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3357发布日期:2019-09-21 00:5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反应快、亮度高、可弯曲以及轻薄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新一代的主流显示技术。

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中包括有金属层(例如,阴极等),金属层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较高,会影响OLED的显示效果。目前,普遍采用在OLED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上设置偏光片的方式来降低反射,增强屏幕显示的对比度。

但是,当外界环境光从外部入射至OLED显示面板内时,其会被OLED显示面板的金属层反射形成反射光,部分反射光依然会穿过偏光片射出,从而导致OLED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对比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层、偏光片和偏光片支撑层。

所述偏光片支撑层背离所述偏光片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顶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粗糙部。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粗糙部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所述顶面的多个第一凸起。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以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平面为横截面,所述第一凸起的横截面面积从靠近衬底基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端逐渐减小。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粗糙部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所述顶面的多个第一凹槽。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偏光片支撑层靠近所述偏光片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底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二粗糙部。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粗糙部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所述底面的多个第二凸起。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偏光片支撑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表面还覆盖有能够导电的静电释放层。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静电释放层中还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贯穿所述静电释放层的至少一个通孔。

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静电释放层包括碳纳米管层、石墨烯层、纳米石墨片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触控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层、偏光片和偏光片支撑层;偏光片支撑层背离偏光片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顶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粗糙部,当外界环境光经过第一粗糙部入射到显示面板中时,第一粗糙部能够使部分外界环境光形成漫反射而无法射入显示面板中,从而减少进入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同时,当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被发光层中的金属层反射后,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一粗糙部时也会形成漫反射,从而减少射出光线,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衬底基板;

200:发光层;

300:偏光片;

400:偏光片支撑层;

410:第一粗糙部;

411:第一凸起;

420:第二粗糙部;

500:静电释放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的发光层200、偏光片300和偏光片支撑层400。偏光片支撑层400背离偏光片300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顶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粗糙部410。

具体地,显示面板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等。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00;衬底基板100可以为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的柔性基板,也可以为不易发生形变的玻璃基板。

衬底基板100上可以设置有发光层200,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例,发光层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有机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位于衬底基板100上,其可以由金属或半导体等导电材料制成。第一电极层可以为显示面板的阳极,也可以为阴极。

有机发光层设置在第一电极层上,其可以包括呈阵列状排布在第一电极层上的发光区,发光区内设置有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可以用于发出光束。

第二电极层覆盖在有机发光层上,第二电极层可以由金属或半导体等导电材料制成。另外,第二电极层可以为阴极也可以为阳极,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发光层200与衬底基板100之间还设置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层可以与第一电极层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极层中电流的通断。

由于薄膜晶体管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都是能够导电的膜层,所以,其中的部分膜层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层。

发光层200顶部可以设置有偏光片300,偏光片300可以采用涂布等方式形成。偏光片300可以减少反射,使得入射到显示面板内的外界环境光被金属层反射后无法射出显示面板,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偏光片30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偏光片支撑层400,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用于支撑偏光片300,特别是当偏光片300以涂布的方式形成在发光层200上时,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避免偏光片300的变形,保证偏光片300的均匀性。

优选地,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包括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的至少一种。例如,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是单一的氧化硅层;又例如,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是单一的氮化硅层;又或者,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由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叠形成。由氧化硅和/或氮化硅形成的偏光片支撑层400在起到固定支撑偏光片300的同时,还可以隔绝水氧,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虽然偏光片300可以降低反射,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外界环境光被金属层反射后射出显示面板,影响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为此,偏光片支撑层400的顶面可以设置有第一粗糙部410,第一粗糙部41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第一粗糙部410可以使得偏光片支撑层400的表面具有起伏,即该顶面不是平坦结构,从而可以提高顶面的表面粗糙度。

当外界环境光入射显示面板时,第一粗糙部410可以使得部分外界环境光发生漫反射,从而减少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当剩余外界环境光经入射显示面板内部,并被金属层反射后,部分穿过偏光片300的反射光在经过第一粗糙部410时,该部分反射光会发生漫反射,进一步减少了射出显示面板的反射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一粗糙部410的一种优选方式,参考图1,第一粗糙部410可以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顶面的多个第一凸起411。第一凸起411可以是通过沉积或丝网印刷等方式形成在偏光片支撑层400的表面,其材质可以与偏光片支撑层400相同。

例如,每个第一凸起411为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上的点状结构,该第一凸起411的形状是半球状或者立方体等多种形状。优选地,以平行于衬底基板100的平面为横截面,第一凸起411的横截面面积从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端向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端逐渐减小,即第一凸起411可以为正梯形结构,方便加工。

又例如,每个第一凸起411可以为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0方向从显示面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条状结构,多个条状结构可以平行间隔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而每个第一凸起411的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方形等多种。

作为第一粗糙部4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粗糙部410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顶面的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可以是通过刻蚀、化学腐蚀等方式形成在偏光片支撑层400的顶面。

与第一凸起411相似,每个第一凹槽也可以为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上的点状凹槽,该第一凹槽的凹陷形状可以为半球状或者立方体等。

又例如,每个第一凹槽可以为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0方向从显示面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条状凹槽,多个条状凹槽可以平行间隔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而每个第一凹槽的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凹陷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方形等多种。

另外,第一粗糙部410可以既包括第一凸起411,还包括第一凹槽。

上述多种第一粗糙部410的形式均可以提高偏光片300顶面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可以理解,当偏光片支撑层400可以由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叠形成,任意相邻的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之间也可以设置有第一粗糙部410,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层、偏光片和偏光片支撑层;偏光片支撑层背离偏光片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顶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粗糙部,当外界环境光经过第一粗糙部入射到显示面板中时,第一粗糙部能够使部分外界环境光形成漫反射而无法射入显示面板中,从而减少进入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同时,当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被发光层中的金属层反射后,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一粗糙部时也会形成漫反射,从而减少射出光线,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2,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得基础上进行改进,其余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偏光片支撑层400靠近偏光片300的底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底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二粗糙部420。

第二粗糙部42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第二粗糙部420可以使得偏光片支撑层400的底面具有起伏,即该底面不是平坦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底面的表面粗糙度。

当外界环境光入射显示面板时,第一粗糙部410和第二粗糙部420均可以使得部分外界环境光发生漫反射,从而减少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当剩余外界环境光经入射显示面板内部,并被金属层反射后,部分穿过偏光片300的反射光在先后经过第二粗糙部420和第一粗糙部410时,该部分反射光会发生漫反射,进一步减少了射出显示面板的反射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粗糙部420的一种优选方式,参考图1,第二粗糙部420可以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底面的多个第二凸起。

例如,每个第二凸起为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上的点状结构,该第二凸起的形状是半球状或者立方体等多种形状。优选地,以平行于衬底基板100的平面为横截面,第二凸起的横截面面积从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端向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端逐渐减小,即第二凸起也可以为正梯形结构,方便加工。

又例如,每个第二凸起可以为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0方向从显示面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条状结构,多个条状结构可以平行间隔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而每个第二凸起的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方形等多种。

作为第二粗糙部4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粗糙部420包括呈阵列状设置在底面的多个第二凹槽。与第二凸起相似,每个第二凹槽也可以为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上的点状凹槽,该第二凹槽的凹陷形状可以为半球状或者立方体等。

又例如,每个第二凹槽可以为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0方向从显示面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条状凹槽,多个条状凹槽可以平行间隔设置在偏光片支撑层400。而每个第二凹槽的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凹陷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方形等多种。

另外,第二粗糙部420可以既包括第二凸起,还包括第二凹槽。

上述多种第二粗糙部420的形式均可以提高偏光片300底面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进行的改进,其他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不再赘述。偏光片支撑层400背离发光层的表面还覆盖有能够导电的静电释放层500。

具体地,静电释放层500可以由能导电的材料形成例如半导体材料等,优选地,静电释放层500包括碳纳米管层、石墨烯层、纳米石墨片层中的至少一种。静电释放层500可以是通过喷墨、沉积等方式形成在偏光片支撑层400上的层结构。其可以完全覆盖偏光片支撑层400。

可以理解,显示面板的边缘可以设置有边框,静电释放层500的边缘可以与边框接触。当外界电荷或手指触摸所带的电荷经过静电释放层500,电荷可以被静电释放层500传递到边框处,从而释放电荷,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起到保护显示面板作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静电释放层500中还设置有沿垂直于基板的方向贯穿静电释放层500的至少一个通孔。

具体地,静电释放层500可以由丝网印刷等方式,形成在偏光片支撑层400上的图案,即静电释放层500并非完全覆盖偏光片支撑层400的整层结构,其上可以设置有能够暴露偏光片支撑层400的通孔,从而可以增加静电释放层500的表面粗糙度。

当外界环境光入射显示面板时,具有通孔的静电释放层500可以使得部分外界环境光发生漫反射,从而减少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当剩余外界环境光经入射显示面板内部,并被金属层反射后,部分穿过偏光片300的反射光在经过静电释放层500时,该部分反射光会发生漫反射,进一步减少了射出显示面板的反射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的触控组件。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的发光层200、偏光片300和偏光片支撑层400。偏光片支撑层400背离偏光片300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顶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粗糙部410。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电子书、电子纸、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其中,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相同,具体参考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触控组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一侧,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触控结构。

当外界环境光入射显示面板时,第一粗糙部410可以使得部分外界环境光发生漫反射,从而减少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当剩余外界环境光经入射显示面板内部,并被金属层反射后,部分穿过偏光片300的反射光在经过第一粗糙部410时,该部分反射光会发生漫反射,进一步减少了射出显示面板的反射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发光层、偏光片和偏光片支撑层;偏光片支撑层背离偏光片的顶面设置有用于改变该顶面表面粗糙度的第一粗糙部,当外界环境光经过第一粗糙部入射到显示面板中时,第一粗糙部能够使部分外界环境光形成漫反射而无法射入显示面板中,从而减少进入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同时,当入射到显示面板中的外界环境光被发光层中的金属层反射后,出射的光线经过第一粗糙部时也会形成漫反射,从而减少射出光线,以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