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9312阅读:来源:国知局
定部92发生干扰,臂主体19以臂支点部18为支点而弯曲变形,如图5所示,在第一、第二壳体10、90正确嵌合时,臂主体19弹性复原而以锁定突起21能够与锁定部92卡定的方式配置,使得第一、第二壳体10、90保持嵌合状态。另一方面,在解除第一、第二壳体10、90的嵌合状态时,如下文所述,在将滑动件60向前方压入而使其从解除操作部22下方的弯曲空间42 (参照图3)退避的状态下,将解除操作部22向弯曲空间42侧压下,使锁定突起21从锁定部92分离,从而能够将第一、第二壳体10、90彼此拉开。
[0039]另外,如图5所示,在臂主体19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滑动件60向后方脱离的嵌合位置保持托部23。如图8所示,嵌合位置保持托部23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形态。并且,如图7所示,在臂支点部18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24。如图5所示,在臂支点部18中的贯通孔24的下方且台阶16的后方形成有在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为台阶状的初始位置保持托部25。滑动件60的后述的初始位置保持部76能够贯通于贯通孔24,后述的卡定突起77能够卡定于初始位置保持托部25,所述卡定突起77在贯通于贯通孔24的初始位置保持部76的前端部形成(参照图3)。
[0040]如图8所示,嵌合筒部12的上壁中的与锁定臂17相对的部分敞开,锁定臂17的上表面露出。在此,嵌合筒部12的上壁在隔着锁定臂17的两侧具有一对引导壁26。两引导壁26形成为从壳体主体11的前端向后方延伸的形态,在与壳体主体11之间形成有引导滑动件60的移动的引导空间27。
[0041]两引导壁26的后部形成为向上方敞开的剖面大致四分之一圆弧状,成为比壳体主体11的后端更向后方突出的形态。两引导壁26的前部形成为使与锁定臂17相对的一侧敞开的剖面大致半圆弧状。如图7所示,在两引导壁26的前部立起形成由一对引导肋31。两个引导肋31形成为以沿着两引导壁26的内边缘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形态,配置在与臂主体19的前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相对的位置。
[0042]另外,在两引导壁26的前端突出形成有将引导空间27的前方封闭的一对止动壁
32(参照图6)。滑动件60的前端抵接到止动壁32,从而限制滑动件60进一步的前进。
[0043]接着说明滑动件60。滑动件60插入于第一壳体10的引导空间27,以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0在初始位置(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的位置)和嵌合位置(图2和图5所示的位置)之间沿引导壁26滑动并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壳体10。具体地说,滑动件60是合成树脂制,整体上形成为矩形框状,如图9所示,具有沿着宽度方向的板片状的基部61、从基部61的宽度方向两端向前方延伸的一对臂部62和架设在两臂部62的前端之间的连接部63。
[0044]连接部63位于比基部61靠上方的位置,如图12所示,以在主视视角中与基部61不重叠的方式错层地配置。如图3所示,在滑动件60组装到第一壳体10时,基部61位于处于锁定臂17的解除操作部22的下方的弯曲空间42侧的位置,连接部63位于锁定臂17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侧。
[0045]并且,如图9所示,在连接部63的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呈大致矩形状凹陷的嵌合位置保持部64。如图5所示,在滑动件60位于嵌合位置时,锁定臂17的嵌合位置保持托部23插入嵌合位置保持部64并抵止于嵌合位置保持部64的内侧。
[0046]如图10所示,在两臂部62的下部形成有能够容纳弹簧部件80的一对弹簧容纳部65。另外,弹簧部件80由压缩螺旋弹簧等公知的弹簧构成,能够沿前后方向弹性地伸缩。
[0047]弹簧容纳部65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形态,能够在其内部容纳弹簧部件80整体。并且,弹簧容纳部65具有承托并支撑弹簧部件80的前后两端的前后分别设置的第一、第二弹簧托部67、68。由于滑动件60的成型用模具在前后方向上脱模,如图12所示,第一、第二弹簧托部67、68配置于在主视视角中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并且,如图10所示,在弹簧容纳部65的前部形成有向内侧和下方敞开的敞开部66。
[0048]如图6所示,在弹簧容纳部65内组装有弹簧部件80时,弹簧部件80的前端下部露出地配置于第一弹簧托部67的下方。由此,在第一、第二壳体10、90的嵌合过程中,第二壳体90的按压部94压入弹簧部件80的前端下部并导入到敞开部66内。并且,第二弹簧托部68抵接到弹簧部件80的后端下部而能够承受弹簧部件80的弹力。
[0049]如图12所示,在两臂部62形成有从弹簧容纳部65大致垂直地立起的一对保护壁73。如图6所示,在滑动件60组装于第一壳体10的情况下,两保护壁73位于覆盖锁定臂17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位置。
[0050]另外,在两臂部62的上端部形成有能够引导滑动件60的移动的一对引导主体74。引导主体74形成为从两保护壁73的上端先向外侧突出之后向下方垂下的剖面大致弧状的形态。在滑动件60组装到第一壳体10时,如图6所示,引导肋31以嵌合状态插入到引导主体74和保护壁73之间,在滑动件60的移动过程中,引导肋31沿引导主体74和保护壁73滑动,引导滑动件60的移动。
[0051]并且,如图11所示,在两臂部62的后端形成有从后端朝向前方呈阶梯状向上方倾斜的压入操作部75。通过将压入操作部75向前方按压,滑动件60能够向初始位置移动。
[0052]在基部61以能够弯曲的方式形成有能够限制滑动件60向嵌合位置移动的初始位置保持部76。如图9所示,初始位置保持部76形成为从基部61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前方呈单臂梁状突出的形态。如图11所示,在初始位置保持部76的前端部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卡定突起77。如图3所示,在滑动件60位于初始位置时,卡定突起77卡挂并卡定于初始位置保持托部25。并且,在初始位置保持部76的前端部的前表面形成有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53。进而,初始位置保持部76具有上部的厚度在从与基部61连接的基端部到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的区域逐渐增加的台座状的凸台部78。
[0053]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结构如上所述,接着对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和嵌合作业进行说明。
[0054]首先,在滑动件60的弹簧容纳部65中容纳弹簧部件80。弹簧部件80穿过敞开部66而插入到弹簧容纳部65。这样一来,弹簧部件80的前端被第一弹簧托部67支撑,并且弹簧部件80的后端被第二弹簧托部68支撑。
[0055]接着,滑动件60从后方插入到第一壳体10的引导空间27。在滑动件60的插入过程中,基部61位于锁定臂17的解除操作部22的下方的弯曲空间42侧,并且保护壁72进入到引导部26和锁定臂17之间的间隙,并且连接部63位于臂主体19的前端上方。在正确地组装了滑动件60时,初始位置保持部76贯通于贯通孔24,如图3所示,卡定突起77配置成能够与初始位置保持托部25卡定,防止滑动件60向后方脱离。并且,在正确地组装了滑动件60时,弹簧容纳部65的前端配置成能够抵接到止动壁32而限制滑动件60向前方的移动。这样一来,滑动件60以其前后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相对于第一壳体10保持在初始位置。
[0056]另外,在滑动件60位于初始位置时,弹簧部件80的前后两端被第一弹簧托部67和第二弹簧托部68支撑。并且,在初始位置,凸台部78位于锁定臂17中的比解除操作部22侧的弯曲空间42靠前方的位置,由此能够进行锁定臂17的弯曲动作。进而,在滑动件60组装于第一壳体10的状态下,基部61和两臂部62的各上表面在与解除操作部22的上端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露出地配置。
[0057]接着,第二壳体90的罩部91嵌合到第一壳体10的嵌合空间13。在嵌合过程中,第二壳体90的按压部94进入到弹簧容纳部65内,按压部94抵接到弹簧部件80的前端下部。在嵌合继续进行时,弹簧部件80的前端被按压部94按压而从第一弹簧托部67分离,弹簧部件80在被第二弹簧托部68支撑的状态下弹性地压缩。在该期间,弹簧部件80在对滑动件60施加弹力的状态下蓄积其弹力。
[0058]如图4所示,在第一、第二壳体10、90的嵌合过程的最终阶段,第二壳体90的解除部96抵接到初始位置保持部76的前端部而沿倾斜面53滑动,随之初始位置保持部76以其基端部为支点而弯曲变形。
[0059]其后,在第一、第二壳体10、90到达正确嵌合位置时,如图5所示,锁定臂17弹性地卡定于锁定部92,第一、第二壳体10、90保持在防脱状态。同时,第一、第二端子配件20、99彼此正确地连接。
[0060]另外,在第一、第二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