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3775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便利和电学性能的实现,电极片材有石墨片、错片等。将5. 0cmX5. Ocm的电极 片平放在分布有导电颗粒的储能膜表面。原因在于,在上述涂布流程中,由于储能膜表面为 高分子粘稠流体构成的胶状流体层,具有粘结剂的功能,与储能膜直接接触的导电颗粒被 流体粘住后,与流体形成较为牢固的接触,不能移动。而位于导电颗粒构成的颗粒导电层 最上面的导电颗粒并不与胶粘的储能膜表面直接接触,操作中容易移动剥落。因此需要及 时地将电极片压制在颗粒导电层上,以固定保护嵌入的导电颗粒,形成稳定耐用的储能膜/ 电极接触界面,如图1所示。
[0031] 完成上述的过程后,将储能膜翻转过来,暴露其第二个表面,然后对此表面重复进 行前面3. 1-3. 3涉及步骤的操作,由此得到第二个储能膜/电极界面。至此,基于储能膜的 储能器件的核心部分,即"电极/储能膜/电极"三明治电芯结构,制作完毕。值得强调的 是,由于导电颗粒的嵌入,由此制得的储能膜/电极界面的实际接触面积有很大程度的增 加,相应器件的电学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0032] 结合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能够将多片电芯叠放构成串联结构后装配到器 件壳中,形成储能器。同时,器件上下表面分别引出接线端,作为储能器的正负极。
[0033] 在室温及30%的湿度条件下放置3-4小时后,局部溶解的储能膜表面基本固化, 嵌入表层的导电颗粒与膜形成稳定的三维接触,相应的储能电容器件表现出稳定一致的储 电性能。
[0034] 在室温及60%的湿度下使用Y0K0GAWAGS610信号源测量单元测定其储能性能。首 先,将储能器样机正负极分别与GS610信号源测量单元正负极连接好,然后使用恒电压或 恒电流模式为储能器样机充电2分钟。充电完成后,用万用表测量储能器样机的开路电压 Vci。,用GS610信号源测量单元记录储能器样机的短路放电电流和负载放电电流I (t)。绘制 放电曲线,根据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出储能器样机所储存的电荷量Q、能量E和储能器样机的 电容C,其中R为外接放电负载的电阻。
[0038]
[0039] 实施例一
[0040] 按照本发明描述的步骤分别组装出四组样机#1. 1-1. 4和一组参照器件。其中使 用的储能膜尺寸均为7. OcmX 7. Ocm,厚度为I. 5mm,重量为10g。使用的电极材料为石墨纸, 用于溶融储能膜的溶剂为蒸馏水,溶剂处理面积为5. 0X5. 0cm。样机#1. 1-1. 4使用的石墨 粉体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〇. 80、0. 56、0. 36、0. 20mm,用量分别约为120、100、100、80mg/cm2。 样机#1. 1-1. 4所使用的石墨粉料的基本参数如下表2所示。同时,石墨密度取2. lg/cm3, 颗粒物体积、表面积按理想球体计算。
[0041] 表2,样机#1. 1-1. 4所使用的石墨粉料的基本参数。
[0044] 参照器件中所用储能膜和电极片完全与样机#1. 1种的相同,唯一区别是参照器 件中没有嵌入石墨颗粒,其中的储能膜/电极接触界面为固一固刚性接触。
[0045] 使用Y0K0GAWA GS610信号源测量单元分别测定样机#1. 1-1. 4和参照器件的储能 性能,充电2分钟后,其短路放电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0046] 其它电学性能如下表3所示,可见经石墨颗粒修饰后,储电性能与参照器件相比 约提高2-7倍。随着所使用的石墨颗粒粒径变小,储能电芯的有效表面积增大,样机的储电 性能逐步有所提1?,其中样机#1. 3表现出最优越的储电性能。而当石墨颗粒进一步减小, 样机#1. 4的储电性能与样机#1. 3相比又有所降低。可见当使用的石墨粉料颗粒度过小时, 反而达不到最优的效果。这可能是由于石墨颗粒度过小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也可能是由 于石墨颗粒太轻,浮于储能膜溶融胶体表层使有效接触面积较小造成的。
[0047] 表3电学性能
[0049]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石墨颗粒修饰提高储能膜储电性能的方法可重复性良好。样 机#1. 3的3次反复实验数据如下图3所示,储电性能测量结果变化范围小于15%。
[0050] 实施例二
[0051] 参照本发明方法,用颗粒度分别为0. 9、0. 6、0. 36、0. 2mm的高纯粗铜粉修饰储能 膜/电极界面组装出四组样机#2. 1-2. 4。用量分别约为0. 5、0. 42、0. 42、0. 34g/cm2,其余参 数都与上述样机#1. 1-1. 4相同。样机#2. 1-2. 4所使用的高纯粗铜粉的基本参数如下表4 所示。在此期间,高纯粗铜粉密度取8. 92g/cm3,颗粒物体积、表面积按理想球体计算。
[0052] 表4高纯粗铜粉的基本参数
[0054] 使用Y0K0GAWA GS610信号源测量单元分别测定样机#2. 1-2. 4的储能性能,充电2 分钟后,储能样机#2. 1、#2. 2的短路放电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0055] 其它电学性能如下表5所示.可见经铜颗粒修饰后,峰值短路电流与参照器件相 比约提高1-2倍。随着所使用的铜颗粒粒径变小,储能电芯的有效表面积增大,样机的峰值 短路电流逐步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铜颗粒密度较大导致样机自身重量过大,使计 算出的样机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数值不太理想。另外,由于铜的价格较高而其电化学稳 定性又较差,所以石墨材料在此应用上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
[0057]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后,导电颗粒在储能膜上形成一层致 密的导电层,能形成稳定的储能膜/电极接触界面。将传统的二维接触界面转变成了三维 接触界面,极大地提高了接触界面面积,从而解决了储能膜/电极有效接触面积受限制的 核心技术问题。同时,采用本发明制得的储能膜构成的电芯制成的装置,能够在消费电子、 电力电子、智能电网、光伏/风电并网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0058] 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 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制备储能膜; 步骤②,用溶剂将储能膜的表面局部溶解后,令储能膜表面处于粘稠液体的状态,形成 胶状流体层; 步骤③,将导电颗粒涂布在储能膜表面的胶状流体层; 步骤④,施加压力,令导电颗粒嵌入储能膜表面及亚表层; 步骤⑤,压制电极片,完成正面储能膜/电极界面; 步骤⑥,翻转储能膜,重复步骤②-⑤,完成反面储能膜/电极界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①中采用高分子多聚盐PSSNa制得厚度为0. 1-5. Omm的储能膜,进行裁切后备 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②中将储能膜放置于操作台上,固定住储能膜边缘。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②中,采用蒸馏水作为溶剂,通过喷雾瓶将蒸馏水均匀喷洒到储能膜表面,静置 1-10分钟后,储能膜表面被局部溶解,形成一层〇. 1-0. 3mm厚的胶状流体层,所述胶状流体 层的粘度为2000-10000cP。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②中在室温常压下及70%相对空气湿度的条件下进行。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③中,将导电颗粒粉料装入撒盐瓶中,将导电颗粒自储能膜上方l-3cm处均匀 撒布在胶状流体层,所述的撒布速度为20mg/s。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④中,使用玻璃棒反复局部轻压储能膜表面,使撒布的导电颗粒继续嵌入胶状 流体层,增强与储能膜的接触,重复步骤③,直到导电颗粒在储能膜上形成一层连续致密的 导电层。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步骤④中,若导电层不紧凑平整,选用表面光滑的刚性片材压在导电层上,施加 0.05-0. 5N/cm2的压力,压实导电层,若压后导电层出现局部的不均匀,在不均匀处继续涂 布导电颗粒,然后用刚性片材压实,循环上述过程,直至得到表面平整紧凑的导电层。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⑤中,将电极片平放在分布有导电颗粒的储能膜表面,对电极片进行固定,放置 到叠层压台上,对其施加4-12N/cm 2的压力并保持压力10-30秒,将电极片压制到储能膜 上。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储能膜与电极有效接触面积的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储能膜。之后,用溶剂将储能膜的表面局部溶解后,令储能膜表面处于粘稠液体的状态,形成胶状流体层,将导电颗粒涂布在储能膜表面的胶状流体层。接着,施加压力,令导电颗粒嵌入储能膜表面及亚表层,压制电极片,完成正面储能膜/电极界面。最后,翻转储能膜,重复步骤②-⑤,完成反面储能膜/电极界面。这样,导电颗粒在储能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导电层,构成稳定的储能膜/电极接触界面。将传统的二维接触界面转变成了三维接触界面,极大地提高了储能膜/电极界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解决了储能膜/电极有效接触面积受限制的核心技术问题。
【IPC分类】H01G4/002, H01G4/005
【公开号】CN105097275
【申请号】CN201410200478
【发明人】谢贤宁, 林群, 刘颖丹, 严玲
【申请人】苏州容电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