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6484发布日期:2019-09-17 23:4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连接器,其在阳侧壳体安装阳端子零件,在阴侧壳体安装阴端子零件,通过将阴阳两个壳体嵌合,从而将阳端子零件和阴端子零件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43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这种连接器中,在阴侧壳体的正面形成有用于将阳端子零件的顶端的突片导入到阴侧壳体内的锥面。但是,在连接器小型化的情况下,阳端子零件的突片的顶端部成为细长地尖锐的形状,因此有可能突片刺入锥面。当突片刺入锥面时,阴阳两个端子零件就不连接。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实现阳端子零件和阴端子零件的连接动作的稳定化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连接器,具备:

阳侧壳体;

阳端子零件,其设置于所述阳侧壳体,在前端部形成有突片;

阴侧壳体,其以与所述阳侧壳体对置的方式配置;以及

阴端子零件,其设置于所述阴侧壳体,

通过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以对置的位置关系接近,从而所述突片插入到所述阴侧壳体内而与所述阴端子零件连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阳侧壳体设置有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能够在所述突片能相对移位地贯穿该可动构件的状态下移动,

在所述可动构件的与所述阴侧壳体对置的对置面形成有阳侧定位部,

在所述阴侧壳体的与所述可动构件对置的对置面形成有阴侧定位部,所述阴侧定位部以所述突片的前端部贯穿所述可动构件且与所述阴侧壳体不接触的状态与所述阳侧定位部嵌合。

发明效果

当以突片的前端部贯穿可动构件的状态使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接近时,阳侧定位部和阴侧定位部以突片与阴侧壳体不接触的状态嵌合。通过该嵌合,可动构件和突片的前端部相对于阴侧壳体和阴端子零件定位,所以突片和阴端子零件的连接动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连接器中使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脱离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已开始使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嵌合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利用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的嵌合将可动构件和阴侧壳体定位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y-y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嵌合的状态的相当于x-x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阳侧壳体和阴侧壳体嵌合的状态的相当于y-y线的剖视图。

图8是阳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阳侧壳体的主视图。

图10是可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可动构件的侧视图。

图12是阴侧壳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为,在所述阳侧壳体形成有罩部,在所述罩部收纳所述突片和所述可动构件,并且所述阴侧壳体嵌入到所述罩部,所述阳侧定位部呈突起状,所述阴侧定位部为凹陷的形态。根据此结构,能够利用罩部保护突起状的阳侧定位部避免异物的干涉。阴侧定位部因为是凹陷的形态,所以没有可能由于异物的干涉而带来变形等。

本发明也可以为,所述可动构件呈使板厚方向朝向与所述阳侧壳体和所述阴侧壳体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平板状,所述阳侧定位部呈以与所述可动构件大致成直角的方式突出的板状。根据此结构,可动构件呈平板状,因此有可能在移动过程中倾斜,但是因为阳侧定位部呈与可动构件成大致直角的板状,所以当阳侧定位部与阴侧定位部嵌合时,可防止可动构件的倾斜。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参照图1~图12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阳侧壳体10的前后方向,将图1~7中的右方定义为前方,关于阴侧壳体30的前后方向,将图1~7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5、8~12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阳侧壳体10;多个阳端子零件16,其安装于阳侧壳体10;合成树脂制的可动构件20,其安装于阳侧壳体10;合成树脂制的阴侧壳体30,其能与阳侧壳体10嵌合;以及多个阴端子零件34,其安装于阴侧壳体30。

阳侧壳体10是具备呈块状的壳体主体部11和从壳体主体部11的前端面外周向前方呈方筒状突出的罩部12的单一部件。在壳体主体部11内,在上下左右排列地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室13。在壳体主体的上表面前端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卡止接受部14。一对卡止接受部14之间的空间与罩部12的后端部的上端连通。

在壳体主体的左右两个侧缘部的下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与阳侧壳体10和阴侧壳体3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导孔15(参照图9)。两个导孔15的前端在罩部12的里端面(壳体主体部11的前端面)开口。

阳端子零件16是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具备端子主体部17和从端子主体部17的前端向前方细长的延出的突片18。端子主体部17的后端部能与电线19的前端部导通地固定。阳端子零件16在将端子主体部17以被限制前后移动的状态收纳于端子收纳室13的状态下安装于阳侧壳体10。多个突片18向壳体主体部11的前端面的前方突出,由罩部12包围。

可动构件20是具备板主体21、左右对称的一对导向臂23、左右对称的一对卡止臂24以及定位凸部26(权利要求记载的阳侧定位部)的单一部件。板主体21呈使板厚方向朝向与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平板状,收纳于罩部12内。板主体21的外周形状(主视形状)及尺寸与罩部12的内周形状(主视形状)及尺寸大致相同。在板主体21形成有多个贯穿孔22,多个贯穿孔22用于使多个突片18贯穿以使其不向与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相对移位。

一对导向臂23嵌入到壳体主体的导孔15内。可动构件20通过使导向臂23在导孔15中滑接,从而能够在初期位置(参照图2~5)与比初期位置靠后方的嵌合位置(参照图6、7)之间在前后方向平行移动。在可动构件20位于初期位置的状态下,板主体21配置于从罩部12的里端面(壳体主体的前端面)向前方离开的位置,突片18的前端部(突出端部)在各贯穿孔22贯穿。在可动构件20位于嵌合位置的状态下,板主体21抵接于壳体主体的前端面,突片18的基端部在贯穿孔22中贯穿。

一对卡止臂24为从板主体21的上端缘部向后方呈悬臂状延出的形态。卡止臂24从罩部12的后端部向罩部12的外部后方突出,以沿着壳体主体的上表面的方式配置。当卡止臂24的后端部的卡止突起25与卡止接受部14卡止时,可动构件20保持在初期位置。当从卡止突起25和卡止接受部14卡止的状态对可动构件20作用向后方按压的按压力时,一对卡止臂24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弹性变形,卡止突起25从卡止接受部14脱离,可动构件20开始向嵌合位置侧移动。

在可动构件20的板主体21形成有定位凸部26,定位凸部26用于使可动构件20和突片18相对于阴侧壳体30及阴端子零件34定位。定位凸部26为从板主体21的前表面(与阴侧壳体30对置的对置面)的一个部位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的形态。定位凸部26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板主体21的上端缘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板主体21的中央部。

定位凸部26与板主体21呈大致直角,呈使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板状。定位凸部26的俯视形状为宽度尺寸朝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等腰梯形。定位凸部26的左右两个侧缘部成为相对于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导向缘部27。定位凸部26的侧视形状为厚度朝向前端侧逐渐减薄的楔形。定位凸部26的上下两个面成为相对于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导向外表面28。

阴侧壳体30在整体上呈块状。在阴侧壳体30内以与阳端子零件16对置的方式在上下左右排列地收纳有多个阴端子零件34。在两个壳体10、30嵌合的过程中,阴侧壳体30嵌入到罩部12内,抵接于可动构件20的板主体21,与可动构件20成为一体地向罩部12的内方移动。当被阴侧壳体30推动的可动构件20到达嵌合位置时,两个壳体10、30成为正规的嵌合状态,突片18进入到阴侧壳体30内而与阴端子零件34连接。

在阴侧壳体30作为用于在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过程中使可动构件20和突片18相对于阴侧壳体30和阴端子零件34在上下左右定位的结构,形成有能够与定位凸部26嵌合的定位凹部31(权利要求记载的阴侧定位部)。定位凹部31为使阴侧壳体30的前端面(与阳侧壳体10及可动构件20对置的对置面)凹陷为横长的狭缝状的形态。

定位凹部31的俯视截面形状呈宽度尺寸朝向后端侧(定位凹部31的里侧)逐渐减小的等腰梯形。定位凹部31的左右两个内侧面成为相对于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导向内侧面32。定位凹部31的侧视截面形状呈高度朝向后端侧逐渐减小的楔形。定位凹部31的上下两个面成为相对于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方向倾斜的导向内表面33。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将两个壳体10、30嵌合时,在两个壳体10、30脱离的状态下,预先将可动构件20保持在初期位置(参照图2)。从该状态开始进行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使阴侧壳体30嵌入到罩部12内。当进行嵌合时,如图3所示,定位凸部26的前端部开始进入到定位凹部31内。在这期间,突片18保持与阴侧壳体30不接触的状态(阴侧壳体30的前端面未到达突片18的前端的状态)。

当从该状态进一步进行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时,如图4所示,定位凸部26的整体进入到定位凹部31内,阴侧壳体30的前端面以面接触状态抵接于可动构件20(板主体21)的前表面。此时,可动构件20仍然保持在初期位置。

在定位凸部26和定位凹部31的嵌合过程中,定位凸部26的导向缘部27和定位凹部31的导向内侧面32滑接,从而板主体21和阴侧壳体30在左右方向被定位。同时,定位凸部26的导向外表面28和定位凹部31的导向内表面33滑接,从而板主体21和阴侧壳体30在上下方向被定位。

这样,在通过定位凸部26和定位凹部31的嵌合将板主体21(可动构件20)和阴侧壳体30定位的状态下,突片18的前端与阴侧壳体30不接触(参照图5)。当从该定位状态进一步进行两个壳体10、30的嵌合时,卡止臂24弹性变形,卡止突起25从卡止接受部14脱离,可动构件20与阴侧壳体30成为一体地在罩部12内向其内方移动。

伴随可动构件20移动,突片18在贯穿孔22的贯穿位置从前端向基端侧(后端侧)移动,突片18插入到阴侧壳体30内。在此,板主体21相对于阴侧壳体30在上下左右方向被定位,所以在板主体21的贯穿孔22中贯穿的突片18的前端部也相对于阴侧壳体30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被定位。因此,突片18在不与阴侧壳体30的前端面接触的情况下进入到阴侧壳体30的内部而与阴端子零件34连接。如图6、7所示,当板主体21抵接于罩部12的里端面(壳体主体部11的前端面)时,两个壳体10、30成为正规嵌合状态。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阳侧壳体10;多个阳端子零件16,其设置于阳侧壳体10;阴侧壳体30,其以与阳侧壳体10对置的方式配置;以及多个阴端子零件34,其设置于阴侧壳体30。当阳侧壳体10和阴侧壳体30以对置的位置关系接近时,阳端子零件16的前端部的突片18插入到阴侧壳体30内而与阴端子零件34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作为实现突片18和阴端子零件34的连接动作的稳定化的结构,在阳侧壳体10设置有能够使突片18以能够相对移位地贯穿的状态移动的可动构件20,在可动构件20的与阴侧壳体30对置的对置面形成有定位凸部26,在阴侧壳体30的与可动构件20对置的对置面形成有定位凹部31。定位凸部26和定位凹部31以突片18的前端部贯穿可动构件20的板主体21且与阴侧壳体30不接触的状态相互嵌合。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当以突片18的前端部贯穿可动构件20的状态使阳侧壳体10和阴侧壳体30接近时,阳侧定位部和阴侧定位部以突片18与阴侧壳体30不接触的状态嵌合。通过该嵌合,可动构件20和突片18的前端部相对于阴侧壳体30和阴端子零件34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被定位,所以突片18和阴端子零件34的连接动作稳定。

另外,在阳侧壳体10形成有收纳突片18和可动构件20且使阴侧壳体30嵌入的罩部12。并且,可动构件20的阳侧定位部是突起状的定位凸部26,阴侧壳体30的阴侧定位部是凹陷形态的定位凹部31。根据此结构,利用罩部12能够保护定位凸部26避免异物的干涉。在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以露出状态形成的定位凹部31为凹陷形态,所以没有可能由于异物的干涉而带来变形等。

另外,可动构件20的板主体21呈使板厚方向朝向与阳侧壳体10和阴侧壳体30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平板状,定位凸部26呈以与板主体21成大致直角的方式突出的板状。板主体21(可动构件20)呈平板状,因此有可能在罩部12内的移动过程中使姿势倾斜。但是,因为定位凸部26呈以与板主体21成大致直角的板状,所以当定位凸部26与定位凹部31嵌合时,可防止板主体21(可动构件20)的倾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阳侧定位部设为突起状,将阴侧定位部设为凹陷的形态,但是也可以将阳侧定位部设为凹陷的形态,将阴侧定位部设为突起状。

(2)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动构件呈平板状,但是可动构件也可以具有能与罩部的内周滑接的周壁部。

(3)在上述实施例中,阳侧定位部呈以与可动构件成大致直角的方式突出的板状,但是阳侧定位部也可以为呈肋状突出的形状、呈凸起状突出的形状。

(4)在上述实施例中,阳侧定位部配置于与可动构件的外周缘靠近的位置,但是阳侧定位部也可以配置于可动构件的正面的中央部。

(5)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阳侧定位部和阴侧定位部各形成一个,但是阳侧定位部和阴侧定位部也可以各形成多个。

附图标记说明

10:阳侧壳体

12:罩部

16:阳端子零件

18:突片

20:可动构件

26:定位凸部(阳侧定位部)

30:阴侧壳体

31:定位凹部(阴侧定位部)

34:阴端子零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