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盖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6414发布日期:2019-10-18 21:2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带盖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带盖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在连接器壳体上设置有盖部车辆侧连接器,该盖部能够在覆盖与充电连接器(配对连接器)的嵌合面的关闭位置和露出嵌合面的开放位置之间转动(参照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16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的车辆侧连接器中,是盖部转动以开闭连接器壳体的嵌合面的结构。在此,需要在连接器壳体的周围确保用于使盖部转动的操作空间。因此,存在现有的车辆侧连接器难以设置在狭窄的空间中的情况。

另外,例如如果是将橡胶制的盖装卸于连接器壳体的结构,则能够节省空间,但难以确保经过长时间的高密封性,盖的装卸操作也很复杂。因此,期待确保高密封性且装卸操作性优异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确保高密封性且操作性优异的带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上述的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1)~(5)的构成的带盖的连接器达成。

(1)一种带盖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壳体,具备具有空腔部的筒状的罩部,所述空腔部容纳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接头连接的端子接头;以及

盖,由弹性材料形成,被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罩部,覆盖所述空腔部,

所述盖具有在所述盖的周缘部跨整周形成的把持部。

根据上述(1)的构成的带盖的连接器,用户把持跨整周形成的把持部的一处,能够容易地将盖从连接器壳体分离开卸下。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把持的把持部跨盖的整周设置,因而盖的抓握方式的自由度高,无关于手的大小或惯用手的差异等,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性。另外,通过在周围设置把持部,能够充分确保盖的刚性,而且,能够将盖的中央侧制成为在安装至连接器壳体时易于按压的平坦形状。

(2)根据上述(1)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部呈筒状突出设置,

所述盖具有嵌合所述空腔部的筒状肋。

根据上述(2)的构成的带盖的连接器,通过将盖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罩部,容纳端子接头的空腔部嵌合于盖的筒状肋。由此,能够良好地密封空腔部,提高防水性及防尘性,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及尘埃浸入空腔部内。

(3)根据上述(2)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肋的内周面,在所述筒状肋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弹性变形并紧贴于所述空腔部的外周面的多个唇部。

根据上述(3)的构成的带盖的连接器,通过将盖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罩部,形成在筒状肋上的多个唇部弹性变形并紧贴于空腔部的外周面。由此,筒状肋用由唇部的弹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牢固地保持空腔部,能够可靠地维持将盖安装至罩部的状态。另外,向罩部安装盖时,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筒状肋的内周面的唇部,能够精度良好地使空腔部和筒状肋进行调心。

(4)根据上述(2)或(3)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部由中央空腔部和设置在所述中央空腔部的周围的外周空腔部构成,

所述筒状肋由嵌合所述中央空腔部的中央筒状肋和嵌合所述外周空腔部的外周筒状肋构成,

所述中央筒状肋比所述外周筒状肋向安装所述盖的方向突出。

根据上述(4)的构成的带盖的连接器,在将盖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罩部时,通过在外周筒状肋的嵌合之前先使中央空腔部嵌合于中央筒状肋,相对于连接器壳体定位并引导盖。由此,能够得到向罩部安装盖时的良好的操作性。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朝向外周逐渐向从所述连接器壳体远离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盖的下部,具有形成在所述把持部的排水孔。

根据上述(5)的构成的带盖的连接器,把持部朝向外周逐渐向从连接器壳体远离的方向倾斜,因此把持部能够更加易于把持。在此,把持部朝向外周逐渐向从连接器壳体远离的方向倾斜时,特别地,通过连接器壳体的罩部以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安装在罩部的盖的把持部可能会蓄积水分。但是,在盖上,在下部设置有形成于把持部的排水孔,因此能够从排水孔将水向下方引导,能够抑制在把持部蓄积水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确保高密封性且操作性优异的带盖的连接器。

以上,简洁地说明了本发明。进一步地,通过参照添加的附图通读以下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下面称为“实施方式”),可以更加明确本发明的详细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盖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示出的带盖的连接器的盖从连接器壳体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以及局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1的c-c剖视图以及局部的放大图。

图6的(a)是图1示出的盖的主视图,(b)是图1示出的盖的从安装至连接器壳体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的(a)是参考例的带盖的连接器的立体图,(b)是从(a)示出的将盖安装至连接器壳体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盖的连接器10作为主要构成具有连接器壳体20和盖50。带盖的连接器10例如作为嵌合充电连接器(配对连接器)的车辆侧连接器安装于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等车辆。

带盖的连接器10为了处理高电压的电力而被设置成在不进行充电时与充电连接器等(图示略)结合的配对连接器嵌合部21能够与盖50装卸。带盖的连接器10还能够称为“车辆入口(inlet)”。

连接器壳体20具有安装于车辆的安装孔(图示略)的四边形的法兰部22。在法兰部22上突出设置有筒状的罩部23。另外,在法兰部22的与罩部23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有筒状的电线引出部24。在电线引出部24中插入从电池延伸的电线(图示略)。插入在电线引出部24中的电线的导体被连接在电线侧端子接头(图示略)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被形成为圆形的筒状,在作为其一部分的上部具有直线部分23a。由此,罩部23在主视下为非圆形。在罩部2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腔部25,该多个空腔部25容纳与充电连接器等的连接器侧端子接头连接的电线侧端子接头。罩部23的露出空腔部25的开口面成为配对连接器嵌合部21。连接器壳体20中,充电连接器等从前方嵌合到配对连接器嵌合部21。并且,通过在连接器壳体20上嵌合充电连接器,充电连接器的连接器侧端子接头插入到空腔部25,由此,电线侧端子接头和连接器侧端子接头电连接。

空腔部25被形成为圆筒状,在其内部容纳电线侧端子接头。多个空腔部25由配置在中央的中央空腔部25a和配置在该中央空腔部25a的周围的外周空腔部25b构成。另外,在罩部23其两侧部设置有卡止凸起27。

盖50例如由橡胶或硅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盖5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的形成在配对连接器嵌合部21上的罩部23装卸。在为了对车辆充电而对连接器壳体20嵌合充电连接器时,将盖50从罩部23卸下。并且,在完成对车辆的充电后,将盖50安装于移除充电连接器后的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由此,连接器壳体20通过盖50覆盖在内侧具有空腔部25的罩部23而受到保护,抑制水或尘埃的浸入。

如图4、图5以及图6的(a)、(b)所示,盖50具有板状部51。板状部51的与向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安装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表面侧为平坦地形成的平面部51a。该板状部51在作为其一部分的上部具有直线部51b。由此,板状部51为与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相似形状的俯视下非圆形。

盖50具有把持部53。把持部53被与板状部51一体地成型,在板状部51的周围跨过整周设置。把持部53被形成为相对于板状部51朝向外周而向从与安装到连接器壳体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连接器壳体20远离的方向倾斜。由此,盖50的表面侧由板状部51和把持部53形成为凹状。

如图4以及图5的(a)所示,把持部53与卸下侧的板状部51的连结位置被形成圆弧状,由此,把持部53在板状部51的连结位置具有厚壁部54。另外,在把持部53上形成有排水孔55。该排水孔55被形成在把持部53的与板状部51连结的一侧,在将盖5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的状态下被配置于下部。

如图6的(b)所示,盖50在板状部51的向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安装的一侧即背面侧,具有内环部61和外环部62。外环部62被形成为相对于内环部61隔开空隙。盖50将形成在内环部61和外环部62之间的凹状的部分作为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嵌合的环状凹部63。另外,在盖50上,在外环部62的两侧部形成有能够卡止于罩部23的卡止凸起27的卡止部66。

盖50在内环部61的内侧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多个筒状肋65。多个筒状肋65由配置在中央的中央筒状肋65a和配置在该中央筒状肋65a的周围的外周筒状肋65b构成。中央筒状肋65a被形成在与连接器壳体20的中央空腔部25a对应的位置,外周筒状肋65b被形成在与连接器壳体20的外周空腔部25b对应的位置。中央筒状肋65a的凸出尺寸比外周筒状肋65b的凸出尺寸大。

如图3的放大图所示,筒状肋65在其内周面具有多个(在本例中为四个)唇部67。在筒状肋65的内周面,唇部67被形成在周方向上等间隔的位置。唇部67沿着筒状肋65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形成。筒状肋65具有与连接器壳体20的空腔部25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并且,筒状肋65的通过唇部67的前端的内径比空腔部25的外径稍小。

接着,说明盖50相对于上述结构的带盖的连接器10的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的装卸。

(安装盖时)

当对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安装盖50时,用户将盖50向连接器壳体20按压,以使连接器壳体20的对应的空腔部25嵌合于盖50的各筒状肋65。

在此,盖50的板状部51相对于非圆形状的罩部23为相似形状,因此用户能够通过目测容易地确认盖50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的安装姿势。另外,盖50的板状部51的表面侧为平坦的平面部51a,因此用户能够通过用手指按压该平面部51a,容易地向连接器壳体20按压盖50。

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连接器壳体20按压盖50时,首先,中央空腔部25a嵌合于凸出尺寸大的中央筒状肋65a,盖50的中心位置对于连接器壳体20的中心位置被对齐。其后,中央筒状肋65a和中央空腔部25a的嵌合部分成为引导,外周空腔部25b嵌合于外周筒状肋65b,并且,罩部23嵌合于环状凹部63。另外,盖50的两侧的卡止部66卡止于罩部23的两侧的卡止凸起27。

另外,将盖5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后,形成在各筒状肋65上的唇部67接触于空腔部25的外周面并被压缩,弹性变形。由此,筒状肋65的唇部67紧贴空腔部25的外周面并且通过由唇部67的弹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牢固地保持空腔部25。而且,在连接器壳体20和盖50之间,产生罩部23嵌合于环状凹部63的嵌合力以及卡止部66卡止于罩部23的卡止凸起27的卡止力。由此,盖50成为被可靠地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的状态。

在该安装状态下,连接器壳体20的各空腔部25由筒状肋65覆盖,并且,通过罩部23嵌合于环状凹部63而良好地密封,成为可靠地防止水及尘埃浸入空腔部25内的状态。

(卸下盖时)

当从连接器壳体20卸下盖50时,用户握住形成在盖50的周缘部的把持部53,将盖50从连接器壳体20分离。这样,从盖50的环状凹部63拔出罩部23,同时从各筒状肋65拔出空腔部25。由此,盖50被从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卸下,露出配对连接器嵌合部21,能够进行充电连接器的嵌合。

此时,盖50在整周具有把持部53,因此用户把持整周的把持部53的一个位置,就能够容易地将盖50从连接器壳体20分离开。另外,由于在把持部53的与板状部51的连结位置形成有厚壁部54,因此在通过拉拽把持部53将盖50从连接器壳体20分离开时,抑制把持部53与板状部51的连结位置损伤。

如上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盖的连接器10中,通过使得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盖50能够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装卸,就不需要在连接器壳体20的周围确保盖50的操作空间。因此,能够设置在狭窄的空间中。

在此,说明具备由弹性材料形成的可装卸的盖的连接器的参考例。如图7的(a)所示,参考例的连接器1具备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可装卸的盖2。盖2例如由橡胶或硅等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如图7的(b)所示,盖2由内环部4和外环部6形成为安装至罩部23的一侧覆盖罩部23的凹状。在内环部4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突出设置有环状唇部5。通过该环状唇部5在安装时接触于罩部23的内周面、并被压缩,将盖2保持于罩部23。另外,在盖2上,在作为移除侧的表面侧,形成有沿着纵方向的把手3。在具备这样的盖2的连接器1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在连接器壳体20的周围确保盖50的操作空间,能够设置在狭窄的空间中。

然而,在该参考例的连接器1中,用户把持盖2的中央的把手3使其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装卸。也就是说,在该连接器1中,把持盖2的位置被限定于中央的一处的把手3,因此盖2的抓握方式的自由度低,因手的大小或惯用手的差异等而有时感到操作性差。另外,由于将盖2安装成覆盖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所以不得不相对于罩部23无倾斜垂直地插入拔出盖2,因此,装卸作业复杂,另外,在装卸时需要相当强的插拔力。另外,在仅是覆盖罩部23的盖2的情况下,并不期待罩部23内的各空腔部25的高密封性。进一步,还存在接触于罩部23的内周面的环状唇部5伴随时间经过而劣化,在盖内侧始终保持变形了的状态的可能性。因此,盖2的保持力或防水、防尘性可能会显著降低。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带盖的连接器10,盖50具有在周缘部跨整周形成的把持部53。因此,用户把持跨整周形成的把持部53的一处,能够容易地将盖50从连接器壳体20分离开而卸下。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把持的把持部53跨盖50的整周设置,因而盖50的抓握方式的自由度高,无关于手的大小或惯用手的差异等,能够得到良好的操作性。另外,通过在周围设置把持部53,能够充分确保盖50的刚性,而且,能够将盖50的中央侧制成为安装至连接器壳体20时易于按压的平坦形状的平面部51a。

另外,通过将盖5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容纳端子接头的空腔部25嵌合于盖50的筒状肋65。由此,能够良好地密封空腔部25,提高防水性及防尘性,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及尘埃浸入空腔部25内。

而且,通过将盖5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形成在筒状肋65上的多个唇部67弹性变形并紧贴于空腔部25的外周面。由此,筒状肋65用由唇部67的弹性力而产生的摩擦力牢固地保持空腔部25,能够可靠地维持将盖50安装至罩部23的状态。另外,向罩部23安装盖50时,通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在筒状肋65的内周面的唇部67,能够精度良好地使空腔部25和筒状肋65进行调心。

另外,在将盖50安装于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时,通过在进行外周筒状肋65b的嵌合之前先使中央空腔部25a合于中央筒状肋65a,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0定位并引导盖50。由此,能够得到向罩部23安装盖50时的良好的操作性。

并且,把持部53朝向外周逐渐向从连接器壳体20离开的方向倾斜,因此能够使把持部53更加易于把持。在此,若把持部53朝向外周逐渐向从连接器壳体20离开的方向倾斜,特别地,通过连接器壳体20的罩部23以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在被安装在罩部23上的盖50的把持部53可能会蓄积水分。但是,在盖50上,在下部设置有形成在把持部53的排水孔55,因此能够从排水孔55向下方引导水,能够抑制在把持部53蓄积水分。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改良等。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位置等若能够达成本发明则可以是任意的,并不限定。

在此,将上述的本发明的带盖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分别总结,简洁地列出以下[1]~[5]。

[1]一种带盖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壳体(20),具备具有空腔部(25)的筒状的罩部(23),所述空腔部(25)容纳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接头连接的端子接头;以及

盖(50),由弹性材料形成,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20)的所述罩部(23),覆盖所述空腔部(25),

所述盖(50)具有在所述盖的周缘部跨整周形成的把持部(53)。

[2]根据上述[1]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部(25)呈筒状突出设置,

所述盖(50)具有嵌合所述空腔部(25)的筒状肋(65)。

[3]根据上述[2]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状肋(65)的内周面,在所述筒状肋的周方向上等间隔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弹性变形并紧贴于所述空腔部(25)的外周面的多个唇部(67)。

[4]根据上述[2]或[3]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腔部(25)由中央空腔部(25a)和设置在所述中央空腔部(25a)的周围的外周空腔部(25b)构成,

所述筒状肋(65)由嵌合所述中央空腔部(25a)的中央筒状肋(65a)和嵌合所述外周空腔部(25b)的外周筒状肋(65b)构成,

所述中央筒状肋(65a)比所述外周筒状肋(65b)向安装所述盖的方向突出。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带盖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53)朝向外周逐渐向从所述连接器壳体(20)分开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盖(50)的下部,具有形成在所述把持部(53)的排水孔(55)。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盖的连接器

20连接器壳体

23罩部

25空腔部

25a中央空腔部

25b外周空腔部

50盖

53把持部

55排水孔

65筒状肋

65a中央筒状肋

65b外周筒状肋

67唇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