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2970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设于具有开关元件的电源装置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有如下装置,S卩、在具有开关元件的逆变器装置等的电源装置,具有用于对输出的电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逆变器装置中,在外壳内容纳有多个电流传感器,按照由该多个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值进行马达的反馈控制。
[0003]另外,提出了从逆变器装置分离电流传感器而能够实现逆变器装置的小型化的带连接器的电缆。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带连接器的电缆具有:具有与逆变器装置的输出端子连接的母线的连接器;经由该连接器与逆变器装置连接的多个电缆;以及检测在多个电缆流动的电流的多个电流传感器,该多个电流传感器配置在连接器内。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由线束向逆变器装置侧输出。
[0004]并且,作为用于连接逆变器装置和配线的连接构造,公知有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构造。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构造中,在逆变器装置设置阳连接器,并且配线的阴连接器与该阳连接器嵌合。根据该嵌合类型的连接构造,能够容易进行逆变器装置和配线的装卸。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981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05714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12679号公报
[0009]本发明人考虑了采用嵌合类型的连接构造,并且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地在带连接器的电缆的连接器内配置电流传感器。但是,此时必须在逆变器装置的连接器设置用于将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中继的中继连接器,从而有逆变器装置的连接器大型化的冋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嵌合类型的连接构造并且根据电流传感器的配置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电源装置用的连接器。
[0011]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设于具有开关元件的电源装置并与配线的对象侧连接器嵌合,其具备:连接端子,其一端部与上述电源装置的机壳内的输出端子连接;壳体,其容纳上述连接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并固定于上述机壳;电流传感器,其容纳于上述壳体并检测由在上述连接端子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以及信号线,其传输上述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0012]发明的效果如下。
[0013]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其具有嵌合类型的连接构造并且根据电流传感器的配置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表示设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逆变器装置的简图。
[0015]图2是表示端子板、连接器以及具有与连接器嵌合的对象侧连接器的配线的一端部的立体图。
[0016]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连接器的放大图。
[0017]符号的说明
[0018]I一逆变器装置(电源装置),2—连接器,4一信号线,10—逆变器壳(机壳),12—开关元件,20—壳体,21?23—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30—基板,31?33—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151?153—第一至第三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方式]
[0020]图1是表示作为设有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电源装置的逆变器装置的简图。该逆变器装置I例如安装于车辆,将从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PMV(Pulse WidthModulat1n)调制变换为交流电压,并向作为驱动车辆的驱动源的三相交流马达输出。
[0021]该逆变器装置I具有作为机壳的逆变器壳10、固定于逆变器壳10的电路基板11、固定于电路基板11的多个开关元件12、用于进行开关元件12的冷却的散热片13、用于切换开关元件12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多个电路部件14、端子板15、以及连接器2。电路基板11、多个开关元件12、电路部件14以及端子板15容纳于逆变器壳10。连接器2的一部分容纳于逆变器壳I,另外一部分从逆变器壳10露出。
[0022]逆变器壳10例如由铝合金等导电性金属构成。图1中,切断该逆变器壳10的一部分而图示其内部。散热片13在与多个开关元件12之间配置在夹着逆变器壳10的底面的位置。
[0023]开关元件12例如是功率晶体管,每相(U相、V相以及W相)分别设有两个开关元件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六个开关元件12固定在电路基板11。图1中,图示了其中三个开关元件12。
[0024]多个电路部件14包括用于切换开关元件12的开/关状态而进行调制的逻辑电路元件、放大元件、以及电阻器或电容器等无源元件等,并安装在电路基板11的与多个开关元件12相反一侧的安装面。
[0025]端子板15配置在电路基板11的端部的安装面侧。端子板15具有后述的多个输出端子,并从该多个输出端子输出各相电流。
[0026]连接器2的一部分插通形成于逆变器壳10的开口 10a,并设置为相对于逆变器壳10能够装卸。该连接器2具有与从逆变器装置I输出的多相电流的输出端子对应的多个连接端子。
[0027]另外,连接器2具有与从逆变器装置I输出的多相电流对应的多个电流传感器,该多个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由信号线4向电路基板11传输。该输出信号用于三相交流马达的反馈控制。
[0028]图2是表示端子板15、连接器2以及具有与连接器2嵌合的对象侧连接器5的配线7的一端部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连接器2的放大图。图3中,以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连接器2的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并以实线表示其相对侧。
[0029]端子板15具有由树脂构成的主体150和第一至第三输出端子151?153。第一输出端子151是U相电流的输出端子,第二输出端子152是V相电流的输出端子,第三输出端子153是W相电流的输出端子。
[0030]连接器2具备:一端部与容纳于逆变器壳10的端子板15的第一至第三输出端子151?153连接的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 ;容纳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20 ;容纳于壳体20并检测由流动于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 ;安装有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的基板30 ;以及传输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的输出信号的信号线4。
[0031]连接器2的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与第一至第三输出端子151?153对应地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并列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一端部从壳体20露出,该露出部分与端子板15的第一至第三输出端子151?153连接。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与端子板15的第一至第三输出端子151?153连接的一端部呈平板状,在其前端部形成有插通孔21a、22a、23a,该插通孔21a、22a、23a使用于向端子板15进行固定的图示省略的螺栓插通。
[0032]连接器2的第一连接端子21由图示省略的螺栓固定,以便与端子板15的第一输出端子151接触。同样,第二连接端子22由图示省略的螺栓固定,以便与第二输出端子152接触,第三连接端子23由图示省略的螺栓固定,以便与第三输出端子153接触。
[0033]连接器2的壳体20包括:由树脂构成的内壳体201 ;和由铝合金等导电性金属构成的外壳体202。内壳体201容纳于外壳体202。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保持于内壳体201。
[0034]另外,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在规定的排列方向上并列配置,在第一连接端子21与第三连接端子23之间配置有第二连接端子22。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一端部相互平行。
[0035]外壳体202具有筒状的主体部202a、形成于主体部202a的外表面的一对突条202b (图2中仅表示一个突条202b)、在突条202b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设置的突起202c、以及从主体部202a向外侧伸出而形成的板状的凸缘部202d。一对突条202b形成于主体部202a的沿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排列方向的两端部。突起202c形成于突条202b的与凸缘部202d相反一侧的端部。凸缘部202d呈四边形板状,在其四角形成有螺栓插通孔202e。连接器2由插通于该螺栓插通孔202e的螺栓24(图1所示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逆变器壳10。
[0036]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是具有巨磁阻元件的GMR(Giant MagnetoResistive effect)传感器。该巨磁阻元件利用相对于较小的磁场变化而能够得到较大电阻的变化的巨磁阻效应。更具体而言,例如霍尔元件的磁阻效应的电阻的变化率为几个百分点左右,与此相对地,使用了该巨磁阻效应的巨磁阻元件的电阻的变化率为几十个百分点左右而较大。另外,巨磁阻元件具有检测沿规定的检测轴的方向的磁场的强度但不检测与该检测轴正交的方向的磁场的特性。图3中,在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上用箭头表示该检测轴。
[0037]第一电流传感器31配置在第一连接端子21的附近,以便检测由U相电流产生的磁场的强度。第二电流传感器32配置在第二连接端子22的附近,以便检测由V相电流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另外,第三电流传感器33配置在第三连接端子23的附近,以便检测由W相电流产生的磁场的强度。
[0038]第一电流传感器31的检测轴是沿着由流动于第一连接端子21的U相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方向。第二电流传感器32的检测轴是沿着由流动于第二连接端子22的V相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方向。另外,第三电流传感器33的检测轴是沿着由流动于第三连接端子23的W相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方向。
[0039]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安装在保持于壳体20的基板3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30保持于内壳体201。另外,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相比壳体20的开口端面20a配置在壳体20的内侧。由此,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的整体容纳于壳体
20 ο
[0040]传输第一至第三电流传感器31?33的输出信号的信号线4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根)绝缘电线40构成,这些绝缘电线40由图示省略的导向部件引导。信号线4的作为从壳体20导出的部分的导出部4a向与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一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引出。该延伸方向与在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流动的各相电流的方向一致。该导出部4a的长度(从壳体20导出的信号线4在与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一端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加优选为5.0mm以上。
[00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4沿第一至第三连接端子21?23的规定的排列方向引出。换句话说,信号线4的导出部4a与该规定的排列方向平行地延伸。
[004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