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泄漏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8737发布日期:2019-06-13 10: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防泄漏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泄漏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电动汽车备受新能源领域关注,各大汽车厂商也纷纷推出具有新能源特征的电动汽车。而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他的动力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决定了整个车辆的成本和性能。目前蓄电池大多采用极板压块式的蓄电池,将若干块极板压紧置于电池外壳内固定,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颠簸震动,长此以往蓄电池中部分极板会发生断裂,影响蓄电池的正常使用,从而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的厂家为了减小汽车震动中对蓄电池极板的损坏,通常会在电池外壳和压力盒之间注入相变材料使蓄电池内的极板能够得到缓冲,采用的相变材料主要是石蜡。电池使用的最佳温度为10~50℃,但在实际放电过程中温度却能够高达100℃,由于石蜡在受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熔化,石蜡发生熔化时体积会发生膨胀并且很容易发生泄漏。石蜡的泄漏会降低电池的散热性,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当汽车发生颠簸时,如果石蜡熔化而使石蜡泄漏就不能对蓄电池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泄漏蓄电池,旨在防止蓄电池中的石蜡熔化而导致液体泄漏的问题,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防泄漏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用于放置极板、隔膜、电解液的压力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顶部设有用于将其盖合的外壳上盖,所述压力盒位于电池外壳内,电池外壳内设有散热箱,所述散热箱与电池外壳底部密封连接,散热箱位于压力盒与电池外壳之间,所述散热箱内设有空腔,散热箱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固定连接有散热杆,活塞板与散热箱底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散热杆贯穿于活塞板,散热杆的顶端伸出散热箱,散热杆顶端能与外壳上盖螺纹连接,散热杆的底端穿过电池外壳底部且能在电池外壳底部滑动,散热杆内部设有空腔,散热杆的空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散热杆分为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连通,进气通道连通有进气管,排气通道连通有排气管,进气通道内设有单向进气阀,排气通道内设于单向排气阀;散热箱上设有进蜡口,外壳上盖设有注蜡口。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方案中从注蜡口处注入的石蜡会从进蜡口进入到散热箱,由于石蜡的重力作用以及在注入石蜡时在电池外壳内所形成的压力,使散热箱内的活塞板在散热箱内壁向下滑动,活塞板向下滑动时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散热杆向下移动,因为散热杆能与外壳上盖螺纹连接,散热杆向下移动的时候会使外壳上盖向下压,进而使外壳上盖与压力盒上盖接触得更加紧密,避免在遇到车子颠簸震动时外壳上盖和压力盒上盖松动,而影响蓄电池整体的密封性。

2.本方案中散热杆的设计使空气在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内不断的进行进气和换气操作,不断的将电池外壳内的热量带走,使石蜡总是不能达到熔化的熔点,进而也就不会发生泄漏并且散热杆和注入的石蜡实现了对蓄电池的降温,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本方案中的弹性件使散热杆能灵活的应用,当散热杆需要与电池外壳连接的时候,弹性件能够复位使活塞板向上滑动而使散热杆与电池外壳顺利连接;当注入的石蜡进入散热箱时,弹性件被压缩,活塞板向下移动,弹性件使整个过程变得灵活,便于操作。

进一步,所述散热箱设有四个,四个散热箱分别位于压力盒的四个侧面。

四个散热箱分别在压力盒的四个侧面,就能够对压力盒与电池外壳之间的四周所填充的石蜡进行降温,加强了对石蜡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所述散热箱内设有散热片,散热片与散热杆固定连接。

散热片能够进一步对石蜡进行降温使注入的石蜡能够更快地凝固,并且蓄电池在使用的过程能够将石蜡所吸收的热量通过散热片传到散热杆中被排出从而降低了蓄电池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散热杆包括波纹管和刚性管,波纹管位于活塞板下方,刚性管位于活塞板上方,刚性管与波纹管连通。

本方案中波纹管能够使蓄电池在受到震动的时候发生形变来适应震动,从而避免了散热杆发生断裂的情形,并且波纹管在受到震动发生变形而产生压缩和拉伸运动时,气体能够快速地在散热杆内流动,提高了对蓄电池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泄漏蓄电池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泄漏蓄电池中散热箱与压力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泄漏蓄电池实施例二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电池外壳1、外壳上盖2、压力盒3、压力盒上盖4、散热箱5、散热杆6、散热片7、活塞板8、排气管9、进气管10、弹簧11、进蜡口12、螺母13、注蜡口14、隔板15、单向排气阀16、单向进气阀17、弹簧18、波纹管19、刚性管20。

如图1所示,一种防泄漏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1、压力盒3,压力盒3内设有极板压块、隔膜、电解液等蓄电池的组成部分,压力盒3顶端设于用于盖合压力盒3的压力盒上盖4。电池外壳1顶端设有用于盖合电池外壳1的外壳上盖2,当外壳上盖2盖在电池外壳1顶部时能够与压力盒上盖4接触。电池外壳1内设有空腔,电池外壳1的内部用于放置压力盒3。压力盒3位于电池外壳1的中部,电池外壳1与压力盒3之间有间隙,电池外壳1与压力盒3之间设有散热箱5,散热箱5底部与电池外壳1底部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散热箱5设有四个,四个散热箱5分别位于压力盒3的四个侧面,并且四个散热箱5固定连接在电池外壳1的内侧壁上,四个散热箱5与压力盒3之间留有间隙。

如图1所示,每一个散热箱5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8,活塞板8上固定连接有散热杆6,散热杆6贯穿于活塞板8,散热杆6上端伸出散热箱5顶部,散热杆6顶部攻有螺纹,散热杆6下端穿出活塞板8并能与电池外壳1底部做滑动运动。电池外壳1正对散热杆6开设有通孔,散热杆6能够伸出电池外壳1,散热杆6伸出电池外壳1的部分可以通过螺母13旋紧,使散热杆6与电池外壳1连接在一起。

散热杆6的内部设有空腔,在散热杆6的中部设有隔板15,隔板15将散热杆6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个通道,位于左右两个通道在散热杆6上部连通,本实施例中位于左边的通道为进气通道,位于右边通道的为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底端连通有进气管10,排气通道连通有排气管9。进气管10与进气通道之间设有单向进气阀17,排气管9与排气通道之间设有单向排气阀16。

活塞板8与电池外壳1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1。电池外壳1顶部设有注蜡口14,注蜡口14位于散热箱5与压力盒3的间隙处,注蜡口14可以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分别在压力盒3与散热箱5的四周的间隙处设有四个注蜡口14。散热箱5上开设有进蜡口12,进蜡口12位于靠近压力盒3顶端的位置。

位于散热箱5内的散热杆6外周设有散热片7,本实施例中散热片7位于活塞板8上方,散热片7与散热杆6固定连接。

具体实施过程:将极板、隔膜等必要组件放置在压力盒3内后,盖上压力盒上盖4,然后将压力盒3放入电池外壳1内。将外壳上盖2上的通孔对准散热杆6盖在电池外壳1的顶端,然后旋紧螺母13使外壳上盖2盖在电池外壳1顶部。

从注蜡口14处向电池外壳1内注入液态的石蜡,当石蜡注入到散热箱5与压力盒3的间隙之间并上升到进蜡口12时,会从进蜡口12处流入散热箱5内,进入散热箱5的石蜡因压力作用而使活塞板8在散热箱5的内壁向下滑动,同时使弹簧11被压缩。活塞板8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会向下拉动散热杆6,因为散热杆6与外壳上盖2通过螺母13而连接,并且外壳上盖2与压力盒上盖4接触,外壳上盖2在螺母13与散热杆6的作用下被压紧,使其与压力盒上盖4之间接触得更加紧密。当外壳上盖2不能被散热杆6拉动向下的时候,活塞板8停止向下滑动,当散热箱5内注入的石蜡上升到进蜡孔上方时,停止从注蜡口14处注蜡。

向进气管10内注入空气,空气从单向进气阀17进入进气通道内并沿进气通道进入排气通道,在通过排气通道从单向排气阀16排出到排气管9,并通过进气管10被排出到大气中。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从进气管10进气再从排气管9排出气体,实现散热管内的气体的流动,流动的气体不断的做着热交换运动,并且这个过程中,散热箱5内注入的石蜡在散热片7的作用下将石蜡的温度传递给散热片7,散热片7吸收的热量又传递给散热杆6,散热杆6内流动的空气不断的将传递到散热杆6上的热量带走,实现对石蜡的降温,使石蜡能够更快的凝固。

当石蜡凝固后,石蜡在电池壳内的体积变小,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蓄电池受到颠簸震动时,蓄电池中的石蜡能够有效的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了极板发生断裂。当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温度上升,四周的散热箱5内的散热片7和散热杆6内的流动的空气使石蜡的温度总是不能够达到石蜡熔化的熔点,石蜡在蓄电池发电时所产生的高温状态下仍然保持为固态,进而防止了石蜡在高温状态下被熔化而泄漏的情形。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散热杆6由刚性管20和波纹管19组成,波纹管19位于活塞板8的下方,刚性管20与波纹管19连通,刚性管20与活塞板19固定连接。

当注入的石蜡进入到散热箱1内使活塞板8向下移动的时候,波纹管19会被压缩,当蓄电池在受到震动的时候,波纹管19随之发生变形来适应震动,并且当波纹管19受到震动而被压缩时,能够使气体进入进气通道,当波纹管19受到震动被拉伸时气体又从排气通道被排出,进而蓄电池在受到震动时,波纹管19不断地被压缩和拉伸,使气体快速的进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提高了对蓄电池的降温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