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扁平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3570发布日期:2020-11-03 23:45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扁平电缆。



背景技术:

柔性扁平电缆(ffc)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大大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于移动部件与主板之间、pcb板对pcb板之间、小型化电器设备中作数据传输线缆之用。普通的规格有0.5mm、0.8mm、1.0mm、1.25mm、1.27mm、1.5mm、2.0mm、2.54mm等各种间距柔性电缆线。广泛应用于各种打印机打印头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绘图仪、扫描仪、复印机、音响、液晶电器、传真机、各种影碟机等产品的信号传输及板板连接。

例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201920655259.8的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包括柔性扁平电缆本体、麦拉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扁平电缆本体和所述麦拉绝缘层之间的铝箔麦拉。

又如中国专利公布号为cn201420481027.2的带连接器扁平电缆及其裁剪模具,包括扁平电缆和位于扁平电缆两端的连接器组成;连接器上设置有单排插针。裁剪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刀口;其中刀口为弧形。现有的柔性扁平电缆的本体通常只能安装同一规格的导线,使用不便。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的柔性扁平电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柔性扁平电缆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扁平电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导线贯穿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电缆本体内部的两端均设有空腔,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活动卡板,所述活动卡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活动卡板为长方体状,所述活动卡板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活动卡板的一端设有拉块,所述拉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卡板的一端外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通道与设于所述本体外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顶部与所述电缆本体在水平方向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活动卡板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卡板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第三通孔,一组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一组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活动卡板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表面分别与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侧壁卡合连接,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将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导线的粗细不同,选择使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第三通孔安装,通用性强;

(2)当选择外径与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内径相同的导线时,沿着第二通道向下拉动拉块的第一连接块,使得活动卡板在空腔内向下运动至空腔底部,较细的导线贯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安装,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将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壁,即可进行使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一通孔时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二通孔时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第三通孔时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卡板上为第二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卡板上为第三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电缆本体;2、连接杆;3、活动卡板;4、第二通道;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一连接块;8、第二连接块;9、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电缆本体1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导线贯穿第一通道,电缆本体1内部的两端均设有空腔,电缆本体1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通道4以及与第一通道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的内径与第一通道的内径相同。第一通孔5的顶部与电缆本体1在水平方向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空腔的内部设有活动卡板3,活动卡板3设于第一通孔5的上方,活动卡板3为长方体状,活动卡板3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6,活动卡板3的一端设有拉块,拉块包括第一连接块7和第二连接块8,第二连接块8的一端连接活动卡板3的一端外侧壁,第二连接块8的顶部设有连接杆2,连接杆2贯穿第二通道4与设于本体外部的第一连接块7的下表面连接。第一连接块7下表面和第二连接块8的上表面分别与电缆本体1的两端侧壁卡合连接,紧固件贯穿第一连接块7将第一连接块7固定在电缆本体1的外侧壁。

第二通孔6的内径小于第一通孔5的内径,第二通孔6与第一通孔5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当活动卡板3设于空腔的底部时,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活动卡板3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第三通孔9,一组第三通孔9的数量为两个,第三通孔9的内径小于第一通孔5的内径,一组第三通孔9与第一通孔5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活动卡板3设于空腔的底部时,第一通孔5和第三通孔9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为:根据导线的粗细不同,选择使用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或第三通孔9,当选择外径与第一通孔5内径相同的较粗的导线时,将导线贯穿第一通孔5和第一通道安装,此时空腔中的活动卡板3固定于导线与空腔顶部之间;当选择外径与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9内径相同的导线时,沿着第二通道4向下拉动拉块的第一连接块7,使得活动卡板3在空腔内向下运动至空腔底部,较细的导线贯穿第一通道和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9安装,紧固件贯穿第一连接块7将第一连接块7固定在电缆本体1的外侧壁,即可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导线贯穿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电缆本体内部的两端均设有空腔,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有活动卡板,所述活动卡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活动卡板为长方体状,所述活动卡板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活动卡板的一端设有拉块,所述拉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动卡板的一端外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块的顶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通道与设于所述本体外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顶部与所述电缆本体在水平方向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活动卡板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板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组第三通孔,一组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一组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当所述活动卡板设于所述空腔的底部时,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上表面分别与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侧壁卡合连接,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将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在所述电缆本体的外侧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扁平电缆,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导线贯穿第一通道,电缆本体内部的两端均设有空腔,电缆本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通道以及与第一通道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空腔的内部设有活动卡板,活动卡板设于第一通孔的上方,活动卡板为长方体状,活动卡板在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活动卡板的一端设有拉块,拉块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活动卡板的一端外侧壁,第二连接块的顶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贯穿第二通道与设于本体外部的第一连接块的下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强,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坤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4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