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插拔连接器及其接触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620发布日期:2019-10-14 16:53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带电插拔连接器及其接触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带电插拔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很多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部分连接器使用时需要带电插拔,由于带电插拔时往往会出现火花放电,为了避免插头与插座的插合部烧蚀影响插合性能,现有技术中往往会采取防护措施来避免上述问题发生。现有的一种防护措施如图1所示,母端100上设有两只中心对称的悬臂101,两只悬臂101形成用于容纳公端200的空腔,悬臂101及空腔形成一前一后两个区域,公端在插入母端时,两者先接触的前侧区域102作为牺牲区域来接受电弧烧蚀,后接触的后侧区域103作为正常工作的接触区域。该防护措施的缺陷是由于同一悬臂101上同时具有两个接触区域的一部分,电弧热效应会对悬臂101产生类似退火的影响,从而使产品的弹性降低,使用寿命很短,并且为了保证前侧区域与后侧区域均能够与公端200良好接触,对前侧区域与后侧区域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对插过程容易造成单一悬臂101过度烧蚀或者直接被外力冲撞损坏。

申请公布号为cn103748745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母端子及采用所述端子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母端子装配在绝缘体(即该专利申请中的绝缘壳体)内,其结构如图2所示,从后向前依次为供线缆压接的线缆连接部244、用于与绝缘体连接的中间固定部246、以及用于与公端插接适配的对接部242。线缆连接部244由压线结构形成,包括一对用于压接到电线的外绝缘部上的后压接臂和一对用于压接到电线的剥开的导电体上的前压接臂。中间固定部246上设有向后以悬臂式结构布置的锁定片256,构成倒刺状卡扣结构,用于弹性扣合到绝缘体上的锁定肩部,以在接触件插入绝缘体上的接触件插孔后防止接触件退出绝缘体;中间固定部246上还设有向前延伸的突起部(图中未显示),突起部用于与绝缘体上的直动肩部配合以限制接触件在绝缘体内的完全插入位置。对接部242由一对槽道围成,各槽道均包括一底壁和两个从底壁延伸的槽道侧壁,底壁上设有接触臂260,形成主接触件,槽道侧壁280的前端设有横截面为弧形的电弧放电接触件285,电弧放电接触件285位于接触臂260的前方,以在插合时与公端首先接触、在分离时与公端在后分离,从而避免公端与主接触件产生放电。

上述专利申请中所采用的防护措施中,接触臂所形成的主接触件与槽道侧壁形成的电弧放电接触件形成在相邻的侧壁上,因此插合时不会发生互相影响,对加工精度要求低,并且,形成在槽道侧壁上的各个电弧放电接触件可以在四个不同的独立的点处接触公插针,以补偿公插针和母端子之间的未对准。但是,上述母端子中的接触件需要设置成槽道结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冲压成型,制造成本较高。另外,上述专利申请中接触件的中间固定部在围绕轴向的方向上为封闭结构,因此加工难度较大,加工成本较高,尺寸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电插拔连接器,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接触件设置引弧触头后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带电插拔连接器的接触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电插拔连接器,包括设有接触件插孔的绝缘体和插装在接触件插孔内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前部设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接触臂和用于引弧的引弧触头,所述接触件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引弧臂,所述引弧臂的前端具有折弯到接触臂的前方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供适配的公端接触件穿过的插针孔,所述引弧触头由插针孔形成,所述引弧臂所在的侧面与所述接触臂所在的侧面相邻。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弧臂前端设有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用于形成弧触头的插针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设置槽道的结构,在起到引弧作用的同时,引弧臂所在的侧面与接触臂所在的侧面相邻,折弯部分较少,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冲压成型,便于制造,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接触臂设有两只,所述引弧臂设有一只,所述引弧臂与两只接触臂形成u形结构。

有益效果: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便于进行冲压操作,有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引弧臂为长条形片状结构,引弧臂的后部于引弧臂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悬臂,所述接触臂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悬臂上。

所述插针孔为周向封闭的封闭孔。

所述插针孔具有用于为插针接触件提供导向以使插针接触件对准接触臂的导向孔口。

所述折弯部远离根部的一侧的边缘与接触件后部相应侧的边缘平齐。

有益效果:采用该方案便于实现接触件在接触件插孔内的可靠固定,提高定位精度。

所述折弯部为板状结构。

有益效果:采用板状结构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可加工性。

所述接触件与绝缘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接触件向后运动的后挡止结构,所述后挡止结构设置在所述引弧臂上。

有益效果:采用该方案能够避免后挡止结构受力时对接触臂造成影响,保证插合可靠性。

所述后挡止结构为倒刺状卡扣结构。

所述接触件插孔的前端设有前围壁,前围壁形成供适配的插针接触件穿过的插针穿孔,所述折弯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前围壁沿前后方向挡止配合。

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接触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电插拔连接器的接触件,所述接触件的前部设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接触臂和用于引弧的引弧触头,所述接触件上设有向前延伸的引弧臂,所述引弧臂的前端具有折弯到接触臂的前方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供适配的公端接触件穿过的插针孔,所述引弧触头由插针孔形成,所述引弧臂所在的侧面与所述接触臂所在的侧面相邻。

所述接触臂设有两只,所述引弧臂设有一只,所述引弧臂与两只接触臂形成u形结构。

所述引弧臂为长条形片状结构,引弧臂的后部于引弧臂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悬臂,所述接触臂分别设置在两侧的悬臂上。

所述插针孔为周向封闭的封闭孔。

所述插针孔具有用于为插针接触件提供导向以使插针接触件对准接触臂的导向孔口。

所述折弯部远离根部的一侧的边缘与接触件后部相应侧的边缘平齐。

所述折弯部为板状结构。

所述接触件与绝缘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接触件向后运动的后挡止结构,所述后挡止结构设置在所述引弧臂上。

所述后挡止结构为倒刺状卡扣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弧烧蚀防护措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的电弧烧蚀防护措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装配有接触件的绝缘体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侧视图;

图9是接触件的立体图一;

图10是接触件的立体图二;

图11是接触件的主视图;

图12是接触件的仰视图;

图13是接触件的侧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中接触件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10-连接器壳体,11-密封垫,12-出线口,20-绝缘体,21-固定卡槽,22-接触件插孔,23-前围壁,24-插针穿孔,25-接触件卡槽,26-连接部卡槽,30-接触件,31-功率接触件,32-信号接触件,33-引弧臂,34-悬臂,35-接触臂,36-压线结构,37-折弯部,38-插针孔,39-倒刺状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至图13所示,是一种用于伺服电机的电源输入和信号输入的可正反出线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为带电插拔连接器,包括设有出线口12的连接器壳体10、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0内的绝缘体20和设置在绝缘体20内的接触件30。接触件30包括四只用于传输功率电流的功率接触件31和两只用于传输制动信号的信号接触件32,功率接触件31呈直线排列,两只信号接触件32的排列方向与功率接触件31的排列方向垂直,由于信号接触件32的径向尺寸小于功率接触件31,因此该布置方式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功率接触件31和信号接触件32通过挡板、沟槽隔开,可增大爬电距离,提高产品安全系数。绝缘体20上设有供功率接触件31插装的接触件插孔22,功率接触件31的前端具有两只接触臂35,接触臂35形成用于与适配连接器对应的插合部,功率接触件31的后端具有供线缆连接的线缆连接部,线缆连接部相对于插合部弯折布置,形成弯折接触件。功率接触件31上还设有向前延伸的引弧臂33,引弧臂33的前端具有折弯到接触臂35的前方的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供适配的公端接触件穿过的插针孔38,插针孔38为周向封闭的封闭孔,封闭孔的内壁用于与公端导电接触,形成用于引弧的引弧触头,引弧臂33所在的侧面与各只接触臂38所在的侧面相邻。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弧臂33为长条形片状结构,引弧臂33的后部于引弧臂33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悬臂34,各悬臂34上均设有向前延伸的接触臂35,引弧臂33与两只接触臂35形成u形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插针孔38的孔口为用于为插针接触件提供导向以使插针接触件对准接触臂35的导向孔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器壳体10整体为多边形结构,其前侧用于与适配的连接器插合。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绝缘体20的开口,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面上设有密封垫11,用于保证密封性能。以图3所示视角,连接器壳体10的左侧面上设有出线口12,出线口12由出线筒体形成,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出线筒体倾斜布置在连接体壳体上。出线筒体的开口处设有锁紧螺母,能够对引出的线缆起到固定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绝缘体20整体为t形结构,绝缘体20的前端宽度较窄,后端宽度较宽,后端的较宽部分的端面上设有固定卡槽21,能够与连接器壳体10的内壁上设置的弹簧片配合实现绝缘体20与连接器壳体10的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绝缘体20的中心位置设有前后贯通的接触件插孔22,功率接触件31插装在接触件插孔22内。各功率接触件31为一体结构,通过一个板材裁切、翻折、压制而成。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弧臂33的后端连接有压线结构36,压线结构36形成供线缆连接的线缆连接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线缆连接部相对于插合部垂直弯折布置,线缆连接部的弯折方向背向上述u形结构的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弧臂33的前端具有折弯部37,折弯部37为板状结构,接触件插孔22的前端设有前围壁23,前围壁23上设有供适配的插针接触件30穿过的插针穿孔24,折弯部37与接触件插孔22前端的前围壁23沿前后方向挡止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引弧臂33上设有倒刺状卡扣结构39,绝缘体20上设有前后延伸的接触件卡槽25,接触件卡槽25的前端贯穿绝缘体20的前端面,后端具有与倒刺状卡扣结构39沿前后方向前后挡止配合的挡止壁。通过折弯部37与倒刺状卡扣结构39能够实现接触件30与绝缘体20的相对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弯部37远离根部的一侧的边缘与接触件30后部相应侧的边缘平齐,能够保证接触件30在接触件插孔22内的固定稳定性,避免接触件30出现晃动。绝缘体20的后端面上于接触件插孔22的相背两侧分别设有供接触件30的线缆连接部卡入的连接部卡槽26,连接部卡槽26对称布置在接触件插孔22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接触件插孔22为矩形孔,接触件30的插合部的整体轮廓也为矩形,绕前后轴线翻转180度后仍能够与接触件插孔22适配,从而使得接触件30在接触件插孔22内具有两种安装状态,两种安装状态下接触件30的线缆连接部分别朝向绝缘体20的相背两侧。同时,绝缘体20绕前后轴线翻转180度后仍能够与连接器壳体10适配,从而使得绝缘体20在连接器壳体10内具有两种装配状态,两种装配状态下绝缘体20的两相背侧分别朝向连接壳体上的出线口12。通过选择线缆连接部的朝向和绝缘体20与连接器壳体10的相对位置,能够实现线缆的正向引出和反向引出,达到双向出线目的,满足连接器的可正反出线需求。

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实施例二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折弯部上的插针孔为半封闭孔。

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引弧臂设有两只,两只引弧臂与两只接触臂围成口字形结构。各引弧臂上的插针孔均为半封闭孔。

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接触臂仅设有一只,接触臂与引弧臂成l形布置。

本发明中带电插拔连接器的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接触件的中间固定部与背景技术引用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的中间固定部结构相同,接触件与绝缘体之间的挡止结构均设置在中间固定部上,此时接触件前端的折弯部可以与所述前围壁相互分离,不依靠前围壁定位。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接触件30的后端的线缆连接部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由线缆焊接结构形成,线缆焊接固定在接触件30上。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绝缘体20也可以替换为其他形式,例如采用与背景技术引用的中国专利申请中的绝缘体20类似的结构,即线缆连接部、中间固定部和插合部成直线布置的形式。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接触件30的线缆连接部也可以相对于插合部成其他弯折角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功率接触件3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器可以与适配的插头连接器插合。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也可以为仅设有功率接触件的连接器,或者为仅设有信号接触件的连接器。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器的接触件结构也可以应用于伺服电机之外场合的其他连接器。

上述各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组合采用。

本发明中连接器的接触件的实施例即上述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的接触件30,具体结构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