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故障定位天线用调平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5373发布日期:2018-08-24 18:5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故障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调平回转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故障定位天线用调平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故障定位天线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故障在线检测的装置,双故障定位天线可用于输变电设备故障的精确定位,从而确定故障范围,进行有目的的定点排查,实现简洁准确的定位,减少了工作量。因故障定位天线要求水平定位、位移定位,缺少特定的调平回转装置,目前没有特定装置可便捷的实现故障定位天线需要的功能,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种调平回转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适用强的故障定位天线用调平回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故障定位天线用调平回转装置,包括双回转臂、传动齿轮、回转马达、升降支架、水平仪和机械调平旋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支架为双层支架结构,包括下层支架和设置在下层支架上的上层支架,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上层支架上;

所述双回转臂由两个对称的回转臂组成,回转臂末端有支撑平台,用于承载和平衡定位天线;

双回转臂的中间部位与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传动齿轮的下方连接回转马达,转动马达通过传动齿轮驱动双回转臂的转动;

所述水平仪设置在的下层支架上,用于观测双回转臂的水平调节;

在升降支架的底座上设置机械调平旋钮,实现不同地面环境下双回转臂的水平调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转马达为调速马达。

所述升降支架为双层支架结构,下层支架面积大于上层支架,下层支架上有调节下层支架高度的调节旋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回转臂两个对称的回转臂均为可伸展的套筒式结构,并在回转臂上设有调节回转臂伸出长度的调节旋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传动齿轮带有限速功能,以保证回转臂的稳定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仪为2个,对称设置在下层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回转臂,辅助以回转马达和传动齿轮,结构和运行简单,且便于操作和维护。

(2)本实用新型具有水平可调、高度可调、伸出长度可调功能,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不同工作要求。

(3)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支架结构,可确保装置行进的稳定性和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中,1-双回转臂,2-传动齿轮,3-回转马达,4-升降支架,5-水平仪,6-机械调平旋钮,7-故障定位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双回转臂1、传动齿轮2、回转马达3、升降支架4、水平仪5和机械调平旋钮6。所述双回转臂1为两个对称的回转臂组成,回转臂末端有支撑平台,用于承载和平衡定位天线;所述传动齿轮2位于双回转臂下方,连接回转马达与回转臂,并起到调速的作用;所述回转马达3为调速马达,用于驱动双回转臂的转动,实现定位天线的恒定水平位移;所述升降支架4为双层支架结构,承载整个装置,并可调节装置的高度;所述水平仪5位于升降支架上,用于观测回转臂的水平调节;所述机械调平旋钮6位于升降支架的底座上,实现不同地面环境下回转臂的水平调节。

双回转臂为双臂对称结构,位于装置的顶端,中部和传动齿轮连接,末端有支撑平台,用于固定定位天线;回转臂上有两个调节旋钮,可根据工作要求调节回转臂的伸出长度,并且有刻度标记,可确保回转臂伸出长度一致。

所述回转马达与传动齿轮组成一体,是装置的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双回转臂的旋转;回转马达为调速马达,可以按要求调节马达的回转速度,传动齿轮上带有限速功能,防止因误操作导致回转臂过快旋转,回转马达与传动齿轮固定于上层支架上。

所述升降支架为双层支架结构,以保证装置稳定性,水平仪固定于下层支架上,两个水平仪垂直放置,用于观测支架的整体平衡;调节装置高度的调节旋钮位于下层支架上,可根据工作调节装置的整体高度。

所述机械调平旋钮位于装置的底部四角处,应对不同工作路面,与水平仪配合,调节装置的整体平衡。装置最下方有四个行走的轮子,可固定抱死,保证工作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及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前进行调试,观察各部分是否运行顺利,若发现问题,检查修复;若未发现问题,开始工作。

将装置行进至预定位置,固定装置行走轮,通过机械调平旋钮和水平仪调节装置的水平,然后通过高度调节旋钮调节所需要的高度,通过长度伸缩旋钮调节所需要的伸出长度。

将定位天线固定于支撑平台,预先调好回转马达速度,启动回转马达,将回转臂调节至预定角度,定位天线进行检测工作,然后再次启动回转马达至下一个预定角度,继续检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