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3524发布日期:2018-11-02 21:3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屏蔽效果更佳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第CN106410517号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组件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上下分开设置的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及位于第一、第二端子模组之间的第三模组,所述第三模组包括绝缘块、固持在绝缘块内的遮蔽件及组装于绝缘块两侧的一对接地片,所述遮蔽件包括水平遮蔽部及自水平遮蔽部两侧弯折延伸的焊接片,所述接地片设有主体部及自主体部两侧弯折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焊接于遮蔽件的水平遮蔽部,由于所述遮蔽件设有在水平遮蔽部的两侧弯折延伸的焊接片,增加了焊接部和遮蔽件的水平遮蔽部的焊接难度,降低了接地件与遮蔽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接地效果。

因此,希望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佳的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电连接的若干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贯穿其表面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对接腔的接触部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连接部,所述线缆的前端设有裸露导体及位于所述导体后方的接地层,所述导体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的固定块、固持于所述固定块的屏蔽片及连接所述线缆接地层的接地件,所述屏蔽片设有延伸出所述固定块的抵接部,所述接地件设有朝向所述屏蔽片弯折的接脚,所述抵接部及接脚前后设置且均与所述金属外壳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接地件及屏蔽片分别设置与金属外壳接触的接脚和抵接部,从而形成接地回路提升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其中金属外壳及金属件已去除。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电连接器组件300包括电连接器100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若干线缆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以及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的金属外壳3。

请参考图5及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顶壁11、与所述顶壁11相对设置的底壁12、连接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的两侧壁13、以及由所述顶壁11、底壁12和两侧壁13围设形成的向前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前端的对接腔14。所述顶壁11和底壁12分别设有上下相应设置的端子槽(未标示),所述导电端子2分为上、下两排分别固持于所述端子槽内且设有延伸进所述对接腔14的接触部21及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连接脚22。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设有一圈凸肋15,所述金属外壳3的前端抵接所述凸肋15。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壁13分别向后延伸有导引柱131。所述导引柱131设有贯穿其横向两表面的导引槽132,所述导引槽132向后贯穿所述导引柱131的后端面。

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组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固定块4及固持于所述固定块4的屏蔽片5。所述固定块4与屏蔽片5是通过在所述屏蔽片5的外侧注入绝缘材料凝固成型为一体。所述固定块4设有分别自其上、下两表面凸伸的凸块41,所述凸块41彼此间隔排布。所述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2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从而固持于相邻的两个凸块41之间。所述固定块4还包括自其横向两侧横向延伸的延伸部42及自所述延伸部42向后延伸的搭接部43。所述搭接部43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延伸部42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屏蔽片5包括固持于所述固定块4内的板部(未标示)、自所述板部的横向两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固定块4的抵接部51、自所述板部前端延伸进所述对接腔14的多个弹性触角52、以及位于所述多个触角52的横向两侧的抵接片53。所述抵接部51为延伸出所述固定块4的弹臂,该弹臂位于所述延伸部42的前方。结合图4所示,所述固定块4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且所述抵接部51穿过所述导引槽132从而暴露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壁13的表面;此时,所述固定块4的延伸部42的前端接触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引柱131的后端从而使得所述搭接部42与所述导引柱131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线缆200分为上、下两排分别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所述线缆200的前端自前向后依次裸露有导体201、内绝缘层202、接地层203及外绝缘层204。所述导体201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2。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连接所述线缆200的接地层203的接地件6。所述接地件6包括与上排线缆200连接的上接地件(未标示)及与下排线缆200连接的下接地件(未标示)。每一接地件6分别设有纵长的基部61、自所述基部61向前延伸与所述导体201接触的弹性臂62、以及自所述基部61的纵长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屏蔽片5弯折的接脚63。结合图4所示,两个接地件6的接脚63上下接触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接地端子(未标示),所述接地件6的弹性臂62通过线缆200的导体201从而与接地端子的接脚22接触。所述接地件6的基部61搭载于导引柱131与延伸部42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使得所述接脚分别63贴覆在所述延伸部42的横向两侧面。所述抵接部51与所述接脚63前后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

请参考图3及图4所示,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分别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顶壁11和底壁12的顶盖31和底盖32以及连接所述顶盖31和底盖32的两侧盖33。所述顶盖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底盖3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述金属外壳3通过金属板折弯形成。

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组装于所述顶盖31后方的金属件7。所述金属件7包括遮盖在所述固定块4上方的主体部71、自所述主体部71的后端向下弯折再向后延伸以抵押所述线缆200的抵压部72、以及自所述主体部71后端的横向两侧分别向下弯折的一对延伸臂73。所述延伸臂73分别贴覆在所述搭接部43的横向两侧面。结合图2所示,所述抵接部51、接脚63及延伸臂73自前向后依次排布且均与所述金属外壳3的两侧壁33接触,并分别通过焊接于金属外壳3接触固定。所述金属件7的主体部71与所述金属外壳3的顶盖31通过焊锡或点焊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屏蔽片5的抵接部51、接地件6的接脚63以及金属件7的延伸臂73前后依次排列从而与所述金属外壳3的两侧盖33焊接,形成接地回路,从而提升电连接器组件300的整体屏蔽效果;另外,由于屏蔽片5的抵接部51、接地件6的接脚63以及金属件7的延伸臂73前后依次排列与金属外壳3接触,从而方便焊接固定。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定义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比如,本实用新型也适用竖直型的电连接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