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448发布日期:2018-12-07 21: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连接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广泛,射频同轴连接器作为传输线电气连接或分离不可或缺的元件。现有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只有一路频段通讯,在通讯设备的发展趋于精密化、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情况下,仅仅只有一路频段通讯功能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实现的功能更多是作为导线连接,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于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数量需求则是极其巨大的,在有限的空间内,大量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使用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占用空间大,如何使射频同轴连接器在实现产品性能的情况下提高空间利用率,成为现有技术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仅具备一路频段通讯导致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插座本体包括第一外壳、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第三接触件,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第三接触件均设于第一外壳内;

第三接触件固定于第二接触件的一端,第三接触件能沿第二接触件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接触件的和第三接触件不相互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三接触件的和第二接触件不相互连接的一端均能与第一外壳外部连通,第一接触件的中心轴线与第三接触件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第一接触件的一端与第一外壳外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可与第三接触件相接触,当第一接触件的侧壁与第三接触件远离第二接触件的一端接触时形成第一路频段导通,当第三接触件远离第二接触件的一端用于第二路频段与第二路频段端子电连接以形成第二路频段导通时,第三接触件和第一接触件分离断开。

进一步地,第一外壳内设有可供第三接触件活动的空腔,第二接触件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固定部内部设有弹性复位件,伸缩部的一端伸入固定部内并与弹性复位件相抵,第三接触件固定于伸缩部的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第三接触件的远离第二接触件的端部抵住空腔的远离第二接触件的腔壁。

进一步地,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插座本体相配套的天线端插头,天线端插头接入插座本体的第二路频段通道,天线端插头包括第二外壳、第四接触件,第四接触件设于第二外壳内,第四接触件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外壳外部,另一端与第二外壳外部连通;

第一外壳在第三接触件连通第一外壳外部的一端设有可供第二外壳插入的通道,第四接触件延伸出第二外壳外部的一端穿过通道与第三接触件接触并导通,且第四接触件推动第三接触件沿第二接触件移动以使第三接触件与第一接触件分离断开。

进一步地,天线端插头还包括第一接触头,第一接触头套设于第二外壳外部,第一接触头的一端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一爪片,第一爪片位于第一接触头的朝向插座本体的一端,第一爪片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当第二外壳插入通道时,第一凸起与通道的内壁相抵。

进一步地,通道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凸起相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地,通道内设有内壳,内壳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与通道同轴设置;

天线端插头还包括第二接触头,第二接触头设于第二外壳内并套设于第四接触件外部,第二接触头的一端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二爪片,第二爪片的端部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外壳插入通道时,第二爪片插入通孔,第二凸起与通孔内壁相抵。

进一步地,内壳与通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第二外壳的朝向插座本体的端部延伸出多个第一爪片围成的通道空间外部,第二外壳延伸出多个第一爪片围成的通道空间外部的部分套设有衬套;

内壳远离第三接触件的一端设有连接部,通道的与连接部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内壁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当第二外壳插入通道时,第二外壳延伸出多个第一爪片围成的通道空间外部的部分插入连接部和通道内壁之间,第二密封圈套设于衬套。

进一步地,第二外壳的与第一爪片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壁间隔设有挡条,挡条卡入两个相邻第一爪片之间,第二外壳外壁和第一接触头内壁的连接处设有卡簧;

通道内壁设有与挡条相对应的条形槽,当第二外壳插入通道时,挡条与条形槽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第三接触件、第四接触件的外侧面均包裹绝缘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在插座本体内部设置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第三接触件,第二接触件和第三接触件连接,第三接触件能相沿第二接触件方向移动,常态下,第三接触件和第一接触件接触导通,处于常开状态实现第一路频段导通,当需要接入第二路频段通讯信号时,从通道插入第二路频段端子与第三接触件接通,并且推动第三接触件往第二接触件方向移动,促使第三接触件和第一接触件分离断开,这样能够在同一个连接器实现两段频段互不干扰、独立通讯的功能,提高了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体积小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本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端插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线端插头的第二接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座本体和天线端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插座本体;11、第一外壳;111、空腔;112、通道;1121、卡槽;1122、环形槽;1123、条形槽;12、第一接触件;13、第二接触件;131、固定部;132、伸缩部;14、第三接触件;15、弹性复位件;16、内壳;161、通孔;162、连接部;2、天线端插头;21、第二外壳;211、挡条;22、第四接触件;23、第一接触头;231、第一爪片;2311、第一凸起;24、第二接触头;241、第二爪片;2411、第二凸起;25、衬套;3、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5、卡簧;6、绝缘子;98、第一同轴电缆;99、第二同轴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1,插座本体1包括第一外壳11、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第三接触件14,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第三接触件14均设于第一外壳11内,第三接触件14固定于第二接触件13的一端,第三接触件14能沿第二接触件13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接触件13的和第三接触件14不相互连接的一端以及第三接触件14的和第二接触件13不相互连接的一端均能与第一外壳11外部连通,第一接触件12的中心轴线与第三接触件14的中心轴线相交设置,优选地第一接触件12的中心轴线与第三接触件14的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垂直,第一接触件12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1外部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可与第三接触件14相接触,当第一接触件12的侧壁与第三接触件14的远离第二接触件13的一端接触时形成第一路频段导通,优选的,第一接触件12的侧壁与第三接触件14的远离第二接触件13的端部接触,这样第一接触件12位于第三接触件14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一接触件12和第三接触件14的接触性能最佳,当第三接触件14远离第二接触件13的一端用于第二路频段与第二路频段端子电连接以形成第二路频段导通时,第三接触件14和第一接触件12分离断开。

上述的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第三接触件14的一端均与第一外壳11外部连通,该连通指的是第一外壳11在三个接触件沿其的轴线方向贯通至第一外壳11外部,实现外部设备能够接入第一外壳11分别与三者接触导通。

该插座本体1内部的第三接触件14和第一接触件12在常态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第三接触件14的一端均与第一外壳11外部连通,在使用时,第二接触件13不与第三接触件14连接的一端通过与第一同轴电缆98连接后接入设备,第一接触件12不与第三接触件14接触的一端接入第一路频段端子,第一路频段端子即为与插座本体1配套使用的射频同轴连接器的插头,通常情况下,该插头与第一接触件12片簧连接(此处的片簧连接也可以是冠簧链接、转簧连接、线簧连接),实现第一路频段的信号持续连通。当需要使用另一频段信号时,将第二路频段端子从第三接触件14远离第二接触件13的一端接入并与第三接触件14接触,第二路频段端子与第三接触件14形成第二路频段导通,同时第二路频段端子推动第三接触件14往第二接触件13方向移动,使得第三接触件14和第一接触件12分离,第一路频段信号断开。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同一个连接器实现两段频段互不干扰、独立通讯的功能,提高了连接器的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体积小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路频段采用的是MMCX接口,也可以更换为IPX接口或者SMP接口,第一路频段通讯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频段需求进行更换。

具体的,第一外壳11内设有可供第三接触件14活动的空腔111,第二接触件13包括固定部131和伸缩部132,固定部131内部设有弹性复位件15,伸缩部132的一端伸入固定部131内部并与与弹性复位件15相抵,第三接触件14固定于伸缩部132的远离弹性复位件15的一端,第三接触件14的远离第二接触件13的端部抵住空腔111的远离第二接触件13的腔壁。弹性复位件15能够推动第三接触件14与空腔111的腔壁相抵,当第三接触件14往第二接触件13方向移动时,伸缩部132能够压缩弹性复位件15,当第三接触件14受力消失时,弹性复位件15推动伸缩部132使第三接触件14回复原位与第一接触件12接触,形成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15可以是螺旋弹簧。

参见图2,进一步地,开关式射频同轴连接器还包括与插座本体1相配套的天线端插头2,天线端插头2接入插座本体1的第二路频段通道,天线端插头2包括第二外壳21、第四接触件22,第四接触件22设于第二外壳21内,第四接触件2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外壳21外部,另一端与第二外壳21外部连通,第一外壳11在第三接触件14连通第一外壳11外部的一端设有可供第二外壳21插入的通道112,第四接触件22延伸出第二外壳21外部的一端穿过通道112与第三接触件14接触并导通,且第四接触件22推动第三接触件14沿第二接触件13移动以使第三接触件14与第一接触件12分离断开。

上述的第四接触件22的一端与第二外壳21外部连通,该连通指的第二外壳21在第四接触件22沿其的轴线方向贯通至第二外壳21外部,实现外部设备能够接入第二外壳21和第四接触件22接触导通。

该天线端插头2即为上述的第二路频段端子,通道112即为上述的第二路频段通道,通过将天线端插头2的第二外壳21的一端插入通道112中,使得第四接触件22和第三接触件14接触导通,第四接触件22的另一端接入第二同轴电缆99并与外接设备连接导通,实现第二路频段信号的连通,推动天线端插头2带动第四接触件22推动第三接触件14沿第二接触件13方向移动,使第三接触件14和第一接触件12分离断开,实现第一路频段和第二路频段的互不干扰、独立通讯的功能。

参见图2、4,进一步地,天线端插头2还包括第一接触头23,第一接触头23套设于第二外壳21外部,第一接触头23的一端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一爪片231,第一爪片231位于第一接触头23的朝向插座本体1的一端,第一爪片231的端部设有第一凸起2311,当第二外壳21插入通道112时,第一凸起2311与通道112的内壁相抵。当天线端插头2插入插座本体1时,第一爪片231伸入通道112并被通道112压缩,第一爪片231的回弹力可以使得第一凸起2311通道112内壁相抵,并且对通道112有挤压力,这样,天线端插头2能够与插座本体1连接稳固,不易脱离,拔插柔和。

参见图1,其中,通道112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凸起2311相对应的卡槽1121。如此,第一凸起2311和卡槽1121相互配合,使得天线端插头2和插座本体1连接得更加稳固可靠,不易脱离。

参见图1、2、3,进一步地,通道112内设有内壳16,内壳16中部设有通孔161,通孔161与通道112同轴设置,天线端插头2还包括第二接触头24,第二接触头24设于第二外壳21内并套设于第四接触件22外部,第二接触头24的一端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二爪片241,第二爪片241的端部设有第二凸起2411,第二外壳21插入通道112时,第二爪片241插入通孔161,第二凸起2411与通孔161内壁相抵。通过在通道112内增设内壳16(在此,内壳16可以通过和通道112过盈配合固定在通道112内),并通过在天线端插头2设置具有弹性的第二爪片241伸入通孔161内,使第二凸起2411和通孔161的内壁相抵,增加第二外壳21和通道112连接的接触面积,实现对天线端插头2和插座本体1连接时的第二重锁定,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不易晃动。其中,内壳16与通道112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3。这样可以防止水汽进入内壳16和通道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外壳21的朝向插座本体1的端部延伸出多个第一爪片231围成通道空间外部,第二外壳21延伸出多个第一爪片231围成的通道空间外部的部分套设有衬套25,内壳16远离第三接触件14的一端设有连接部162,通道112的与连接部162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内壁设有环形槽1122,环形槽1122内设有第二密封圈4,当第二外壳21插入通道112时,第二外壳21延伸出多个第一爪片231围成的通道空间外部的部分插入连接部162和通道112内壁之间,第二密封圈4套设于衬套25。第二密封圈4可以防止水汽从第二外壳21和通道112之间进入,衬套25和第二密封圈4紧密接触,避免第二外壳21和第二密封圈4之间存有空隙。

参见图4,进一步地,第二外壳21的与第一爪片231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壁间隔设有挡条211,挡条211卡入两个相邻第一爪片231之间,第二外壳21外壁和第一接触头23内壁的连接处设有卡簧5,通道112内壁设有与挡条211相对应的条形槽1123,当第二外壳21插入通道112时,挡条211与条形槽1123配合。如此,挡条211卡入两个相邻的第一爪片231之间,可以避免第一接触头23绕第二外壳21的轴线转动,卡簧5可以限制第一接触头23沿第二外壳21轴线方向移动,挡条211和通道112内的条形槽1123配合,可以防止天线端插头2绕通道112轴线方向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第三接触件14、第四接触件22的外侧面均包裹有绝缘子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