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549发布日期:2019-03-15 19:2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和线束组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



背景技术:

线束又称电线,属于连接线的一种,其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和数码设备等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线束的两端压合着端子,以用于线束和线束连接件之间的连接,方便设备的装配和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或电源连接的可靠性。

目前,线束与端子的压接技术通常采用半自动方式,现有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机包括用于搬运线束的线束搬运机构,而线束搬运机构包括用于直接夹紧线材的拉线夹,现有的拉线夹通常采用两个铰接的夹片对线束进行夹持,但是在进行夹持线束的过程中,两个夹片会发生摩擦,导致夹片变形,从而影响夹持线束的稳定性。

故,需要提供一种高稳定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稳定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以解决现有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拉线夹夹持线束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其包括:

送线机构,用于提供线束;

切断剥皮机构,用于切断线束并进行线束A端的剥皮,通过A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送线机构的出料端;

端子压着机构,用于将线束A端进行端子压着,通过所述A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切断剥皮机构的出料端;

端子插入机构,用于将线束A端压着后的端子和外壳进行插入组装,通过所述A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端子压着机构的出料端;

剥皮机构,用于对线束B端进行剥皮处理,通过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端子插入机构;

扭线机构,用于对线束B端的线材进行扭线,通过所述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剥皮机构;

注焊剂机构,用于在扭完线的线束B端添加助焊剂,通过所述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扭线机构;以及

沾锡机构,用于对添加助焊剂的线束B端进行沾锡处理,通过所述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所述注焊剂机构;

其中,所述A端搬运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送线机构上方的轨道模组、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模组上的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用于夹持搬运所述线束的拉线组件和位于所述拉线组件背侧的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固定板;

所述拉线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拉线气缸、设置在所述拉线气缸驱动杆端部的拉线夹,所述驱动杆端部设置有一固定轴,所述拉线夹包括相对设置且夹持配合的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铰接于所述第一夹件和所述固定轴的第一连接件、铰接于所述第二夹件和所述固定轴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夹件的中端通过第一转轴和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件的中端通过第二转轴和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拉线气缸同时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以带动所述第一夹件和所述第二夹件夹持或松开。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件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段和用于夹持线束的第一夹持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夹持段的延伸方向呈钝角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件包括凹设在所述第一夹持段面向所述第二夹件一端的放置槽、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的夹持部和开设在所述夹持部端面的夹持口;

所述夹持口的周沿设置有锯齿状槽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部背向所述夹持口一端的定位块,所述放置槽向内凹设有和所述定位块定位配合的定位槽;

所述定位块过盈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部的端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夹持段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件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夹持段内部的导向孔,所述第二夹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段和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导向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部为柔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口呈劣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杆两侧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轨道模组包括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块和驱动所述滑块滑动的驱动气缸,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通过将A端搬运机构中拉线组件的拉线夹的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间隔设置并各自通过一转轴和固定板固定转动连接,避免了二者在夹持和松开的状态转换过程中经常性的摩擦,导致磨损,从而影响夹持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拉线夹夹持线束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优选实施例的A端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优选实施例的拉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优选实施例的A端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优选实施例的拉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其包括送线机构、切断剥皮机构、端子压着机构、端子插入机构、剥皮机构、扭线机构、注焊剂机构和沾锡机构。

具体的,送线机构用于提供线束;切断剥皮机构用于切断线束并进行线束A端的剥皮,通过A端搬运机构连接于送线机构的出料端;端子压着机构用于将线束A端进行端子压着,通过A端搬运机构连接于切断剥皮机构的出料端;端子插入机构用于将线束A端压着后的端子和外壳进行插入组装,通过A端搬运机构连接于端子压着机构的出料端;

剥皮机构用于对线束B端进行剥皮处理,通过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端子插入机构;扭线机构用于对线束B端的线材进行扭线,通过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剥皮机构;注焊剂机构用于在扭完线的线束B端添加助焊剂,通过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扭线机构;沾锡机构用于对添加助焊剂的线束B端进行沾锡处理,通过B端搬运机构连接于注焊剂机构。

本实施例中的A端搬运机构和B端搬运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或不同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整个机器结构的合理性并降低成本,本实施例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其中,A端搬运机构包括设置在送线机构上方的轨道模组10、移动设置在轨道模组上的固定座21、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1上的用于夹持搬运线束的拉线组件30和位于拉线组件30背侧的且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1的固定板22;

拉线组件30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1上的拉线气缸31、设置在拉线气缸31驱动杆端部311的拉线夹32,驱动杆端部311设置有一固定轴312,拉线夹32包括相对设置且夹持配合的第一夹件33和第二夹件34、铰接于第一夹件33和固定轴312的第一连接件35、铰接于第二夹件34和固定轴312的第二连接件36,

第一夹件33的中端通过第一转轴37和固定板22转动连接,第二夹件34的中端通过第二转轴38和固定板2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件33和第二夹件34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夹件33具有一导向孔337,第二夹件34具有导向件341,下文有叙述。

本实施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通过将A端搬运机构中拉线组件的拉线夹的第一夹件33和第二夹件34间隔设置,并且第一夹件33通过第一转轴和固定板22固定且转动连接,第二夹件34通过第二转轴和固定板22固定且转动连接,避免了二者在夹持和松开的状态转换过程中经常性的摩擦,导致磨损,从而影响夹持的稳定性。

当拉线气缸31同时驱动第一连接件35和第二连接件36,以带动第一夹件33和第二夹件34夹持或松开,具体的,拉线气缸31驱动驱动杆311,并使得驱动杆311的端部通过固定轴312同时带动第一连接件35和第二连接件36,同时,第一连接件35带动第一夹件33的第一夹持段332以及第二连接件36带动第二夹件34的第二夹持段进行相向的夹持运动或背向的松开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件33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件35的第一连接段331和用于夹持线束的第一夹持段332,第一连接段33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夹持段332的延伸方向呈钝角夹角。这样的设置,缩短第一夹件33和第二夹件34的夹持距离,进而提高了夹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件33包括凹设在第一夹持段332面向第二夹件34一端的放置槽333、设置在放置槽333内的夹持部334和开设在夹持部334端面的夹持口335;夹持口335的周沿设置有锯齿状槽口。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夹持部334和第一夹持段332连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便于更换夹持部334。而锯齿状槽口组成的弧形夹持口335,提高了夹持口335对线束夹持的稳定性和稳固性。

另外,夹持部334为柔性材料制成,以提高夹持部334对线束的保护。夹持口335呈劣弧形,以便于夹持更多尺寸的线束。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334的端面凸出于第一夹持段332的端面,缩短第一夹持段332和第二夹持段342之间的夹持距离,提高了夹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件33包括设置在夹持部334背向夹持口335一端的定位块336,放置槽333向内凹设有和定位块336定位配合的定位槽;定位块336过盈设置在定位槽内。定位块336和定位槽的设置,提高夹持部334和第二夹持段3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件33包括形成于第一夹持段332内部的导向孔337,第二夹件34包括设置在第二夹持段342和导向孔337配合的导向件341,导向件341位于导向孔337内。导向孔337和导向件341的配合设置,确保了第一夹持段332和第二夹持段342夹持时的精准性。

在本实施例中,拉线组件30包括设置在驱动杆两侧的固定柱39,固定柱391通过固定块192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1。

在本实施例中,轨道模组10包括导轨11、滑动设置在导轨11上的滑块12和驱动滑块12滑动的驱动气缸13,固定座21固定设置在滑块12上。

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是:

线束经送线机构输出出料端,后由A端搬运机构将线束搬运至切断剥皮机构的切断剥皮位进行切断剥皮并形成一线束的B端,剥完皮后再由A端搬运机构搬运至端子压着机构进行端子压着;端子压着完毕后再搬运至端子插入机构,和外壳进行插接组装;

随后,B端搬运机构将线束B端搬运到剥皮机构进行剥皮,在搬运到扭线机构的扭线位进行扭线,扭线完毕后再由B端搬运机构将线束B端搬运到注焊剂机构的注焊剂位进行添加助焊剂,最后搬运到沾锡机构进行沾锡,沾锡完毕后取出产品。

这样,便完成了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通过将A端搬运机构中拉线组件的拉线夹的第一夹件和第二夹件间隔设置并各自通过一转轴和固定板固定转动连接,避免了二者在夹持和松开的状态转换过程中经常性的摩擦,导致磨损,从而影响夹持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全自动单端压着插入沾锡机的拉线夹夹持线束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