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短路元件、温度切换元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122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13的两端部,在回流安装时等的温度环境下,也能稳定地支撑第I可熔导体13。此外,在第I可熔导体13上为了防止氧化、提高润湿性等而涂敷有焊剂24。
[0101]温度短路元件30中,第I可熔导体13在第I可熔导体13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气氛中熔化,从而如图11所示,熔化导体13a凝聚于第1、第2电极11、12上。由此,熔化导体13a遍及第
1、第2电极11、12间而凝聚,从而第1、第2电极11、12间被短路。
[0102]此外,此时通过在第1、第2电极11、12形成第I绝缘层17,防止接合材料18、熔化导体13a的流出,并且使熔化导体13a的凝聚位置落在第1、第2电极11、12间,能够使第1、第2电极11、12可靠地短路。
[0103]此外,形成为板状的第I可熔导体13具有比各个与第1、第2电极11、12的连接面积大的面积。由此,第I可熔导体13能够确保使第1、第2电极11、12间充分短路的熔化导体的量。
[0104][温度短路元件40]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温度短路元件也可以在第I电极11支撑第I可熔导体13,并且使第2可熔导体21支撑在第2电极1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温度短路元件1、3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
[0105]图12所示的温度短路元件40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形成有第1、第2电极11、12,在第I电极11上支撑有第I可熔导体13,在第2电极12上支撑有第2可熔导体21。温度短路元件40中,第1、第2电极11、12分别独立地支撑可熔导体,从而在第1、第2可熔导体13、21的熔化前开放。
[0106]在第1、第2电极11、12上分别形成有第I绝缘层17,并且设有接合材料18,第1、第2可熔导体13、21分离并被支撑。第2可熔导体21具有与第I可熔导体13相同的材料、相同的结构,第1、第2可熔导体13、21在大致相同的温度气氛中熔化。此外,在第1、第2可熔导体13、21上为了防止氧化、提高润湿性等而涂敷有焊剂24。
[0107][固定部件]
另外,温度短路元件40也可以通过固定部件42将被第I电极11支撑的第I可熔导体13的一端固接在绝缘基板10,同样地,通过固定部件42将被第2电极12支撑的第2可熔导体21的一端固接在绝缘基板10。第1、第2可熔导体13、21分别固接在设在第1、第2电极11、12的接合材料18和设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的固定部件42,从而在回流安装温度短路元件40时等加热的情况下,也不会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因此,温度短路元件40能够在回流安装时等、本来的工作前,防止第1、第2可熔导体13、21向接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会接触的初始短路。
[0108]固接第1、第2可熔导体13、21的固定部件42,能够使用接合焊锡等的与接合材料18相同的材料。
[0109]温度短路元件40在第1、第2可熔导体13、21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气氛中第1、第2可熔导体13、21熔化,从而如图13所示,熔化导体13a凝聚于第I电极11上并且熔化导体21a凝聚于第2电极12上。由此,熔化导体13a、21a遍及第1、第2电极11、12间而凝聚,从而第1、第2电极11、12间被短路。
[0110]此外,此时通过在第1、第2电极11、12形成第I绝缘层17,防止接合材料18、熔化导体13a、2 Ia的流出,并且使熔化导体13a、2 Ia的凝聚位置落在第1、第2电极11、12间,能够使第1、第2电极11、12可靠地短路。
[0111]此外,形成为板状的第1、第2可熔导体13、21优选具有比各个与第1、第2电极11、12的连接面积大的面积。由此,第1、第2可熔导体13、21能够确保充分使第1、第2电极11、12间短路的熔化导体的量。
[0112]另外,如图14所示,温度短路元件40也可以设置支撑第1、第2可熔导体13、21的端部的第2支撑电极43。第2支撑电极43与第1、第2电极11、12同样,能够通过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图案形成Ag等的高恪点金属膏,并烧成等而形成,优选以与第
1、第2电极11、12相同的工序形成。
[0113]另外,第2支撑电极43设有接合焊锡等的接合材料18,由此固接第1、第2可熔导体
13、21的端部。温度短路元件40中,第1、第2可熔导体13、21具备从第1、第2电极11、12向外侧突出的大小,从而能够得到使第1、第2电极11、12间短路的充分的熔化导体13a、21a。另外,通过将第1、第2可熔导体13、21的两端部固接在第2支撑电极43,在回流安装时等的温度环境下,也能稳定地支撑第1、第2可熔导体13、21。
[0114][温度短路元件50]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温度短路元件也可以使第I可熔导体13不被第I电极11支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温度短路元件1、30、4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
[0115]图15(A)所示的温度短路元件50具有:绝缘基板10;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的第1、第2电极11、12;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并且比第1、第2电极11、12厚的第2绝缘层51;以横跨第1、第2电极11、12上的方式被第2绝缘层51支撑的第I可熔导体13;以及覆盖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的盖部件25。
[0116]第2绝缘层51例如由玻璃层构成,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中,形成在盖部件25的侧壁25a、第1、第2电极11、12及除了隔开第1、第2电极11、12而电开放的间隙部的区域。由此第2绝缘层51形成有露出第1、第2电极11、12的表面及相对置的侧边缘的开口部52。另外,第2绝缘层51形成为比第1、第2电极11、12的厚度厚,并且在上表面搭载有第I可熔导体13。
[0117]第I可熔导体13以横跨第2绝缘层51的从开口部52面临的第1、第2电极11、12的上方的方式搭载于第2绝缘层51上。第I可熔导体13被第2绝缘层51广泛地支撑除了与开口部52重叠的中央部的两侧。
[0118]另外,盖部件25使用工程塑料等的绝缘材料形成,具有搭载于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的侧壁25a和覆盖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的顶面25b。盖部件25通过侧壁25a覆盖第2绝缘层51及第I可熔导体13的周围。
[0119]这样的温度短路元件50中,若第I可熔导体13在第I可熔导体13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气氛中熔化,则如图15(B)所示,熔化导体13a的移动位置被控制在从设在第2绝缘层51的开口部52面临的第1、第2电极11、12上。即,温度短路元件50中,第I可熔导体13的周围因为不具备对于第I可熔导体13的熔化导体13a的润湿性的第2绝缘层51及盖部件25而闭塞,因此熔化导体13a凝聚于唯一具备润湿性的第1、第2电极11、12上。
[0120]由此,温度短路元件50中,熔化导体13a遍及第1、第2电极11、12间而凝聚,从而使第1、第2电极11、12间可靠地短路。
[0121][温度短路元件60]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温度短路元件也可以为表面安装用途而形成,并且扩大以第1、第2电极11、12进行的第I可熔导体13的支撑面积,防止第I可熔导体13的变形并且防止初始短路。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温度短路元件1、30、40、5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
[0122]如图16、图17所示,该温度短路元件60具备:绝缘基板10;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0&的第1、第2电极11、12;在第1、第2电极11、12上使第1、第2电极11、12的对置的各前端部11b、12b露出并层叠的第I绝缘层17;形成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并且比第1、第2电极
11、12厚的第2绝缘层51;以及搭载于第1、第2绝缘层17、51上的第I可熔导体13。此外,图16(A)是除去温度短路元件60的盖部件25而示出的平面图,同图(B)是同图(A)所示的A—A’截面图,同图(C)是同图(A)所示的B — B’截面图。另外,图17是除去温度短路元件60的盖部件25及第I可熔导体13而示出的平面图。
[0123]温度短路元件60中的第1、第2电极11、12遍及以矩形状形成的绝缘基板10的长度方向而广泛形成,并且从绝缘基板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形成到中央部,并隔开既定间隔而对置。另外,第1、第2电极11、12在大致中央部层叠有第I绝缘层17,相对置的前端部llb、12b 露出。
[0124]温度短路元件60能够通过较长地形成第1、第2电极11、12的短路长度而提高短路的可靠性,并且降低第1、第2电极11、12短路后的短路电阻而对应高额定电流。
[0125]第2绝缘层51形成在第1、第2电极11、12的相对置的侧边缘的两端中的第1、第2电极11、12的间隙部。另外第2绝缘层51以比第1、第2电极11、12的厚度厚地形成,与形成在第
1、第2电极11、12上的第1绝缘层17连续。由此,第1、第2绝缘层17、51形成有使第1、第2电极
I1、12的相对置的各前端部IIb、12b露出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61。
[0126]第I可熔导体13经由接合用焊锡等的接合材料18固接在第I电极11。另外,第I可熔导体13以覆盖开口部61的方式支撑在设于第1、第2电极11、12的第I绝缘层17及第2绝缘层51上。即,温度短路元件60中,第1、第2电极11、12广泛地层叠在绝缘基板10上,并且除了这些第1、第2电极11、12的各前端部11b、12b以外被第1、第2绝缘层17、51围绕。由此,第I可熔导体13整修周围被第1、第2绝缘层17、51支撑,防止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挠曲。
[0127]因此,依据温度短路元件60,能够在回流安装时等中可靠地防止第I可熔导体13弯曲,并且能够防止因第I可熔导体13变形而第1、第2电极11、12间短路的初始短路。
[0128]此外,第I可熔导体13也可以取代第I电极11、或者除了第I电极11以外还经由接合材料18固接在第I绝缘层17和/或第2绝缘层51。通过将第I可熔导体13多处固接,在回流安装时等的温度环境下,也防止错位等,能够稳定地进行保持。
[0129]这样的温度短路元件60中,若第I可熔导体13在第I可熔导体13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气氛中熔化,则如图18所示,熔化导体13a的移动位置被控制在从设于第1、第2绝缘层17、51的开口部61面临的第1、第2电极11、12的各前端部llb、12b上。即,温度短路元件60被对于第I可熔导体13的熔化导体13a不具备润湿性的第1、第2绝缘层17、51支撑,因此熔化导体13a凝聚在唯一具备润湿性的第1、第2电极11、12上。
[0130]由此,温度短路元件60中,熔化导体13a遍及第1、第2电极11、12间而凝聚,从而使第1、第2电极11、12间可靠地短路。
[0131][温度短路元件70]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温度短路元件也可以为表面安装用途而形成,并且与在盖部件设置第2电极12的盖部电极连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温度短路元件1、30、
40、50、6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
[0132]如图19所示,该温度短路元件70具备覆盖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上的盖部件25,第2电极12与在盖部件25的顶面25b与第I电极11对置地形成的盖部电极71连接。此外,图19(A)是除去第I可熔导体13熔化前的温度短路元件70的盖部件25而示出的平面图,同图(B)是同图(A)所示的A—A’截面图,同图(C)是同图(A)所示的B — B’截面图。另外,图20是除去第I可熔导体13熔化后的温度短路元件70的盖部件25而示出的平面图,同图(B)是同图(A)所示的A—A’截面图,同图(C)是同图(A)所不的B—B’截面图。
[0133]盖部件25具有与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的外缘部连接的侧壁25a、和顶面25b,能够使用各种工程塑料或与绝缘基板10同样的材料形成。盖部件25从盖部件25的一侧边缘部25a到顶面25b形成有盖部电极71。
[0134]通过在绝缘基板10搭载盖部件25,盖部电极71与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的第2电极12连接。第1、第2电极11、12互相分离而开放。另外,第1、第2电极11、12与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背面1b的外部连接端子lla、12a连接。温度短路元件70经由该外部连接端子11a、12a装入电源电路等的各种外部电路。
[0135]另外,盖部电极71与形成在绝缘基板10的表面1a上的第I电极11对置,并且在与第I电极11之间配置有第I可熔导体13。第I可熔导体13经由接合材料18固接在第I电极11上。此外,也可以在绝缘基板10设置上述的第I支撑电极31或固定部件42、第2绝缘层51,以通过这些也支撑第I可熔导体13。
[0136]这样的温度短路元件70中,若第I可熔导体13在第I可熔导体13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气氛中熔化,则如图20所示,熔化导体13a凝聚于第I电极11上,并且还凝聚于在顶面25b与第I电极11对置配置的盖部电极71上。由此,温度短路元件70能够经由熔化导体13a及盖部电极71而使第1、第2电极11、12短路。
[0137][温度切换元件]
接着,对适用本发明的温度切换元件进行说明。此外,在温度切换元件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温度短路元件1、30、40、50、60、7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
[0138][温度切换元件80]
适用本发明的温度切换元件80,如图21(A)(B)所示,具备:第I电极11;与第I电极11邻接地设置的第2电极12;通过熔化从而遍及第1、第2电极11、12间而凝聚、从而使第1、第2电极11、12短路的第I可熔导体13;第3电极83及第4电极84;以及横跨第3、第4电极83、84而连接,通过熔化而截断第3、第4电极83、84间的第3可熔导体81。
[0139]而且,如图22(A)(B)所示,温度切换元件80无需在元件内部具备发热体,而第1、第3可熔导体13、81在第1、第3可熔导体13、81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气氛中熔化。由此温度切换元件80中,熔化导体13a凝聚于第I电极11的周围,从而还与第I电极11邻接配置的第2电极12接触,从而使第1、第2电极11、12间短路,并且第3可熔导体81熔断,截断第3、第4电极83、84间。
[0140][温度气氛]
温度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