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oled面板的封装结构及其oled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4535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oled面板的封装结构及其oled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封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包含上述封装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的平板显示器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OLED)显示器可提供宽视角、良好的对比度和有快速的响应速度,且相比无机发光显示器具有更高的亮度、更低的驱动电压,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当前,软性AMOLED(Active Matrix 0LED)显示器为国内外的各大厂商与研宄单位研发的重点之一。相较于一般的显示器,软性AMOLED具备重量轻、可挠曲、易收藏、便于携带等特性。
[0003]然而,现有的软性OLED面板在制作完成后,往往会粘贴刚性强且耐刮的保护玻璃(Cover Lens)进行正反面的保护。当应用于曲面贴合时,却只局限于固定曲率。这是因为,位于面板正面和背面的上下保护玻璃或保护膜层是由黏胶与OLED面板黏合的,整体结构较厚,如需要弯曲则无法弯曲到很小的曲率半径。此外,当曲率半径较小时,现有OLED面板的最外层保护膜将会产生较大的应变力,该应变将造成膜层的永久形变,即使面板本身可以点亮,但外层的变形外观已无法满足软性面板的相关应用需求。
[0004]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OLED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兼顾面板的表面保护以及曲面贴合时的较小曲率半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软性OLED面板在弯曲时的曲率半径无法进一步减小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用于OLED面板的封装结构以及包含该封装结构的OLED显示器。
[0006]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
[0007]一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一塑料基板;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塑料基板的上方;一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上方;以及一第二保护层,位于所述塑料基板的下方;以及
[0008]—封装结构,包括:一第一保护玻璃,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上方;一第二保护玻璃,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下方;多个间隔物,离散分布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且相邻的间隔物之间具有一气隙(airgap);以及一第一粘结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的高度等于所述间隔物的高度。
[0009]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一第二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且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两侧,用于密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001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包括一触控基板、一触控阵列以及一第三粘结层,其中,所述第三粘结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下方,所述触控阵列位于所述第三粘结层的下方,所述触控基板位于所述触控阵列的下方,所述间隔物设置在所述触控基板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
[001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包括一保护膜、一第四粘结层和一触控阵列,其中,所述触控阵列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下方,所述第四粘结层位于所述触控阵列的下方,所述保护膜位于所述第四粘结层的下方,所述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保护膜之间。
[0012]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方的间隔物仅仅黏着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其中之一。
[0013]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下方的间隔物仅仅黏着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其中之一。
[0014]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还包括一薄膜封装层(Thin FilmEncapsulat1n, TFE),用于包覆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
[0015]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封装结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一塑料基板、位于所述塑料基板上方的一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上方的一第一保护层、位于所述塑料基板下方的一第二保护层,其中,所述封装结构包括:
[0016]一第一保护玻璃,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上方;
[0017]一第二保护玻璃,位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下方;
[0018]多个间隔物,离散分布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一保护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且相邻的间隔物之间具有一气隙(air gap);以及
[0019]一第一粘结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的高度等于所述间隔物的高度。
[0020]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和所述第二保护玻璃各自的厚度介于50?200微米。
[0021]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封装结构还包括一第二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0022]采用本发明的用于OLED面板的封装结构及其OLED显示器,第一保护玻璃位于OLED面板的上方,第二保护玻璃位于OLED面板的下方,并且多个间隔物离散分布于第一保护玻璃与OLED面板的第一保护层之间、以及第二保护玻璃与OLED面板的第二保护层之间,相邻的间隔物之间具有一气隙,第一粘结层分别设置于第一保护层与第一保护玻璃之间、以及第二保护层与第二保护玻璃之间,第一粘结层的高度等于间隔物的高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藉由保护玻璃与OLED面板的相应保护层之间的间隔物来分割这两者的应力分布,使得上下盖板玻璃并非全面贴合OLED面板,进而使结构既拥有盖板玻璃的保护又能达到较小的弯曲曲率。
【附图说明】
[0023]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其中,
[0024]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示出图2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封装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
[0027]图4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8]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发明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0030]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1de,OLED)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现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一OLED面板以及一封装结构。其中,OLED面板包括一塑料基板(plastic substrate) 104、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106、一第一保护层(first protect1n layer) 108、一第二保护层(second protect1nlayer) 110。封装结构包括一第一保护玻璃(first cover lens) 100和一第二保护玻璃(second cover lens) 102。例如,第一保护玻璃100和第二保护玻璃102为透明的塑料膜,厚度为50?200微米。此外,塑料膜上还可镀上、涂布或沉积既可抗括又可挠曲的材料,该材料的厚度大约为5?30微米。
[0032]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106位于塑料基板104的上方。第一保护层108,也可称为顶部保护层(top protect1n layer),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106的上方,第二保护层110,也可称为底部保护层(bottom protect1n layer),位于塑料基板104的下方。第一保护玻璃100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上方并且藉由黏胶层112与第一保护层108全面贴合。第二保护玻璃102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下方并且藉由黏胶层114与第二保护层110全面贴合。
[0033]如前所述,当整体面板弯折时,曲率半径越小,面板最外层的保护膜越易产生较大的应变力,该应变将造成膜层的永久形变。例如,当曲率直径小于20毫米时,最外层膜将出现远大于I %的应变,导致膜层本身的永久形变。如此一来,即使面板仍然可以点亮,但外层的变形外观已无法满足软性面板的相关应用需求。
[003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揭露了一种新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设计架构。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将图2与图1进行比较,其主要区别是在于,本发明的OLED显示器对封装结构作了改良设计。而OLED面板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类似于图1,OLED面板亦包括一塑料基板104、一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