对连杆片部1111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孔1114,而在一对连杆片111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铰接孔1113,所述的一对连杆片部1111之间通过连接部1112连接。所述的第一铰接孔1114用于与主轴3的翅片31的摆动端铰接,而第二铰接孔1113用于与触头支持113铰接,具体的,所述的第二铰接孔1113用于与触头支持113的动触头连杆安装腔1131铰接。

如图5、6,所述的绝缘套112由绝缘材料制成,通常为塑料件且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的绝缘套112包括三个抵挡面1121,三个抵挡面1121包括一对抵挡侧面11211和一抵挡顶面11212。所述的一对抵挡侧面11211和抵挡顶面11212围隔成“[”形。即当所述的绝缘套112安装到动触头连杆111上后,所述的三个抵挡面1121环抱所述的动触头连杆111。分别位于动触头连杆111的左右两侧和顶部即靠近灭弧室13的上方一侧。其中抵挡侧面11211位于两侧,而抵挡顶面11212位于顶部。一对抵挡侧面11211之间设有连接筋1122。并且所述的连接筋1122位于绝缘套112的一端,绝缘套112在远离所述的连接筋1122的一端设有围堰1123。所述的围堰1123从抵挡面1121向绝缘套112的外部延伸而成。具体的,所述的围堰1123从三个抵挡面1121延伸出去,即从一对抵挡侧面11211和抵挡顶面11212延伸出去。所述的围堰1123抵靠在基座12的安装面121上,从而使触头容纳腔的密封效果能进一步的加强。

绝缘套112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绝缘套112具有围堰1123的一端从动触头连杆111的第二铰接孔1113的一端套入,直至所述绝缘套112的连接筋1122与所述的动触头连杆111上的连接部1112相抵靠;然后将动触头连杆111的第二铰接孔1113铰接到触头支持113上,而动触头连杆111的第一铰接孔1114与主轴3的翅片31的摆动端铰接。当安装完成后,所述的围堰1123抵靠在基座12的安装面121上,并且所述的绝缘套112的三个抵靠面分别位于动触头连杆111的顶部和两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