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4511发布日期:2018-09-28 20:3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考2009年12月2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355674Y号,其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发光二极管、与绝缘本体相连的端子模组、连接至绝缘本体的信号处理模组、电性连接端子模组与信号处理模组的转接电路板与遮蔽壳体,所述信号处理模组包括一绝缘体。该绝缘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平行的第二侧壁与中间壁及垂直于第一侧壁的下表面,第一侧壁与中间壁围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二侧壁与中间壁围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中间壁包括与绝缘本体上表面相对应的上端面。信号处理模组还包括收容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的第一磁性线圈模组、固定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内的导电端子、固定于中间壁内的转接端子及覆盖于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上的内置电路板。所述第一磁性线圈模组包括分别紧贴第一侧壁与中间壁的磁芯及缠绕于磁芯上的绝缘导线。所述第一磁性线圈模组直接安装于绝缘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内,组装不方便。

现有技术请参考2009年1月7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178024Y号,其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对接端子、磁性线圈模组及若干板安装端子。所述磁性线圈模组包括第一模组、第二模组及电路板。所述第一模组包括第一外壳、固定于第一外壳内的具有共模抑制功能的第一线包及安装在第一外壳上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模组包括第一外壳、固定于第二外壳内的具有变压功能的第二线包及安装在第二外壳上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模组可以通过第一端子表面贴装于电路板上。所述第二模组可以通过第二端子表面贴装在电路板上。第一、第二模组直接安装于电路板上,并无任何塑胶体包覆,第一、第二模组容易被损坏,结构不稳定。

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端子模组、线圈模组及内置电路板,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腔,所述端子模组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后方且其包括绝缘载体、对接端子及转接端子,所述绝缘载体设置有安装腔及围设形成安装腔的至少第一壁与第二壁,所述对接端子固定在绝缘载体的第一壁且具有凸伸入对接腔的对接部及转接脚,所述转接端子固定在绝缘载体的第二壁且具有焊接脚,所述转接脚连接于内置电路板,所述焊接脚穿过内置电路板;所述线圈模组包括盒体、收容在盒体内的磁性线圈元件及连接于磁性线圈元件的连接端子,盒体安装在内置电路板上且所述连接端子连接于内置电路板,所述盒体收容在端子模组的安装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磁性线圈元件先收容于盒体,所述盒体再收容于端子模组的安装腔内,结构较稳定,组装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去除屏蔽壳体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去除绝缘本体后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线圈模组与内置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用于安装于一外部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在绝缘本体10后方的端子模组20、安装于端子模组20内的线圈模组22、安装于端子模组20一侧的内置电路板25、支撑在内置电路板25与绝缘本体10下方的支撑块26、夹持在绝缘本体10与支撑块26之间的LED灯27及包覆在绝缘本体10外侧的屏蔽壳体30。所述屏蔽壳体30包括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组装于第二壳体32的前边缘并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在一起。第一壳体31的前边缘设有卡持凸块310,第二壳体32设有卡持孔320,卡持凸块310与卡持孔320相互配合从而使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3至图6,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壁12、底壁14及连接顶壁12与底壁14的两侧壁13,所述顶壁12、底壁14及所述两侧壁13围设形成一对接腔11。所述端子模组20包括绝缘载体21、对接端子23及转接端子24。所述绝缘载体21设置有安装腔210及围设形成安装腔210的第一壁211、第二壁213及连接第一、二壁211、213的两第三壁214。所述绝缘载体21的第一壁211与第二壁213分别位于前后两端。所述内置电路板25抵靠在所述绝缘载体21的下方。所述对接端子23固定在绝缘载体21的第一壁211且具有凸伸入对接腔11的对接部231及转接脚232。所述第一壁211上设置有若干端子固持槽212。所述转接脚232固定于端子固持槽212并连接于内置电路板25。所述转接端子24固定在绝缘载体21的第二壁213且具有焊接脚240。所述焊接脚240穿过内置电路板25。所述底壁14设有扣持缺口15。所述底壁14在所述扣持缺口15两侧设有收容槽16。所述支撑块26的前方设置有位于绝缘本体10下方两侧的一对水平臂261,所述水平臂261的外侧延伸有竖直壁262,所述竖直壁262设置有扣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扣钩263。所述水平臂261安装有LED灯27,所述LED灯27被夹持在所述水平臂261与所述绝缘本体10之间。所述LED灯27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6。所述LED灯27包括发光体271及连接于发光体271的导电针脚272,所述支撑块26还包括位于所述水平臂261后方的安装槽264,所述导电针脚272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64。所述支撑块26的后方设有若干通孔265,所述转接端子24的焊接脚240穿过所述通孔265以焊接于外部电路板。所述支撑块26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定位柱266,所述内置电路板25设置有位于所述转接端子24旁侧的定位孔250,所述定位柱266插设在所述定位孔250内。

请参阅图5及图7,所述线圈模组22包括盒体221、收容在盒体221内的磁性线圈元件222及连接于磁性线圈元件222的连接端子225。盒体221安装在内置电路板25上且所述连接端子225连接于内置电路板25。所述盒体221收容在绝缘载体21的安装腔210内。所述磁性线圈元件222包括环形磁芯223及绕设于环形磁芯223的漆包线224。所述连接端子225包括绕线部226与焊接部227。所述漆包线224绕设于连接端子225的绕线部226,所述焊接部227以贴片形式焊接于所述内置电路板25。所述磁性线圈元件222先安装于盒体221内,再将盒体221安装于绝缘载体21的安装腔210内,结构稳定,组装方便。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