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7442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I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连接器主体的杆;相对于杆而安装成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能够直线前进移动的检测构件。连接器主体与对方侧连接器能够嵌合。在连接器主体与对方侧连接器正确嵌合为止的期间,检测构件的限制部(在专利文献I中称为锁定部)与连接器主体的限制承受部(在专利文献I中称为圆弧部)卡合,由此来限制待机位置处的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另一方面,伴随着连接器主体与对方连接器的正确嵌合,利用连接器主体的解除部(在专利文献I中称为锁定承受部)解除限制部与限制承受部的卡合,由此容许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因此,根据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可移动的情况,能够判断为两连接器处于正确嵌合状态。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第3804553号公报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的情况下,由于是检测构件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进行直线前进移动的结构,因此杆需要确保检测构件的移动行程用的空间,作为连接器整体而可能变得大型。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避免具备检测构件的连接器的大型化。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1]第一连接器,具有限制承受部和轴部;
[0012]第二连接器,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嵌合;及
[0013]检测构件,所述检测构件具有所述轴部、安装成能够绕着所述轴部在待机位置与检测位置之间旋转的旋转部、及通过与所述限制承受部卡合而限制所述待机位置处的所述旋转部向所述检测位置旋转的限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正确嵌合时,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中的任一方设置的解除部来解除所述限制部与所述限制承受部的卡合,容许所述旋转部向所述检测位置旋转。
[0014]【发明效果】
[0015]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确认检测构件的旋转部绕着轴部从待机位置向检测位置旋转的状态,能够判断为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处于正确嵌合状态。由于基于旋转部的旋转进行连接器的嵌合检测,因此与检测构件进行直线前进移动的情况不同,在第一连接器处无需确保检测构件的移动行程用的空间,能够避免连接器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在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将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正确嵌合并解除了限制部与限制承受部的卡合时的俯视图。
[0017]图2是检测构件处于待机位置时的放大剖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0019]图4是检测构件处于检测位置时的俯视图。
[0020]图5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0021]图6是杆的俯视图。
[0022]图7是检测构件的立体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0…第一连接器
[0025]11...第一壳体(壳体)
[0026]22 …杆
[0027]30…轴部
[0028]31…限制承受部
[0029]40…第二连接器
[0030]53…解除部
[0031]60…检测构件
[0032]61...旋转部
[0033]63…卡合解除部
[0034]64…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0036]在所述旋转部设置卡合解除部,在所述第一连接器及所述第二连接器正确嵌合时,所述解除部按压所述卡合解除部而使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轴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由此容许所述旋转部向所述检测位置的旋转。由此,在利用解除部解除了限制部与限制承受部的卡合之后,能够使旋转部朝向检测位置迅速且顺畅地旋转。
[0037]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壳体和能够转动地装配于所述壳体且利用转动操作而使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成为正确嵌合状态的杆,所述轴部设置于所述杆。由于轴部设置于杆,因此能够避免壳体侧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情况。
[0038]<实施例>
[0039]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连接器进行说明。连接器具备能够相互嵌合的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40、安装于第一连接器10的检测构件6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第一连接器10及第二连接器40的相互的嵌合面侧作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以图2及图4为基准。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宽度方向是图1的X-X线方向。
[0040]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40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第二壳体41和导电金属制的第二端子配件45。第二壳体41设为大致方块状的方式,在内部具有多个第二腔体42。能够挠曲的第二凸状部43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在各第二腔体42的内壁下表面。
[0041]第二端子配件45向第二壳体41的第二腔体42插入。当将第二端子配件45向第二腔体42正确插入时,利用第二凸状部43将第二端子配件45弹性地卡定。由此,第二端子配件45止脱于第二腔体42。第二端子配件45具有筒状的箱部46和与箱部46的后方相连的第二桶部47。第二桶部47机械地、电气地压接于电线48的末端部而进行连接。
[0042]如图5所示,锁定部51向后方突出地设置在第二壳体41的上表面的后端。锁定部51具有向后方敞开的锁定凹部52和对锁定凹部52进行划分而向上方突出的解除部53。锁定部51位于第二壳体41的后表面(各第二腔体42的后端开口的面)的后方的位置。如图1所示,一对大致圆柱状的凸轮从动件54突出地设置在第二壳体41的两侧面。
[0043]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10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11和导电金属制的第一端子配件15。第一壳体11具有大致方块状的壳体主体12和从壳体主体12的前端外缘向前方突出的大致方筒状的罩部13。壳体主体12在内部具有多个第一腔体14。能够挠曲的第一凸状部16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在各第一腔体14的内壁下表面。
[0044]第一端子配件15向第一壳体11的第一腔体14插入。当将第一端子配件15向第一腔体14正确插入时,利用第一凸状部16将第一端子配件15弹性地卡定。由此,第一端子配件15止脱于第一腔体14。第一端子配件15具有筒状的主体部17、向主体部17的前方突出的薄片部18、与主体部17的后方相连的第一桶部19。第一桶部19机械地、电气地压接于电线20的末端部而进行连接。当将第一端子配件15向第一腔体14正确插入时,薄片部18向罩部13内突出地配置。
[0045]如图3所示,当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40相互正确嵌合时,第二壳体41内嵌于罩部13,第一端子配件15的薄片部18向第二端子配件45的箱部46内以正确深度插入,薄片部18电接触于箱部46内的接点区域。由此,第一端子配件15和第二端子配件45相互导通连接。
[0046]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在两侧外表面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具有一对支轴21。杆22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两支轴21。
[0047]杆22为合成树脂制,如图6所示,作为整体而呈门型,具有大致沿着宽度方向的连结部23、从连结部23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相互大致平行地突出的一对臂部24。臂部24呈板状,具有轴承孔25和凸轮槽26。如图3所示,凸轮槽26设为弯曲状地延伸而向臂部24的外周缘开口的方式。支轴21嵌合于轴承孔25 (参照图1),以嵌合的支轴21为中心而杆22能够转动至初始位置、嵌合位置。在初始位置处,凸轮槽26的入口向前方开口地配置,连结部23配置在第一壳体11的后方。在此状态下,当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40较浅地嵌合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