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812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阴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阴端子,在该阴端子中设置有与阳端子进行接触的板簧部。
【背景技术】
[0002]为防止在振动(例如,车辆中的振动)的情况下阳端子与阴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下降,已经提出了各种建议。
[0003]对于阳端子,例如,存在一种已知的技术,使阳端子能够跟随各个方向上(例如,在竖直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振动(参见PTL1)。对于阴端子,下文参考图1说明其实例。
[0004]如图1所示,传统的阴端子100包括:壁部110(底壁111、上壁112和两侧壁(未示出)),该壁部110限定端子容纳空间101,配对阳端子103插入该端子容纳空间101中;以及悬臂式板簧部120,该板簧部120包括固定到上壁112的基端121A和末端侧上的自由端121B,该自由端121B突出到端子容纳空间101中。
[0005]一旦阳端子103插入到阴端子100的端子容纳空间101中,板簧部120经历弯曲变形以绕基端121A转动,并且由于弯曲变形的恢复力,板簧部120随后与阳端子103进行接触。
[0006]引用列表
[0007]专利文献
[0008]PTL I:JP 2010-015871A

【发明内容】

[0009]如上所述,已经发展了处理在阳端子上引起的振动的技术;然而,处理在阴端子上引起的振动的技术还未得到发展。即,当振动施加到阳端子103时,板簧部120也随之一起振动,但是板簧部120不容易跟随阳端子移动。结果,阳端子103与板簧部120之间的接触负荷不均衡地施加,这可能导致阳端子103与阴端子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下降。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端子,该阴端子能够使板簧部容易地跟随阳端子移动,使得提高板簧部与阳端子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阴端子,包括:壁部,该壁部限定配对阳端子插入其中的端子容纳空间;悬臂式板簧部,该板簧部包括固定于所述壁部的基端和位于末端侧上的、突出到所述端子容纳空间中的自由端;以及弧状的支点部,该支点部设置在所述壁部和所述板簧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在比基端更靠近自由端的位置处,向所述壁部和所述板簧部的另一侧突出。
[0012]所述支点部优选地包括设置在所述壁部的壁表面侧支点部和设置在所述板簧部的弹簧侧支点部,并且所述壁表面侧支点部优选地与所述弹簧侧支点部接触。
[0013]朝所述端子容纳空间突出的固定接触部优选地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板簧部的所述壁部对置的一侧上,并且所述固定的接触部形成为具有弧状表面。
[0014]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阴端子中,弧状的支点部设置在壁部和板簧部中的至少一个上。一旦阳端子插入到端子容纳空间中,板簧部经历弯曲变形以绕支点部转动,并且由于弯曲变形的恢复力,板簧部随后与阳端子进行接触。当振动(例如,车辆中的振动)施加到阳端子时,板簧部也随着阳端子一起振动,并且随后绕弧状的支点部转动,使得板簧部能够在三维方向上跟随振动。因此,提高了阳端子与板簧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阳端子与传统示例的阴端子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
[0016]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阴端子的透视图。
[0017]图3是沿图2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
[0018]图4(a)是图2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4(b)是图2的C-C线截取的截面图。
[0019]图5(a)是示出根据修改例的阴端子的截面图,并且图5(b)是示出根据修改例的阴端子的板簧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阴端子。本文中,在以下的【附图说明】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应注意,各个元件在附图中为示意性地示出,图中的尺寸比例与实际比例不同。因此,应当根据下列说明考虑具体的尺寸。另夕卜,各个附图可能包括等同但具有不同尺寸比例的元件。
[0021]下面将参考图2到4说明根据实施例的阴端子I的构造。
[0022]阴端子I包括:盒状的端子连接部5,阳端子3插入该端子连接部5中;以及电线固定部7,该电线固定部7设置在端子连接部5的后侧,以将电线(未示出)固定到该电线固定部7。
[0023]端子连接部5包括:壁部10,该壁部10限定配对阳端子3插入到其中的端子容纳空间5A ;弹性的板簧部20,该板簧部20与阳端子3进行接触;以及固定接触部30,该固定接触部30与板簧部20对置,以支撑阳端子3。
[0024]壁部10包括:底壁11 ;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该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3在底壁11的两侧连接到底壁11 ;以及上壁14,该上壁14连接到第一侧壁12并且与底壁11对置。
[0025]底壁11与上壁14对置。底壁11设置有固定接触部30。上壁14设置有壁表面侧支点部15,该壁表面侧支点部15与板簧部20的弹簧侧支点部22接触。
[0026]壁表面侧支点部15朝板簧部20突出。壁表面侧支点部15形成为在阴端子I的纵向LD上的截面中具有弧状表面,并且形成为在阴端子I的宽度方向WD上的截面中具有弧状表面。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阴端子I中,壁表面侧支点部15形成为半球状。
[0027]板簧部20朝向上壁14设置。板簧部20包括固定到上壁14的基端21A和在板簧部20的末端侧上的自由端21B。自由端21B形成为突出到端子容纳空间5A中的悬臂状。在相比于基端21A更靠近自由端21B的位置处,板簧部20设置有朝上壁14突出的弹簧侧支点部22。
[0028]弹簧侧支点部支点部22定位成与壁表面侧支点部支点部15对置并接触。弹簧侧支点部支点部22形成为在阴端子I的纵向LD上的截面中具有形成为弧状表面,并且在阴端子I的宽度方向WD上的截面中形成为具有弧状表面。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阴端子I中,与壁表面侧支点部支点部15的情形相同,弹簧侧支点部支点部22形成为半球状。
[0029]在与设置有板簧部20的上壁14对置的底壁11上,设置固定接触部30,并且该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