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其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1757发布日期:2020-08-21 14: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有用于收容电池组的收容空间、入风口(2)和出风口(3);

所述外壳(1)还包括相对而设的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以及相对而设的第三侧部(13)和第四侧部(14),所述第三侧部(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1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部(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部(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侧部(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部(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侧部(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部(1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入风口(2)设于所述第一侧部(11),所述出风口(3)设于所述第二侧部(12),且所述入风口(2)和所述出风口(3)的位置相错开;

所述第三侧部(13)和所述第四侧部(14)均相对水平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部(13)与所述第四侧部(14)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2)的开口沿着所述第一侧部(11)至所述第二侧部(12)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出风口(3)的开口沿着所述第二侧部(12)至所述第一侧部(11)的方向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2)凸出于所述第一侧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凸出于所述第二侧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正立放置时,所述第三侧部(13)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顶部,所述第四侧部(14)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底部,所述第一侧部(11)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左侧,所述第二侧部(12)设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右侧;

所述入风口(2)设于所述第一侧部(11)靠近所述第四侧部(14)的一端,所述出风口(3)设于所述第二侧部(12)靠近所述第三侧部(13)的一端;或者,所述入风口(2)设于所述第一侧部(11)靠近所述第三侧部(13)的一端,所述出风口(3)设于所述第二侧部(12)靠近所述第四侧部(14)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导热结构。

8.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

电池组(100),包括多个呈一排间隔设置的电芯;和

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的散热结构(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散热结构的外壳(1)的内侧壁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为锂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其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外壳,外壳设有用于收容电池组的收容空间、入风口和出风口;外壳还包括相对而设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以及相对而设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第三侧部的一端与第一侧部的一端连接,第三侧部的另一端与第二侧部的一端连接,第四侧部的一端与第一侧部的另一端连接,第四侧部的另一端与第二侧部的另一端连接;入风口设于第一侧部,出风口设于第二侧部,且入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相错开;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均相对水平面倾斜。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倾斜角的入风口和出风口,改变了通风方式,不仅使电池组的温升最大值减小,解决了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过热问题,还确保了电池包的安全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旷理政;刘贵军;谭祖宪;康健强;赵人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鹏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8
技术公布日:2020.08.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