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45120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卡槽24和用于放置一第二芯片卡203的第三卡槽25,第二卡槽24与第三卡槽25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为三选二式结构,即可以单独安置第一芯片卡201、第二芯片卡203或存储卡202,也可以选择安置第一芯片卡201和第二芯片卡203或者第一芯片卡201和存储卡202。其中第一芯片卡201为micro sim卡,第二芯片卡203为nano sim卡,存储卡202为T-flash卡。图7和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安置有micro sim卡,图9和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安置有T-flash卡,图11和图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托2安置有 nano sim 卡。
[0052]第一卡槽23分别与第二卡槽24和第三卡槽25连通,第一卡槽23的内壁上凸设有多个分隔板26,多个分隔板26沿卡托架20的周向相间设置,在第一芯片卡201放入第一卡槽23后,各分隔板26靠近第 ^槽23的一面与第一芯片卡201的底面接触,并对第一芯片卡201进行支撑;在存储卡202放入第二卡槽24后,各分隔板26靠近第二卡槽24的一面与存储卡202的底面接触,并对存储卡202进行支撑。第三卡槽25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l上的两个内壁上分别朝该第三卡槽25的中心凸设有用于支撑第二芯片卡203的一个支撑板27。
[0053]当然,第一卡槽23与第二卡槽24和第三卡槽25也可以不连通,通过分隔板26将第一卡槽23与第二卡槽24以及第一卡槽23和第三卡槽25分开。
[0054]卡托架20上设置有卡合部21的一侧具有一个与第一方向Dl平行的插入面2c,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第一芯片卡201从由向左经该插入面2c插入第一卡槽23内,卡托架20上设置有当第一芯片卡201由插入面2c进入第一卡槽23内后将第一芯片卡201压紧在各分隔板26上以防止第一芯片卡201脱出该第一卡槽23的止位结构28。第一卡槽23于第一方向Dl上的两个内壁上分别朝该第一卡槽23的中心凸设有一个压板281,两个压板281形成的止位结构28。从图9至图12可以看出,第一芯片卡201在插入后被各压板281和各分隔板26压紧固定在第一卡槽23内,在第一芯片卡201固定后,将卡托2翻转并在第二卡槽24内由上自下放入存储卡202或在第三卡槽25内由上自下放入第二芯片卡203。
[0055]为了便于第一芯片的取出,卡托架20于第一表面2a上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朝插入面2c将第一芯片由第一卡槽23内拨出的取卡缺口 29,取卡缺口 29与第第一卡槽23连通。
[0056]为了防止第一芯片的误装,第一芯片卡201为矩形,第一芯片卡201的一脚部被截去以形成防止误装的切口形状,第一卡槽23具有与第一芯片卡201相适配的形状。在存储卡202和第二芯片卡203上也形成防止误装的切口形状,且对应的第三卡槽25和第三卡槽25具有适配的形状。
[0057]为便于卡托2的取出,卡托架20于第二表面2b上靠近遮板22的一侧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将卡托2由连接器本体Ia中抠出的抠手区210。
[0058]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子卡连接器100。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以及具有通信功能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等。
[0059]上述的移动终端,由于电子卡连接器100的厚度减小,以致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得到缩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超薄设计。
[006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内部空间的连接器本体、用于放置电子卡的卡托以及滑设在该内部空间中推杆,所述连接器本体于所述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推杆向内移动时将容纳在该内部空间中的所述卡托推出的退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包括一卡合部,所述推杆包括一个在所述卡托推入所述内部空间时与所述卡合部配合卡接并锁紧所述卡托的弹性卡合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屏蔽壳和下屏蔽壳,所述上屏蔽壳内设置有具有上导电端子的上绝缘座,所述下屏蔽壳内设置有具有下导电端子的下绝缘座,所述上绝缘座和所述下绝缘座围合形成所述内部空间;所述卡托包括遮板和与所述遮板连接的卡托架,所述卡托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所述卡合部;所述卡托架具有在其置入所述内部空间后朝向所述下绝缘座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卡托架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第一芯片卡的第一卡槽,所述卡托架的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存储卡的第二卡槽和用于放置第二芯片卡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包括一个在其受顶推时使所述推杆向内移动的顶出部以及一个在所述推杆向内移动时驱动所述退卡机构将所述卡托推出所述内部空间的转接部,所述顶出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外端上,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内端上并与所述退卡机构连接,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位于所述推杆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平行并相间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内端上,所述顶出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上,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合配合部包括与所述卡合部相配合的卡接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卡接部分与所述卡合部相卡接的弹性变形部分;所述弹性变形部分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二板体的内端向该第二板体的外端并向外成弧形弯曲的弧形段和一个从所述弧形段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一弯折段,所述卡接部分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一弯折段向外弯折形成的第二弯折段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弯折段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三弯折段;所述卡合部为开设在所述卡托架侧壁上的凹槽,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三弯折段交接处形成有用于在插入所述凹槽内的凸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固设有一个自锁限位块,所述自锁限位块包括一个在所述推杆锁紧所述卡托时置入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并限制所述第三弯折段的外端向所述第二板体移动的止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为开设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并靠近该第一板体内端的插入口 ;所述退卡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上绝缘座上的转轴和中部枢接在所述转轴上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卡托架相抵接,另一端插设在所述插入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部包括一个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端向外并向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内端方向弯折形成的第四弯折段以及一个从所述第四弯折段向内弯折形成的第五弯折段,所述五弯折段的外端面用于供一顶针顶推;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五弯折段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外端面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推杆脱离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第一行程限位部以及在所述推杆滑动时限制所述推杆在高度方向上窜动的第二行程限位部,所述第一行程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行程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和移动终端。本发明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内部空间的连接器本体、用于放置电子卡的卡托以及滑设在该内部空间中推杆,连接器本体于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一个在推杆向内移动时将容纳在该内部空间中的卡托推出的退卡机构,卡托包括一卡合部,推杆包括在卡托推入内部空间时与卡合部配合卡接并锁紧卡托的弹性卡合配合部。与现有技术对比,电子卡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使用到的零件数量更少,提高了电子卡连接器的组装效率,且整体厚度更薄。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子卡连接器。与现有技术对比,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得到缩减,有利于移动终端的超薄设计。
【IPC分类】H01R13-639, H01R13-629, H01R13-514
【公开号】CN104868318
【申请号】CN201510239371
【发明人】李再先, 王宪明, 潘文
【申请人】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