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3452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显示设备具有高响应度、高对比度等特性,且其显示效果接近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Cathode Ray Tube)显示器,在设备向轻薄化发展的今天,已然成为当今主流的显示设备。
[0003]薄膜晶体管显示设备包括有显示面板,而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中,显示区中的每个像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并通过单个扫描线实现单级像素点的驱动连接,而多个像素点对应的多个扫描线的驱动则主要由设置在显示区周围显示面板上的单独制作的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来完成,通过集成电路控制各级中的扫描线的逐级充电和放电。但此结构会导致在制作显示面板时,需要在显示面板上制作专门的集成电路区域,不利于减少显示面板的面积,影响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发展。
[0004]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提出了一种驱动电路基板化(G0A,Gate Driver On Array)技术,即运用显示面板的原有制程,使用与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类似的制程将扫描线的驱动电路制作在非显示区的基板上,使之与显示区的基板一体成型,替代传统的需在显示面板制程之外采用额外制程制作的集成电路区域。驱动电路基板化技术的优点在于,减少集成电路的焊接工序,提升产能并降低产品成本,而且可以使显示面板更适合制作窄边框或无边框的显示设备。
[0005]但是现有驱动电路基板化技术为确保外接集成电路能够输出正确电压,体积较大,仍然不利于显示面板向窄边框或无边框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显示装置,能够降低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上的占用空间。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基板。
[0008]其中,包括,基板及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包括输入电极层、输出电极层以及控制电极层,所述控制电极层与所述输出电极层构成升压第一电容,所述控制电极层提供导通电压时,所述输入电极层和输出电极层之间电导通。
[0009]其中,所述输出电极层和所述控制电极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0010]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的晶体管为N型MOS晶体管,所述输入电极层为漏极层,所述输出电极层为源极层,所述控制电极层为栅极层,在所述漏极层和源极层之间设有有源层,所述栅极层与所述源极层构成升压第一电容,所述栅极电极层提供导通电压时,所述源极层通过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漏极层电导通。
[0011 ] 其中,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层构成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耳关。
[0012]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之外的非显示区,并且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的输出电极层连接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路,提供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路。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0014]其中,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基板及所述基板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包括输入电极层、输出电极层以及控制电极层,所述控制电极层与所述输出电极层构成升压第一电容,所述控制电极层提供导通电压时,所述输入电极层和输出电极层之间电导通。
[0015]其中,所述输出电极层和所述控制电极层的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合。
[0016]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的晶体管为N型MOS晶体管,所述输入电极层为漏极层,所述输出电极层为源极层,所述控制电极层为栅极层,在所述漏极层和源极层之间设有有源层,所述栅极层与所述源极层构成升压第一电容,所述栅极电极层提供导通电压时,所述源极层通过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漏极层电导通。
[0017]其中,所述有源层与所述栅极层构成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耳关。
[0018]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之外的非显示区,并且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的输出电极层连接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路,提供扫描信号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电路。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及基板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包括输入电极层、输出电极层以及控制电极层,使控制电极层与输出电极层构成第一电容,能够升高控制电极层的输入电压,使薄膜晶体管电路在不需要额外增加传统电容的情况下也能轻易导通,输出正确电压,从而有利于降低驱动电路在显示面板上的占用空间;同时,在控制电极层提供导通电压时,还保证输入电极层和输出电极层之间的电导通。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截面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的薄膜晶体管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所示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发明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5是是图4中P视向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图2中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应用于扫描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发明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另一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发明薄膜晶体管基板另一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薄膜晶体管基板一实施方式包括:基板11及基板11上的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12,第一薄膜晶体管电路12包括输入电极层121、输出电极层122以及控制电极层123,控制电极层123与输出电极层122构成升压第一电容Cl,控制电极层123提供导通电压时,输入电极层121和输出电极层122之间电导通。其中,图1中的电极层结构与图2中的电路关系对应为:输出电极层121为D极,输入电极层122为S极,控制电极层123为G极。
[0030]在薄膜晶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