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5259发布日期:2019-06-18 23:3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的发展,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边框越来越窄,导致边框处的走线宽度越来越窄,通过走线的电压在走线中的压降越来越大,因此在减小边框的同时容易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满足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要求。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第一电极层、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

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用于向所述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区域邻近所述第一区域的边缘重合,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发光层的边缘在所述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重合;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在所述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层;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和/或所述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安全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重合的第二边缘;

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具有设定宽度,所述安全区域邻近所述显示区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且所述安全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的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的边缘设置于所述安全区域内。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安全区域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的距离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且所述安全区域的第四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等于所述设定宽度的四分之一。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沿所述第一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大于或等于一个所述像素单元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范围为50-250μm;

所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和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到所述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范围均为0.5-1.5mm。

可选地,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包括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一有机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第二有机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非显示区的第二区域中,第二电极层与导电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使得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在不改变第二区域的宽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导电层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的电阻,降低导电层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时的压降,即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满足显示均一性要求的同时,减小第二区域的宽度,即在保证提升或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需要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但是,由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限制了非显示区的走线的宽度,导致走线的线阻比较大,走线传输的信号具有比较大的压降,容易引起了显示面板亮度不均等问题。例如,非显示区的elvdd走线和elvss走线的宽度比较窄,导致elvdd走线和elvss走线上的压降很大,尤其是在高灰阶的条件下,压降太大容易导致显示面板的白画面过渡不均。如何在减小边框的同时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是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10、第一电极层120、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基板110包括显示区10和围绕显示区10的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20设置有导电层150,导电层150用于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非显示区20包括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第二区域220设置于第一区域210远离显示区10的一侧。第一区域210包括第一边缘211,第一边缘211与第二区域220邻近第一区域210的边缘重合,且第一边缘211与发光层130的边缘在基板上110的垂直投影重合,在第二区域220中,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

具体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由第一电极层120、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组成。基板110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用于为发光元件提供驱动信号,使得发光元件发光。第二电极层140可以为发光元件的阴极。第一电极层120可以为发光元件的阳极。第一电极层120可以直接与基板110上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像素驱动电路为第一电极层120提供驱动信号。导电层150与基板110上的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

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第一区域210(dummy区),可以避免因工艺精度等问题导致发光层130不能覆盖整个显示区10的问题,从而保证发光层130覆盖整个显示区10,保证显示区10的显示效果。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第二区域220中,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只有一部分接触,使得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小,因此现有的窄边框显示面板易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在图2中,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为a。继续参考图1,在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为b,由于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因此接触长度b等于第二区域220的宽度,且大于a,使得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达到最大值。当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宽度相同时,即导电层150的线宽相同时,图2中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现有技术的接触面积,且使得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在第二区域220中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的电阻,降低了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时的压降,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另外,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第二区域220中,第二电极层140与导电层150在基板110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在增大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第二区域220的宽度,从而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具体的,图3中的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c(即图3中第二区域220的宽度)小于图1中的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b(即图1中第二区域220的宽度),且大于图2中的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长度a时,在增大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的电阻比较小,降低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时的压降,在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此外,当图3中接触长度c等于图2中接触长度a时,图2中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的接触面积等于图3中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的接触面积。同时图3中第二区域220的宽度相对于图2中第二区域220的宽度进一步减小,即本实施例的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在保证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显示面板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层150与第一电极层120绝缘,避免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时,与第一电极层120发生短接造成第一电极层120和第二电极层140形成短路,使得发光元件无法正常发光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非显示区的第二区域中,第二电极层与导电层在基板的垂直投影的交叠部分均接触,使得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在不改变第二区域的宽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小导电层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的电阻,降低导电层向第二电极层输入驱动信号时的压降,即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满足显示均一性要求的同时,减小第二区域的宽度,即在保证提升或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导电层150与第一电极层120可以同层设置,导电层150与第一电极层120可以在同一工艺中形成,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步骤。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层160。有机层160设置于发光层130和第一电极层120之间和/或有机层160设置于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之间,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设置于第一区域210内。

具体的,通过设置至少一层有机层160,可以提高第一电极层120和/或第二电极层140提供的空穴和/或电子的传输速率,从而提高了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另外,有机层160的边缘设置于第一区域210内,既可以避免因工艺精度等问题导致有机层160不能覆盖整个显示区10的问题,提高了整个显示区10对应的发光层130的发光效率,同时可以使第二区域220中导电层15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值,从而可以使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的过程中的电阻比较小,降低了导电层150向第二电极层140输入驱动信号时的压降,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一般情况下,当至少一层有机层160包括多层时,多层有机层160的边缘均设置于第一区域210内。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至少一层有机层160包括第一有机层161,第一有机层161可以设置于发光层130和第一电极层120之间。当第一电极层120为阳极层时,第一有机层161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用于提高阳极提供的空穴的传输效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选的,至少一层有机层160包括第二有机层162,第二有机层162可以设置于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之间。当第二电极层140为阴极层时,第二有机层140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一层或多层,用于提高阴极提供的电子的传输效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至少一层有机层160包括第一有机层161和第二有机层162,第一有机层161可以设置于发光层130和第一电极层120之间,第二有机层162可以设置于发光层130和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第一有机层161和第二有机层162用于提高电子和空穴的传输效率。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区域210包括安全区域230。第一区域210还包括与显示区10的边缘重合的第二边缘212。沿第一区域210指向显示区10的方向,如图6中的x方向,第一区域210具有设定宽度d,安全区域230邻近显示区10的第三边缘213与第二边缘2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宽度d的四分之一,且安全区域230远离显示区10的第四边缘214与第一边缘21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宽度d的四分之一。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设置于安全区域230内。

具体的,当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设置于安全区域230内时,可以保证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与第一区域210的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宽度d的四分之一,从而可以避免因工艺精度等问题导致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位于第一区域210外的情况,保证了第二区域220内的导电层160与第二电极层140之间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值,在保证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地,沿第一区域210指向显示区10的方向,如图6中的x方向,可以设置安全区域230邻近显示区10的第三边缘213与第二边缘212的距离等于设定宽度d的四分之一,且安全区域230远离显示区10的第四边缘214与第一边缘211的距离等于设定宽度d的四分之一,使得安全区域230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达到最大范围,降低了制作有机层160的工艺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和成本。

可选的,可以设置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到第一边缘211的距离与至少一层有机层160的边缘到第二边缘212的距离相等。即有机层160的边缘设置在第一区域210的中间,从而可以在制作有机层160时,有机层160的边缘向第一边缘211和第二边缘212偏移的几率基本相同,最大可能的使有机层160的边缘设置于第一区域210内。

需要说明的是,安全区域230的范围仅是一种示例,而不是限定。随着工艺精度的提高,可以增加安全区域230的范围,例如安全区域230的第三边缘213与第二边缘212的距离可以小于或等于设定宽度d的五分之一,且安全区域230的第四边缘214与第一边缘211可以小于或等于设定宽度d的五分之一。此外安全区域230的第三边缘213到第二边缘212的距离还可以不等于安全区域230的第四边缘214到第一边缘211的距离。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沿第一区域指向显示区的方向,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

具体地,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可以根据显示区的像素单元的尺寸确定。通过设置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大于或等于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可以在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的同时,避免因工艺精度等问题导致发光层不能覆盖整个显示区的问题,保证了发光层覆盖整个显示区。另外,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可以等于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的整倍数。例如,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是一个像素单元的宽度的2倍。根据像素单元的排布不同,第一区域的宽度范围可以为50-250μm。

可选的,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和导电层的边缘到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范围均为0.5-1.5mm。在保证第二电极层与导电层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

具体的,沿第一区域指向显示区的方向,第二区域的宽度可以根据第二区域中的导电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接触面积确定。根据第二区域的宽度和第一区域的设定宽度之和确定非显示区的宽度,即为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和导电层的边缘到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示例性地,第二电极层的边缘和导电层的边缘到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范围均为0.5-1.5mm。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显示装置30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310。示例性地,显示装置300可以是手机、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