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5390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尤其是一种电子零件导线的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制造包含有导电线圈的电子零件时,在将导线卷绕至电子零件的绝缘基座前,需先将导线的一端卷绕固定于连接该绝缘基座的一引脚(Pin);而导线依预定圈数卷绕于该绝缘基座后,则需将导线的另一端卷绕固定于连接该绝缘基座的另一引脚。随后另以锡液沾附导线的端部与所卷绕固定的引脚,使导线与引脚之间得以导电。
[0003]请参照图1,如欲以自动化作业完成上述的绕线动作,则可使用一持线器C夹持导线L的一端,由一导针(图未绘示)穿引导线L卷绕固定于一引脚P,再使导线L移入绝缘基座中卷绕预定圈数。其中,为避免该导针将导线L卷绕固定于该引脚P时造成导线交缠的问题,在目前的工艺中,只能由该导针将导线L朝该引脚P的自由端方向卷绕(在图1中为向上卷绕),以将导线L的一部分卷绕固定于该引脚P。但这样的卷绕方式,导致该导针将导线L移入绝缘基座中准备进行线圈的绕制动作时,导线L将呈现倾斜悬吊的状态,致使导线L易于后续卷绕时被扯断,形成不良品。
[0004]请参照图2,即便导线L在未被扯断的情况下完成绕线,导线L被截断以与该持线器C分离后,导线L的截断端X仍需要额外以人工方式卷绕固定于该引脚P,无法完全以自动化作业的方式来完成导线L与绝缘基座的结合,使得整体工艺的生产效率难以提升。
[0005]另一方面,由于导线L的截断端X位于较邻近绝缘基座的位置,因此,该导线L邻近于截断端X的部分即便并未卷绕一整圈,仍至少在该引脚P的轴向上占了一层的线径厚度;再加上该导线L在各层之间的螺旋间距,使该导线L在该引脚P上涵盖占据了不小的总轴向高度。然而,为能使电子元件适用于薄型的电子产品中,在一些特定的安规中,导线L卷绕在引脚P上的圈数及所占总轴向高度的规范值都相当小,故由上述方法制成的电子元件将难以符合该规范值,无法适用至薄型电子产品。
[0006]再者,为使导线L的截断端X能沾附锡液,几乎需将整根引脚P都浸渍到锡液中,故导线L从引脚P延接至绝缘基座中的部分也会沾到锡液,且锡液容易因毛细现象而扩散至导线L卷绕于绝缘基座中的部分。其中,因导线L的绝缘层的熔点低于锡液温度,故导线L沾到锡液的部分都会因绝缘层被破坏而产生绝缘失效的问题,当导线L卷绕于绝缘基座中的部分绝缘失效,即形成不良品。
[0007]请参照图3,为此,目前业者普遍采用人工方式,将导线L卷绕固定于该引脚P上的部分解开,再重新卷绕,使导线L的截断端X成为导线L中最邻近该引脚P自由端的部位(在图3中即位于最上方),并尽可能地缩减导线L在各层之间的螺旋间距,方可使电子元件符合安规,以适用至薄型的电子产品中。此外,沾附锡液时,只要浸渍到使导线L的截断端X沾附锡液即可;即使锡液因毛细现象而扩散,也不至于会扩散到导线L卷绕于绝缘基座中的部分,借以避免形成不良品。
[0008]然而,由人力重新卷绕导线L及调整导线L在各层之间的螺旋间距是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为整体工艺效率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欲适用至薄型电子产品中的电子元件,其绝缘基座体积小而不易拿取及施力,所搭配使用的导线L的线径亦相当细,致使操作不易;不仅操作效率低,处理数十个电子元件之后就会造成操作人员的眼睛疲劳,以致后续作业不但效率更低,甚至品质不良。
[0009]有鉴于此,现有的线头卷收方法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能以自动化作业的方式将导线的一端截断并卷绕固定于连接绝缘基座的引脚上,且使导线的截断端成为导线中最邻近引脚自由端的部位。
[0011]本发明的线头卷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夹持一导线的头端;将该导线绕经一引脚并贴接该引脚的环周面,以形成该导线的一初贴合段,并于该初贴合段的一端至该导线的头端之间形成该导线的第一段,及于该初贴合段的另一端至该导线的其余部分形成该导线的第二段;由一线头卷收器从该引脚的自由端套入该引脚,使该导线的初贴合段及局部的第一段位于该线头卷收器中,并由该线头卷收器的端部压抵该导线的第二段;由该线头卷收器截断该导线的第一段,并将该导线的第一段仍与该初贴合段相连的部分卷绕于该引脚的环周面,使该导线的截断端成为该导线最邻近该引脚的自由端的部位。
[0012]本发明的线头卷收器,包含:一收线管,该收线管的一端形成一抵线面,该收线管开设有一容线沟,该容线沟贯穿该收线管的外环周面及内环周面,使该收线管具有一挡止面,该挡止面连接该收线管的外环周面、内环周面及该抵线面;及一卷线件,该卷线件容设于该收线管中,该卷线件具有一轴杆及一裁刀,该轴杆的一端具有一挤压面,该裁刀连接于该挤压面,该裁刀具有一外弧面、一内弧面及一推线面,该外弧面及内弧面相对,该推线面连接该挤压面、外弧面、内弧面及该裁刀的自由端面,且该推线面与该外弧面连接的端缘形成一刃部。
[0013]其中,由该收线管及卷线件共同从该引脚的自由端套入该引脚,该收线管由该抵线面压抵该导线的第二段,并供该导线的初贴合段及局部的第一段容置于该容线沟中。
[0014]其中,驱动该卷线件相对于该收线管旋转,由该裁刀的推线面推抵该导线的第一段沿该引脚的环周面卷绕,并于该推线面与该收线管的挡止面交会时,由该刃部将该导线的第一段截断。
[0015]其中,该导线的第一段被截断后,该卷线件持续相对于该收线管旋转,由该推线面推抵该导线的第一段仍与该初贴合段相连的部分沿该引脚的环周面卷绕,以将该部分的导线卷绕于该引脚的环周面,并使该导线的截断端成为该导线最邻近该引脚的自由端的部位。
[0016]其中,该轴杆的一端具有一挤压面,该裁刀连接于该挤压面,以于将该导线卷绕于该引脚的环周面后,沿该引脚的轴向位移该收线管及卷线件,由该轴杆的挤压面沿该引脚的轴向推压该导线卷绕于该引脚上的部分,以缩减该导线各层之间的螺旋间距。
[0017]其中,在该引脚的径向截面上,该裁刀在该内弧面与该推线面的连接处至该引脚的环周面的间距等于或略大于该导线的线径,且为该内弧面至该引脚的环周面的间距最小处。
[0018]其中,在平行于该轴杆的径向截面的平面上,该推线面呈倾斜以与该外弧面的切面夹设一锐角,使该刃部凸出于该裁刀的一侧。
[0019]其中,该内弧面由一侧端缘向另一侧端缘呈曲率渐增的连续弧形,且该推线面连接该内弧面曲率较大的侧端缘。
[0020]其中,该推线面由该内弧面曲率较大的侧端缘,沿着该侧端缘的切线方向延伸至该外弧面。
[0021]其中,在平行于该轴杆的径向截面的平面上,该裁刀的外弧面及该收线管的内环周面呈同心弧。
[0022]其中,该内弧面在连接该推线面的侧端缘处的曲率中心与该外弧面的曲率中心位于相同位置。
[0023]其中,该裁刀的外弧面至其曲率中心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该收线管的内环周面至其曲率中心的距离。
[0024]据此,本发明线头卷收方法及线头卷收器,能以自动化作业的方式将导线的一端截断并卷绕固定于连接绝缘基座的引脚上,并使导线的截断端成为导线中最邻近引脚自由端的部位,从而达到提升生广效率、提升广品良率、提升广品品质及确保品质稳定等多重功效,且使后续制得的电子元件能适用至薄型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0025]图1: 一种现有的线头卷收方法的实施示意图。
[0026]图2:—种现有的线头卷收方法以人力将导线的截断端卷绕固定至引脚的实施示意图。
[0027]图3:—种现有的线头卷收方法以人力将卷绕于引脚的导线解开再重新卷绕的实施示意图。
[0028]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将导线绕经引脚的实施示意图。
[0030]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截断导线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本发明一实施例截断导线时的实施示意图。
[0032]图8:本发明一实施例将导线截断并卷绕于引脚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沿图8中9-9截线剖切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