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蚀端子、带防蚀端子的电线、及带防蚀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9301阅读:来源:国知局
32)未通过防蚀剂50覆盖整周,由于没有防蚀剂50,因此相应地能够使电线连接部30在左右方向上小型化。
[0050]接下来,说明绝缘筒32的锯齿构造。如图9所示,在绝缘筒32的压接面(图9的图示跟前侧的面)35上形成有多条的防蚀剂浸入槽36。展开状态下的防蚀剂浸入槽36以与铝电线40的轴线方向正交的配置呈直线状地延伸形成。然后,通过进行弯曲加工而绝缘筒32形成为大致U字状,伴随于此防蚀剂浸入槽36也成形为大致U字状。防蚀剂浸入槽36的两端部如图11所示在绝缘筒片32A的前端部未开口而密闭。
[0051]如图10所示,在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上预先涂敷有防蚀剂50。该防蚀剂50涂敷在压接面35中的包含各防蚀剂浸入槽36的区域。接着,如图13所示,在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上载放包覆42而进行压接时,由包覆42按压的防蚀剂50沿着防蚀剂浸入槽36移动而沿周向扩展,在压接后,如图15所示,成为在防蚀剂浸入槽36内填充有防蚀剂50的状态。因此,在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与包覆42之间能够可靠地介有防蚀剂50,能够防止水从绝缘筒32的后方通过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与包覆42的界面向芯线41与线筒31的界面的浸入,由此能够防止电蚀。
[0052]本实施方式为以上那样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为了制造带防蚀端子的铝电线60,首先,如图10所示,向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滴下而局部地涂敷防蚀剂50,根据需要进行UV照射(压接前涂敷工序)。其结果是,如图5及图6所示,防蚀剂50积存于积存部33、34,且配设在电线连接部30的上表面中的比最大宽度区域Wl、W2窄的区域Rl、R2。
[0053]接下来,如图13所示,将铝电线40的末端载置于电线连接部30。此时,芯线41配设于线筒31,包覆42配设于绝缘筒32。当对电线连接部30进行压接时,线筒31压接于芯线41,芯线41向在线筒31的压接面上形成的滚花锯齿啮入,由此芯线41的表面的氧化覆膜被破坏,获得电导通。与此同时,绝缘筒32压接于包覆42,防蚀剂50向防蚀剂浸入槽36填充,涂敷于压接面35的整面(压接工序)。该压接通过C卷曲(各绝缘筒片32A的前端彼此未重合的形态呈截面C字状的压接方法)进行,因此各绝缘筒片32A与包覆42无间隙地紧贴。而且,防蚀剂50介于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与包覆42之间,因此没有水顺着铝电线40的包覆42的表面向芯线41侧浸入的可能性。
[0054]在压接后,如图1所示,形成前侧积存部33和后侧积存部34。接着,向前侧积存部33和后侧积存部34滴下而涂敷必要的量的防蚀剂50,进行UV照射(压接后涂敷工序)。于是,如图4所示,防蚀剂50以留于电线连接部30的上表面的状态固化,电线连接部30与各筒31、32的最大宽度区域W1、W2相比可以不大型化。对于在由铜合金构成的母材的表面实施了镀锡的基材进行冲裁,由此露出的铜合金包围而形成各积存部33、34,因此向各积存部33、34滴下的防蚀剂50对于露出的铜合金必然接触,通过防蚀剂50能够高效率地将露出的铜合金的露出面封固。换言之,铜合金的一部分汇集于一部位,因此无需利用防蚀剂50覆盖电线连接部30整体,能够将防蚀剂50的涂敷抑制成最小限度。
[0055]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筒32中的与包覆42相接一侧的面(压接面35)上预先涂敷防蚀剂50,因此在进行压接时,能够在绝缘筒32与铝电线40的包覆42之间填充防蚀剂50。因此,能够在绝缘筒32与铝电线40之间可靠地介有防蚀剂50而防止电蚀。
[0056]可以在绝缘筒32中的与包覆42相接一侧的面(压接面35)上形成有沿着与铝电线40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防蚀剂浸入槽36,在绝缘筒32压接于包覆42的状态下将防蚀剂50向防蚀剂浸入槽36填充。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压接状态下向防蚀剂浸入槽36填充防蚀剂50,因此在绝缘筒32与铝电线40之间能够可靠地介有防蚀剂50。
[0057]绝缘筒32具备底壁38和从该底壁38的两侧缘立起的一对绝缘筒片32A,防蚀剂浸入槽36可以设为在一对绝缘筒片32A的前端部32B被密闭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绝缘筒32的周向的大致整个区域上涂敷防蚀剂50。而且,在绝缘筒片32A的前端部32B未开设防蚀剂浸入槽36,因此没有伴随着压接而防蚀剂50从绝缘筒32的前端溢出的可能性,在绝缘筒32与铝电线40之间能够留有防蚀剂50。
[0058]防蚀剂50也可以设为伴随着向铝电线40的压接而沿着防蚀剂浸入槽36移动且沿周向扩展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绝缘筒32中的与包覆42相接一侧的面(压接面35)无需将防蚀剂50涂敷于整面,在进行了压接时,防蚀剂50通过防蚀剂浸入槽36而沿周向扩展,因此在绝缘筒32与铝电线40的包覆42之间能够填充防蚀剂50。
[0059]而且,本发明可以具备上述的防蚀端子10和与该防蚀端子10连接的铝电线40,以与防蚀剂50相接的方式将铝电线40的包覆42载放于绝缘筒32进行了压接之后,形成为对于压接后的绝缘筒32进一步涂敷了防蚀剂50的带防蚀端子的铝电线60。
[0060]而且,本发明可以设为带防蚀端子的铝电线60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在具备线筒31和绝缘筒32的防蚀端子10的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上预先涂敷防蚀剂50的压接前涂敷工序;将铝电线40的包覆42载放于绝缘筒32进行压接,由此将防蚀剂50填充于铝电线40的包覆42与绝缘筒32之间的压接工序;对于压接后的绝缘筒32进一步涂敷防蚀剂50的压接后涂敷工序。
[0061]〈其他的实施方式〉
[0062]本发明没有限定为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63](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防蚀端子10而例示了具有端子连接部20的阴端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呈凸片状的连接部的阳端子。
[0064](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UV固化型的防蚀剂50,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热固化型或热可塑型的防蚀剂。
[0065](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绝缘筒32的压接面35上形成2条的防蚀剂浸入槽36,但是根据本发明,防蚀剂浸入槽的个数可以是I条,也可以是3条以上。或者可以形成为未设置防蚀剂浸入槽的结构。
[0066](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蚀剂浸入槽36在绝缘筒片32A的前端部32B密闭,但是根据本发明,防蚀剂浸入槽也可以开口。
[0067](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多根由金属线材构成的芯线的包覆电线,但是例如可以是芯线由比较大径的I根金属线材形成的电线即单芯型的包覆电线。
[0068](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铝电线40上连接有铜合金制的防蚀端子10的结构,但只要是包覆电线的芯线和与之连接的防蚀端子由异种的金属形成即可,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例如作为防蚀端子的结构材料,可以使用强度优异的铜。
[0069]符号说明
[0070]10…防蚀端子
[0071]30…电线连接部
[0072]31…线筒
[0073]32...绝缘筒
[0074]32A…绝缘筒片
[0075]32B…前端部
[0076]35…压接面(绝缘筒中的与包覆相接一侧的面)
[0077]36…防蚀剂浸入槽
[0078]38…底壁
[0079]40…铝电线(包覆电线)
[0080]41…芯线
[0081]42…包覆
[0082]50…防蚀剂
[0083]60…带防蚀端子的铝电线
【主权项】
1.一种防蚀端子,是与利用包覆将芯线覆盖而成的包覆电线压接之前的防蚀端子,具备: 线筒,与通过将所述包覆剥皮而露出的芯线压接; 绝缘筒,与所述包覆压接;及 防蚀剂,预先涂敷于所述绝缘筒中的与所述包覆相接一侧的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蚀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绝缘筒中的与所述包覆相接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沿着与所述包覆电线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防蚀剂浸入槽,在所述绝缘筒与所述包覆压接的状态下将所述防蚀剂填充于所述防蚀剂浸入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蚀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筒具备底壁和从该底壁的两侧缘立起的一对筒片而构成,所述防蚀剂浸入槽在一对所述筒片的前端部被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蚀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蚀剂伴随着向所述包覆电线的压接而沿着所述防蚀剂浸入槽移动并在周向上扩展。5.一种带防蚀端子的电线,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蚀端子;及 与该防蚀端子连接的所述包覆电线, 以与所述防蚀剂相接的方式将所述包覆电线的包覆载放于所述绝缘筒并进行了压接之后,对压接后的所述绝缘筒进一步涂敷所述防蚀剂。6.一种带防蚀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具备: 压接前涂敷工序,在具备线筒和绝缘筒的防蚀端子的所述绝缘筒的压接面上预先涂敷防蚀剂; 压接工序,将所述包覆电线的包覆载放于所述绝缘筒的压接面并进行压接,由此将所述防蚀剂填充于所述包覆电线的包覆与所述绝缘筒之间;及 压接后涂敷工序,对压接后的所述绝缘筒进一步涂敷所述防蚀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利用包覆(42)将芯线(41)覆盖而成的铝电线(40)压接之前的防蚀端子(10),其特征在于,具备:线筒(31),与通过将包覆(42)剥皮而露出的芯线(41)压接;绝缘筒(32),与包覆(42)压接;及防蚀剂(50),预先涂敷于绝缘筒(32)中的与包覆(42)相接一侧的面上。根据这样的结构,向绝缘筒(32)中的与铝电线(40)的包覆(42)相接一侧的面上预先涂敷防蚀剂(50),因此在进行了压接时,能够向绝缘筒(32)与铝电线(40)的包覆(42)之间填充防蚀剂(50)。
【IPC分类】H01R4/62, H01R43/048, H01R4/18
【公开号】CN105190999
【申请号】CN201480014019
【发明人】森川悟史, 三井翔平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2日
【公告号】US20160006168, WO2014142155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