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8146发布日期:2020-11-06 16:3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



背景技术:

防波套是用于防止电波干扰或起保护作用的屏蔽铜编织套,在电线电缆的使用过程中,防波套主要是用于防止电波干扰或是作为保护套存在的部件,在电线电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防波套作为一种重要的屏蔽材料,在日常生产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且在很多领域中也广泛使用到,例如,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当然,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使用会使得对防波套的要求更高,因而,普通的防波套在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时往往会出现被击穿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其使用成本,且一旦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则更换也变得极为复杂和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通过在编织线表层附着由纳米碳化硅、聚乙烯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炭粉和镍粉混合制得的表皮,而该表皮中各成分以一定适量的比例进行配比,进而使得制得的表皮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而后再将上述附着有表皮的编织线进行编织,进而形成防波套,当然,这里的编织线可以为常规的镀锡软铜等常规使用的防波套编制材料,从而使得通过上述材料及方法制得的防波套在仍然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的同时实现耐高温的性能,进而达到较好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满足航空使用,根据gb/t1408测得,该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击穿强度为36-42kv/mm;(2)第一电机配合换向器驱动一级搅拌辊旋转,一级搅拌辊对一级混合腔内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通过一级滤网的过滤进入二级混合腔内,第一气缸驱动二级搅拌辊旋转,第二气缸与旋转臂相配合,通过安装杆与旋转拉杆带动连接条水平移动,连接条带动插杆在二级混合腔内反复移动,插杆配合二级搅拌辊对二级混合腔内的原料进行二次搅拌,混合后的原料通过二级滤网进入过滤箱内,第二电机配合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带动两个导向辊转动,导向辊,原料进入过滤箱内两个输送带对原料向下输送,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对原料挤压,挤压后的原料落在三级滤网上,振动电机配合三级滤网对原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料通过连接斗进入挤出筒内挤出,通过以上结构,该加工设备通过三次不同混合方式对原料进行混合,混合效率高,同时混合的效果好;(3)未过滤的原料通过三级滤网的引导通过挡板下方至输送蛟龙底部,第三电机驱动输送蛟龙,输送蛟龙对未过滤的原料向上输送,原料再次被输送至两个输送带之间,再次被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挤压,而后再次过滤,挤出筒挤出后得到表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该加工设备对未过滤的原料输送至过滤箱顶部,通过三个输送带再次进行原料挤压处理,防止过滤箱内残留未过滤的原料。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该防波套由多根编织线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编织线由线芯和附着于线芯表层的表皮组成,且所述表皮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纳米碳化硅10-20份、加工助剂1-1.5份、聚乙烯树脂30-50份、环氧树脂30-40份、有机硅树脂20-30份、炭粉5-10份、镍粉5-10份;

其中,该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置放入高混机中下混合,混合后制得改性环氧树脂;

步骤二:将纳米碳化硅、加工助剂、聚乙烯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炭粉、镍粉加入加工设备上搅拌室上的一级混合腔内,第一电机配合换向器驱动一级搅拌辊旋转,一级搅拌辊对一级混合腔内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通过一级滤网的过滤进入二级混合腔内,第一气缸驱动二级搅拌辊旋转,第二气缸与旋转臂相配合,通过安装杆与旋转拉杆带动连接条水平移动,连接条带动插杆在二级混合腔内反复移动,插杆配合二级搅拌辊对二级混合腔内的原料进行二次搅拌,混合后的原料通过二级滤网进入过滤箱内,第二电机配合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带动两个导向辊转动,导向辊,原料进入过滤箱内两个输送带对原料向下输送,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对原料挤压,挤压后的原料落在三级滤网上,振动电机配合三级滤网对原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料通过连接斗进入挤出筒内挤出,未过滤的原料通过三级滤网的引导通过挡板下方至输送蛟龙底部,第三电机驱动输送蛟龙,输送蛟龙对未过滤的原料向上输送,原料再次被输送至两个输送带之间,再次被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挤压,而后再次过滤,挤出筒挤出后得到表皮,将表皮包覆铜线,形成编织线,而后将多条编织线编织成型,得到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

进一步的,该防波套由多根编织线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编织线由线芯和附着于线芯表层的表皮组成,且所述表皮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纳米碳化硅10份、加工助剂1份、聚乙烯树脂30份、环氧树脂30份、有机硅树脂20份、炭粉5份、镍粉5份。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硅树脂为聚甲基硅树脂或聚乙基硅树脂,所述纳米碳化硅的粒径不大于100nm。

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树脂为重均分子量为30000-400000,密度为0.94-0.98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所述炭粉和所述镍粉的粒径不大于0.5mm,所述加工助剂为抗紫外剂、热稳定剂和抗冲改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加工设备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呈水平方向设置有挤出筒,所述挤出筒上方纵向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柱,所述过滤箱通过支撑柱安装于挤出筒上,所述过滤箱顶部安装有搅拌室,所述搅拌室两侧外壁对称安装有侧板,所述搅拌室内设置有两个一级混合腔、两个二级混合腔,两个二级混合腔与两个一级混合腔一一对应,所述二级混合腔设置于一级混合腔下方,所述一级混合腔内腔水平方向转动设置有一级搅拌辊,所述二级混合腔与一级混合腔相连通,所述二级混合腔与一级混合腔连通位置设置有一级滤网,所述二级混合腔底部设置有二级滤网,其中一个侧板上安装有两个换向器,两个换向器与两个一级搅拌辊一一对应,换向器用于驱动一级搅拌辊转动,所述二级混合腔内腔水平方向转动设置有二级搅拌辊,其中一个侧板上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气缸,两个第一气缸与两个第二搅拌辊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第二搅拌辊转动,两个侧板之间转动设置有两个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转动安装有三个旋转臂,三个旋转臂之间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旋转拉杆,所述安装杆通过两个旋转拉杆转动连接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一侧呈上、下设置有两个插杆组,所述插杆组包括若干等间距设置的插杆,所述搅拌室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插杆插接的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密封套;

所述过滤箱内腔设置有两个输送带,两个输送带相对设置,所述输送带通过三个驱动辊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外表面安装有若干凸起,所述过滤箱内腔设置有两个导向辊,两个导向辊与两个输送带一一对应,所述导向辊与输送带外表面相接触,所述过滤箱外侧壁安装有齿轮壳,齿轮壳内转动设置有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两个齿轮与两个导向辊一一对应,所述齿轮于导向辊同轴连接,齿轮壳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齿轮转动,所述过滤箱内腔呈倾斜设置有三级滤网,所述三级滤网下方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过滤箱内腔纵向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设置有输送蛟龙,所述过滤箱外壁顶部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用于驱动输送蛟龙旋转,所述过滤箱底部安装有连接斗,所述连接斗安装于挤出筒顶部。

进一步的,两个一级混合腔设置于同一高度,两个二级混合腔设置于同一高度,换向器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换向器,所述第一气缸与换向器安装于同一个侧板。

进一步的,三个旋转臂呈等间距设置,所述搅拌室两侧外壁对称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位于中间的旋转臂转动。

进一步的,将纳米碳化硅、加工助剂、聚乙烯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炭粉、镍粉加入加工设备上搅拌室上的一级混合腔内,第一电机配合换向器驱动一级搅拌辊旋转,一级搅拌辊对一级混合腔内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通过一级滤网的过滤进入二级混合腔内,第一气缸驱动二级搅拌辊旋转,第二气缸与旋转臂相配合,通过安装杆与旋转拉杆带动连接条水平移动,连接条带动插杆在二级混合腔内反复移动,插杆配合二级搅拌辊对二级混合腔内的原料进行二次搅拌,混合后的原料通过二级滤网进入过滤箱内,第二电机配合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带动两个导向辊转动,导向辊,原料进入过滤箱内两个输送带对原料向下输送,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对原料挤压,挤压后的原料落在三级滤网上,振动电机配合三级滤网对原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料通过连接斗进入挤出筒内挤出,未过滤的原料通过三级滤网的引导通过挡板下方至输送蛟龙底部,第三电机驱动输送蛟龙,输送蛟龙对未过滤的原料向上输送,原料再次被输送至两个输送带之间,再次被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挤压,而后再次过滤,挤出筒挤出后得到表皮,将表皮包覆铜线,形成编织线,而后将多条编织线编织成型,得到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通过在编织线表层附着由纳米碳化硅、聚乙烯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炭粉和镍粉混合制得的表皮,而该表皮中各成分以一定适量的比例进行配比,进而使得制得的表皮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而后再将上述附着有表皮的编织线进行编织,进而形成防波套,当然,这里的编织线可以为常规的镀锡软铜等常规使用的防波套编制材料,从而使得通过上述材料及方法制得的防波套在仍然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的同时实现耐高温的性能,进而达到较好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满足航空使用,根据gb/t1408测得,该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击穿强度为36-42kv/mm;

(2)第一电机配合换向器驱动一级搅拌辊旋转,一级搅拌辊对一级混合腔内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通过一级滤网的过滤进入二级混合腔内,第一气缸驱动二级搅拌辊旋转,第二气缸与旋转臂相配合,通过安装杆与旋转拉杆带动连接条水平移动,连接条带动插杆在二级混合腔内反复移动,插杆配合二级搅拌辊对二级混合腔内的原料进行二次搅拌,混合后的原料通过二级滤网进入过滤箱内,第二电机配合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带动两个导向辊转动,导向辊,原料进入过滤箱内两个输送带对原料向下输送,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对原料挤压,挤压后的原料落在三级滤网上,振动电机配合三级滤网对原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料通过连接斗进入挤出筒内挤出,通过以上结构,该加工设备通过三次不同混合方式对原料进行混合,混合效率高,同时混合的效果好;

(3)未过滤的原料通过三级滤网的引导通过挡板下方至输送蛟龙底部,第三电机驱动输送蛟龙,输送蛟龙对未过滤的原料向上输送,原料再次被输送至两个输送带之间,再次被两个输送带上的凸起挤压,而后再次过滤,挤出筒挤出后得到表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该加工设备对未过滤的原料输送至过滤箱顶部,通过三个输送带再次进行原料挤压处理,防止过滤箱内残留未过滤的原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加工设备的平面视图;

图2是本发明搅拌室的平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插杆组的安装视图;

图4是本发明搅拌室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过滤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二级搅拌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架;2、挤出筒;3、过滤箱;4、搅拌室;5、支撑柱;6、侧板;7、一级混合腔;8、二级混合腔;9、一级搅拌辊;10、一级滤网;11、二级滤网;12、第一电机;13、二级搅拌辊;14、第一气缸;15、连接轴;16、旋转臂;17、第二气缸;18、安装杆;19、旋转拉杆;20、连接条;21、插杆组;22、输送带;23、驱动辊;24、导向辊;25、第二电机;26、三级滤网;27、第三电机;28、挡板;29、输送蛟龙;30、连接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

实施例1

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该防波套由多根编织线编织而成,其中,编织线由线芯和附着于线芯表层的表皮组成,且表皮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纳米碳化硅10份、加工助剂1份、聚乙烯树脂30份、环氧树脂30份、有机硅树脂20份、炭粉5份、镍粉5份;

其中,该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置放入高混机中下混合,混合后制得改性环氧树脂;

步骤二:将纳米碳化硅、加工助剂、聚乙烯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炭粉、镍粉加入加工设备上搅拌室4上的一级混合腔7内,第一电机12配合换向器驱动一级搅拌辊9旋转,一级搅拌辊9对一级混合腔7内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通过一级滤网10的过滤进入二级混合腔8内,第一气缸14驱动二级搅拌辊13旋转,第二气缸17与旋转臂16相配合,通过安装杆18与旋转拉杆19带动连接条20水平移动,连接条20带动插杆在二级混合腔8内反复移动,插杆配合二级搅拌辊13对二级混合腔8内的原料进行二次搅拌,混合后的原料通过二级滤网11进入过滤箱3内,第二电机25配合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带动两个导向辊24转动,导向辊24,原料进入过滤箱3内两个输送带22对原料向下输送,两个输送带22上的凸起对原料挤压,挤压后的原料落在三级滤网26上,振动电机配合三级滤网26对原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料通过连接斗30进入挤出筒2内挤出,未过滤的原料通过三级滤网26的引导通过挡板28下方至输送蛟龙29底部,第三电机27驱动输送蛟龙29,输送蛟龙29对未过滤的原料向上输送,原料再次被输送至两个输送带22之间,再次被两个输送带22上的凸起挤压,而后再次过滤,挤出筒2挤出后得到表皮,将表皮包覆铜线,形成编织线,而后将多条编织线编织成型,得到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

具体的,有机硅树脂为聚甲基硅树脂或聚乙基硅树脂,纳米碳化硅的粒径不大于100nm。聚乙烯树脂为重均分子量为30000,密度为0.94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炭粉和镍粉的粒径不大于0.5mm,加工助剂为抗紫外剂。

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击穿强度为36kv/mm。

实施例2

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该防波套由多根编织线编织而成,其中,编织线由线芯和附着于线芯表层的表皮组成,且表皮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纳米碳化硅20份、加工助剂1.5份、聚乙烯树脂50份、环氧树脂40份、有机硅树脂30份、炭粉10份、镍粉10份;

其中,该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置放入高混机中下混合,混合后制得改性环氧树脂;步骤二与实施例1相同。

有机硅树脂为聚甲基硅树脂或聚乙基硅树脂,纳米碳化硅的粒径不大于100nm。聚乙烯树脂为重均分子量为400000,密度为0.98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炭粉和镍粉的粒径不大于0.5mm,加工助剂为抗冲改性剂。

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击穿强度为42kv/mm。

加工设备包括底架1,底架1上呈水平方向设置有挤出筒2,挤出筒2上方纵向设置有过滤箱3,过滤箱3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柱5,过滤箱3通过支撑柱5安装于挤出筒2上,过滤箱3顶部安装有搅拌室4,搅拌室4两侧外壁对称安装有侧板6,搅拌室4内设置有两个一级混合腔7、两个二级混合腔8,两个二级混合腔8与两个一级混合腔7一一对应,二级混合腔8设置于一级混合腔7下方,一级混合腔7内腔水平方向转动设置有一级搅拌辊9,二级混合腔8与一级混合腔7相连通,二级混合腔8与一级混合腔7连通位置设置有一级滤网10,二级混合腔8底部设置有二级滤网11,其中一个侧板6上安装有两个换向器,两个换向器与两个一级搅拌辊9一一对应,换向器用于驱动一级搅拌辊9转动,二级混合腔8内腔水平方向转动设置有二级搅拌辊13,其中一个侧板6上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气缸14,两个第一气缸14与两个第二搅拌辊13一一对应,第一气缸14用于驱动第二搅拌辊13转动,两个侧板6之间转动设置有两个连接轴15,连接轴15上转动安装有三个旋转臂16,三个旋转臂16之间安装有安装杆18,安装杆18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旋转拉杆19,安装杆18通过两个旋转拉杆19转动连接连接条20,连接条20一侧呈上、下设置有两个插杆组21,插杆组21包括若干等间距设置的插杆,搅拌室4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插杆插接的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密封套;

过滤箱3内腔设置有两个输送带22,两个输送带22相对设置,输送带22通过三个驱动辊23传动连接,输送带22外表面安装有若干凸起,过滤箱3内腔设置有两个导向辊24,两个导向辊24与两个输送带22一一对应,导向辊24与输送带22外表面相接触,过滤箱3外侧壁安装有齿轮壳,齿轮壳内转动设置有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两个齿轮与两个导向辊24一一对应,齿轮于导向辊24同轴连接,齿轮壳上安装有第二电机25,第二电机25用于驱动齿轮转动,过滤箱3内腔呈倾斜设置有三级滤网26,三级滤网26下方安装有振动电机,过滤箱3内腔纵向设置有挡板28,挡板28一侧设置有输送蛟龙29,过滤箱3外壁顶部安装有第三电机27,第三电机27用于驱动输送蛟龙29旋转,过滤箱3底部安装有连接斗30,连接斗30安装于挤出筒2顶部。

具体的,两个一级混合腔7设置于同一高度,两个二级混合腔8设置于同一高度,换向器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用于驱动换向器,第一气缸14与换向器安装于同一个侧板6。三个旋转臂16呈等间距设置,搅拌室4两侧外壁对称转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气缸17,第二气缸17用于驱动位于中间的旋转臂16转动。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纳米碳化硅、加工助剂、聚乙烯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炭粉、镍粉加入加工设备上搅拌室4上的一级混合腔7内,第一电机12配合换向器驱动一级搅拌辊9旋转,一级搅拌辊9对一级混合腔7内上述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原料通过一级滤网10的过滤进入二级混合腔8内,第一气缸14驱动二级搅拌辊13旋转,第二气缸17与旋转臂16相配合,通过安装杆18与旋转拉杆19带动连接条20水平移动,连接条20带动插杆在二级混合腔8内反复移动,插杆配合二级搅拌辊13对二级混合腔8内的原料进行二次搅拌,混合后的原料通过二级滤网11进入过滤箱3内,第二电机25配合两个啮合连接的齿轮带动两个导向辊24转动,导向辊24,原料进入过滤箱3内两个输送带22对原料向下输送,两个输送带22上的凸起对原料挤压,挤压后的原料落在三级滤网26上,振动电机配合三级滤网26对原料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原料通过连接斗30进入挤出筒2内挤出,未过滤的原料通过三级滤网26的引导通过挡板28下方至输送蛟龙29底部,第三电机27驱动输送蛟龙29,输送蛟龙29对未过滤的原料向上输送,原料再次被输送至两个输送带22之间,再次被两个输送带22上的凸起挤压,而后再次过滤,挤出筒2挤出后得到表皮,将表皮包覆铜线,形成编织线,而后将多条编织线编织成型,得到航空用耐高温防波套。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