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6448发布日期:2020-01-15 00:5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触摸设备就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触摸设备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进行操作,无需鼠标或其他设备进行有线或无线的操作,方便快捷。与此同时,能够在触摸设备上进行书写的书写设备也应运而生。人们通过使用书写设备可以像使用笔一样在触摸设备上随意进行书写。

为了便于用户书写以及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目前的书写设备的整体形态越来越趋向于钢笔、圆珠笔、铅笔等传统笔的外形。书写设备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这样,用户在书写时可以如同使用传统笔一样操作书写设备,同时也更便于用户携带。但是在某些特殊场合或情境下,需要将书写设备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以便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时间方便使用。例如,在一间教室中有一个触摸设备,该触摸设备搭配有一个书写设备。在该教室中进行讲课的教师都会使用同一个书写设备进行教学。这就需要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方式来放置书写设备。许多用户都会有这种意识,但是往往只是相互约定放置在讲桌的某个位置或者某个抽屉中等,并不是长久之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固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待放置设备的充电接口,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充电接口,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磁铁;

所述固定部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与外部设备实现交互,所述接口包括用于作为充电接口连接连接部以向所述待放置设备充电的第一接口和用于连接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向待放置设备供电的第二接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吸附部,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接口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端子和磁铁,所述充电端子固定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充电端子周围;

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上的磁铁与所述第一接口上的磁铁通过磁性吸合,所述终端设备直接或间接的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固定座,所述端子本体的末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电路板的板面上,且所述端子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充钱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固定座,所述端子本体的末端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端子本体的边缘;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固定座的边缘插入所述安装通孔中,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与安装通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端子本体的侧面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的一侧紧贴,且所述端子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的板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前端盖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n字型,其中两个底角端固定在所述前端盖上,且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前端盖在对应于所述安装座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平台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固定在所述安装平台的中心,且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凸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空隙中,所述凸出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端子本体长度方向一致的端子通孔,所述端子本体的前端穿过所述端子通孔暴露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和前端盖上设置前定位部,所述前定位部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前定位板,所述两个前定位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电路板的一侧纵向插入所述两个前定位板之间的空隙中;

所述两个前定位板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位于所述前端盖上,所述定位凹槽中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位块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卡接在所述定位块上。

优选地,所述前端盖包括第一平板、圆弧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一平板平行,且所述第二平板远离壳体内部,所述圆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且所述圆弧板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弯曲。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后定位部,所述后定位部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后定位板,所述两个后定位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两个后定位板之间的空隙与所述两个前定位板之间的空隙对应,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纵向插入所述两个后定位板之间的空隙中。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定位凸台、连接筒和连接件,所述后端盖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面的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中心开设有连接通孔,且所述连接通孔穿透所述后端盖,所述前端盖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面的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台对应的连接筒,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通孔延伸至所述连接筒。

优选地,所述接口还包括用于连接配件设备以向所述配件设备供电并使所述配件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三接口,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三通孔,所述配件设备直接或间接的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附部为磁铁或双面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设备固定装置能够固定在终端设备,例如触摸设备上。同时,将书写设备的充电接口插入第一接口中进行放置。使得书写设备能够安稳的放置在触摸设备上,方便用户的取用。另外,将待充电的书写设备的充电接口插入第一接口中,将第二接口与外部触摸设备的充电接口之间通过数据线连接起来,从而使触摸设备为待充电的书写设备供电。使得设备固定装置固定书写设备的同时能够完成充电,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设备固定装置与待充电设备3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设备固定装置与待充电设备3的另一个角度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部1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部1的外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部1另一个角度的外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充电端子1-2-1-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1-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充电端子1-2-1-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充电端子1-2-1-1与电路板1-2的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部1的正视图;

图13为图12的b-b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端盖1-1-4安装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后端盖1-1-9与壳体1-1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部,2、连接部,3、待充电设备;

1-1、壳体,1-2、电路板;

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1-4、前端盖,1-1-5、安装座,1-1-6、前定位板,1-1-7、定位凹槽,1-1-8、定位块,1-1-9、后端盖,1-1-10、后定位板,1-1-11、定位凸台,1-1-12、连接筒,1-1-13、连接件,1-1-14、吸附部;

1-1-4-1、第一平板,1-1-4-2、圆弧板,1-1-4-3、第二平板;

1-1-5-1、安装平台,1-1-5-2、凸出部;

1-2-1、第一接口,1-2-2、第二接口,1-2-3、第三接口,1-2-4、安装通孔,1-2-5、凹陷部;

1-2-1-1、充电端子,1-2-1-2、磁铁;

1-2-1-1-1、固定座,1-2-1-1-2、端子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设备固定装置,所述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1和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的一端连接待放置设备的充电接口,所述连接部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1的充电接口,所述连接部2上设置有磁铁1-2-1-2,所述固定部1固定在终端设备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即为触摸设备,待放置设备可以为书写设备、遥控设备或其他可与触摸设备配套使用的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固定部1和连接部2两部分。其中,连接部2包括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连接待放置设备的充电接口,另一个接口连接固定部1的充电接口。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定部1包括壳体1-1和电路板1-2,电路板1-2上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与外部设备实现交互。其中,如图6和图8所示,接口包括第一接口1-2-1和第二接口1-2-2。第一接口1-2-1作为充电接口与连接部2连接,以向待放置设备充电。第二接口1-2-2连接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通过电路板1-2向待放置设备供电。

具体的,固定部1中的电路板1-2设置在壳体1-1中,如图3至图5所示,壳体1-1上开设有对应第一接口1-2-1和第二接口1-2-2的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连接部2通过第一通孔1-1-1与第一接口1-2-1连接,终端设备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第二通孔1-1-2与第二接口1-2-2连接。这样,终端设备输出的电能通过第二接口1-2-2流入电路板1-2,并通过电路板1-2将电能从第一接口1-2-1输出至待放置设备中,实现终端设备对待放置设备的供电。

除通过终端设备对待放置设备进行供电以外,本实施例还可以将第二接口1-2-2连接至其他充电设备,例如充电宝、供电插排等外部设备。

另外,为了能够使待放置设备、设备固定装置和终端设备连接的更为稳固。本实施例首先固定部1和连接部2上设置有磁铁1-2-1-2。具体的,连接部2上的磁铁设置在与固定部1连接的一侧接口上,该磁铁1-2-1-2分布在接口内部端子的周围。在与连接部2上磁铁1-2-1-2相对应的位置上,在固定部1的第一接口1-2-1的充电端子1-2-1-1周围也设置有磁铁1-2-1-2。在连接部2与固定部1进行连接时,连接部2接口内部端子与固定部1的第一接口1-2-1的充电端子1-2-1-1电性连接。此时,由于磁铁1-2-1-2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将连接部2和固定部1吸合在一起,因此,当连接部2的另一端接口插入待放置设备的充电接口中时,待放置设备连同连接部2都会稳定的吸附在固定部1上。此外,本实施例在固定部1上还设置有吸附部1-1-14。为了保持固定部1整体外观上的整齐和美观,该吸附部1-1-14设置在壳体1-1侧壁上的凹槽中,使吸附部1-1-14最外侧边缘与壳体1-1侧壁平齐。该吸附部1-1-14可以为磁铁或类似于双面胶的粘性胶体,以便吸附或黏贴在终端设备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部2可采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通用接口,由此可保证固定部1可以通过连接部2向任意能够连接该连接部2的待充电设备3充电,具有更强、更广泛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的第一接口1-2-1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端子1-2-1-1和磁铁1-2-1-2,该充电端子1-2-1-1固定在电路板1-2上,并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磁铁1-2-1-2设置在充电端子1-2-1-1周围。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设备固定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便于放置和取用待放置设备,将设备固定装置设置在终端设备的侧面为最佳位置。这样,既方便用户的取用,也不会对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幕造成影响。同时,为了使每个用户都能够方便且轻易的看到待放置设备,需要将待放置设备整体位于固定部1的前方。即,用户在从终端设备的正面看的时候,待放置设备整体都会呈现在用户的视线中。并且,为了减小固定部1整体体积,需要将固定部1的整体宽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例如,如果待放置设备为书写设备,为了满足整体的空间要求,需要将书写设备竖直放置。那么,相应的,固定部1的宽度要尽量与书写设备的宽度相适应甚至是更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1-2位置为竖直方向,且板面垂直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幕。这样,就需要对充电端子1-2-1-1与电路板1-2之间的固定方式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和固定部1之间采用磁吸充电方式,即,通过磁吸之间的磁力使连接部2的充电端子1-2-1-1和固定部1的充电端子1-2-1-1电性连接在一起。这种方式需要将固定部1中第一接口1-2-1的充电端子1-2-1-1直接焊接在电路板1-2上。传统方式是将充电端子1-2-1-1垂直焊接在电路板1-2上,但是这种方式显然不符合本实施例中对于固定部1宽度的需求。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两种充电端子1-2-1-1的结构以及与电路板1-2之间的位置关系:

(1)如图6和图7所示,充电端子1-2-1-1包括端子本体1-2-1-1-2和固定座1-2-1-1-1,端子本体1-2-1-1-2的末端与固定座1-2-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1-2-1-1-1固定在电路板1-2的板面上,且端子本体1-2-1-1-2的长度方向与电路板1-2的板面平行。

具体的,如图7所示,固定座1-2-1-1-1为矩形体,该固定座1-2-1-1-1的一端与端子本体1-2-1-1-2的末端固定连接,端子本体1-2-1-1-2的前端朝向第一通孔1-1-1。固定座1-2-1-1-1的侧壁直接焊接在电路板1-2的板面上,且保证端子本体1-2-1-1-2的长度方向与电路板1-2的板面平行。

(2)如图8至图11所示,充电端子1-2-1-1包括端子本体1-2-1-1-2和固定座1-2-1-1-1,端子本体1-2-1-1-2的末端与固定座1-2-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1-2-1-1-1的边缘突出于端子本体1-2-1-1-2的边缘。电路板1-2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2-4,固定座1-2-1-1-1的边缘插入安装通孔1-2-4中,固定座1-2-1-1-1的另一端与安装通孔1-2-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端子本体1-2-1-1-2的侧面与电路板1-2的板面的一侧紧贴,且端子本体1-2-1-1-2的长度方向与电路板1-2的板面平行。

具体的,如图9至图11所示,固定座1-2-1-1-1可为圆盘体、圆柱体或矩形体,固定座1-2-1-1-1的一端与端子本体1-2-1-1-2的末端固定连接。在电路板1-2的板面上开设有安装通孔1-2-4,该固定座1-2-1-1-1的一部分可插入该安装通孔1-2-4中,并可利用安装通孔1-2-4将固定座1-2-1-1-1卡紧。同时,固定座1-2-1-1-1的另一端与安装通孔1-2-4内侧壁固定连接,以使端子本体1-2-1-1-2牢牢的紧贴在电路板1-2的板面上,并保持端子本体1-2-1-1-2的长度方向与电路板1-2的板面平行。

第一种结构在加工过程中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固定座1-2-1-1-1与电路板1-2之间是通过侧面接触,固定座1-2-1-1-1与电路板1-2之间所产生的力较小,容易出现脱落现象。第二种结构加工较为困难,但是电路板1-2的安装通孔1-2-4能够为固定座1-2-1-1-1提供力度较大的阻力,不容易出现脱落。二者各有利弊,可依据加工条件和实际需要进行自由选用。

本实施例的固定部1和连接部2之间采用磁吸充电的固定方式。如图12至图14所示,壳体1-1包括前端盖1-1-4和安装座1-1-5,所述前端盖1-1-4和安装座1-1-5一体成型。该安装座1-1-5为n字型结构,其两个底角端固定在前端盖1-1-4上,且位于壳体1-1内部。前端盖1-1-4在对应于安装座1-1-5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1,使前端盖1-1-4和安装座1-1-5整体呈“几”字型结构。

其中,安装座1-1-5具体包括安装平台1-1-5-1和凸出部1-1-5-2,凸出部1-1-5-2固定在安装平台1-1-5-1的中心,且凸出部1-1-5-2位于第一通孔1-1-1中,凸出部1-1-5-2的外侧壁与第一通孔1-1-1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空隙,磁铁1-2-1-2设置在该空隙中,凸出部1-1-5-2上开设有与端子本体1-2-1-1-2长度方向一致的端子通孔,端子本体1-2-1-1-2的前端穿过端子通孔暴露于第一通孔1-1-1中。

具体的,如图14所示,端子本体1-2-1-1-2通过端子通孔伸出至第一通孔1-1-1中。磁铁1-2-1-2设置在凸出部1-1-5-2与第一通孔1-1-1之间的空隙中。由此,连接部2与固定部1连接的一端可插入该第一通孔1-1-1中,并通过连接部2与固定部1上的磁铁1-2-1-2吸合在一起。磁铁1-2-1-2的结构可以为o型圈,也可以为多个磁铁1-2-1-2结构拼接而成的环状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制。同时,本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2-1-1-2可采用可伸缩的端子结构。即,当连接部2与固定部1吸合在一起时,连接部2上的充电端子1-2-1-1可以挤压端子本体1-2-1-1-2,使磁铁1-2-1-2的接触面与端子的接触面平齐,更有利于连接。

此外,为了在待充电设备3通过连接部2放置在固定部1上时,待充电设备3与固定部1更加完美的贴合。本实施例将前端盖1-1-4整体设计为曲面结构,且该曲面结构尽量与待充电设备3的外轮廓相匹配。具体的,如图4和图12所示,前端盖1-1-4包括第一平板1-1-4-1、圆弧板1-1-4-2和第二平板1-1-4-3,第二平板1-1-4-3与第一平板1-1-4-1平行,且第二平板1-1-4-3远离壳体1-1内部,圆弧板1-1-4-2固定在第一平板1-1-4-1和第二平板1-1-4-3之间,且圆弧板1-1-4-2朝向壳体1-1内部弯曲。待充电设备3在放置在固定部1上时,待充电设备3的外轮廓能够与第一平板1-1-4-1和圆弧板1-1-4-2组成的圆弧面贴合。其中,第二平板1-1-4-3的宽度要远远小于第一平板1-1-4-1和圆弧板1-1-4-2的宽度,以使待充电设备3能够尽可能的完整遮挡固定部1。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2侧立在壳体1-1中,为了使电路板1-2固定的更加稳固。本实施例通过壳体1-1结构对电路板1-2进行限位。具体的,壳体1-1的安装座1-1-5和前端盖1-1-4上设置有前定位部,该前定位部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前定位板1-1-6,两个前定位板1-1-6之间留有空隙,电路板1-2的一侧纵向插入两个前定位板1-1-6之间的空隙中。在两个前定位板1-1-6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定位凹槽1-1-7,定位凹槽1-1-7位于前端盖1-1-4上,定位凹槽1-1-7中设置有定位块1-1-8,电路板1-2与定位块1-1-8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1-2-5,凹陷部1-2-5卡接在定位块1-1-8上。

如图6、图8和图15所示,电路板1-2的其中一侧插入在两个前定位板1-1-6之间的空隙中,两个前定位板1-1-6为一组前定位部,前端盖1-1-4和安装座1-1-5上可以设置多组前定位部,但要保持所有前定位部的空隙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即可。通过该前定位板1-1-6可以限定电路板1-2一侧的左右位置。空隙当中的开设有定位凹槽1-1-7,该定位凹槽1-1-7的长度可依照电路板1-2长度而定。以使电路板1-2在插入两个前定位板1-1-6之间时可以将整个电路板1-2的长度都容纳在该定位凹槽1-1-7中。同时,在定位凹槽1-1-7中设置定位块1-1-8,该定位块1-1-8可与电路板1-2上设置的凹陷部1-2-5相配合。即,当电路板1-2插入定位凹槽1-1-7中时,凹陷部1-2-5恰好能够卡接在定位块1-1-8上,从而限定电路板1-2的上下位置。

以上是通过前端盖1-1-4和安装座1-1-5对电路板1-2的一侧进行限位,电路板1-2的另一侧连接在与前端盖1-1-4相对的后端盖1-1-9上。具体的,后端盖1-1-9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1-2,第二通孔1-1-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后定位部,后定位部包括两个对立设置的后定位板1-1-10,两个后定位板1-1-10之间留有空隙,两个后定位板1-1-10之间的空隙与两个前定位板1-1-6之间的空隙对应,电路板1-2的另一侧纵向插入两个后定位板1-1-10之间的空隙中。

如图16所示,电路板1-2的另一侧插入在两个后定位板1-1-10之间的空隙中,两个后定位板1-1-10为一组后定位部,后端盖1-1-9上可以设置多组后定位部,但要保持所有后定位部的空隙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即可。通过该后定位板1-1-10可以限定电路板1-2另一侧的左右位置。

通过以上前定位板1-1-6和后定位板1-1-10上的定位部的限位作用,可以将电路板1-2稳定限制在壳体1-1的固定位置上,即便如何晃动固定部1,电路板1-2也不会与壳体1-1脱离。

此外,为了便于维护,本实施例的后端盖1-1-9为可拆卸式结构。具体的,壳体1-1还包括定位凸台1-1-11、连接筒1-1-12和连接件1-1-13,后端盖1-1-9的朝向壳体1-1内部的安装面的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凸台1-1-11,定位凸台1-1-11中心开设有连接通孔,且连接通孔穿透后端盖1-1-9,前端盖1-1-4的朝向壳体1-1内部的安装面的对角上分别设置有与定位凸台1-1-11对应的连接筒1-1-12,连接件1-1-13通过连接通孔延伸至连接筒1-1-12。

如图16所示,首先将电路板1-2的一侧插入前端盖1-1-4的前定位部中,然后将后端盖1-1-9扣在壳体1-1的后方,使电路板1-2的另一侧插入后定位部中,并且使定位凸台1-1-11上的连接通孔与连接筒1-1-12相对应。最后将连接件1-1-13通过连接通孔插入连接筒1-1-12实现连接。其中,连接件1-1-13可为螺栓、螺钉或螺杆等。连接筒1-1-12的内壁上可设置与连接件1-1-13外表面相配合的螺纹,以实现连接件1-1-13与连接筒1-1-12之间的配合。此外,还可以将连接件1-1-13采用自攻螺丝直接插入连接筒1-1-12中实现连接。

另外,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固定部1上除第一接口1-2-1和第二接口1-2-2外,还设置有用于连接配件设备以向该配件设备供电并使该配件设备与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三接口1-2-3,并在壳体1-1上开设有对应第三接口1-2-3的第三通孔1-1-3,如图4和图5所示。配件设备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第三通孔1-1-3与第三接口1-2-3连接。该第三接口1-2-3可理解为扩展接口,可插接能够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配件设备,例如蓝牙设备、存储设备、音响设备等。使固定部1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