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及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68516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表面124让所述第三突出部1462凸出于边缘处为止,而所述第一终端142贴附于第二表面124。
[0031]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电池模块定位结构10’除包括第一实施例的基材12与第一电极片14之外,还包括第二电极片16、第三电极片18、第四电极片20和第五电极片22。
[0032]所述基材12在X轴方向形成多个第一穿孔126与多个第三穿孔128。
[0033]第一实施例中组合所述第一电极片14与基材12的方式,也同样地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至第五电极片16-22。因此,第二至第五电极片16-22也如同第一电极片14 一样被组合至基材12。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五电极片14-22彼此之间为平均地间隔第二间距D2 ;但平均地间隔并非必要的条件。
[0034]本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五电极片14-22应用在一电池芯(图未不)中,相较于单一电极片的实施例,采用多个电极片14-22可以具有多种优势,例如提高电荷流动的数量、在单一电流下多个电极片14-22可分散电荷流量以降低热能的累积及解决因单一电极片故障而造成无法传导电荷的缺点。通过平均地设置多个电极片14-22,除可降低因碰撞造成多个电极片14-22局部损坏的缺点之外,也可以平均地分散热能。
[0035]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极片14-22的数量是以五个为例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电极片的数量可低于五个或高于五个。
[0036]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所述电池模块30包括电池芯32、基材34、第一电极片36、第二电极片38、第三电极片40、第四电极片42与第五电极片44和印刷电路单元46。
[0037]电池芯32具有储存与释放电荷的特性,例如所述电池芯32为一次电池或是二次电池。所述电池芯32形成第一电性端322与第二电性端324。其中,第一电性端322与第二电性端324能够接收与释放相反极性的电荷。
[0038]所述基材34的特性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所述基材34包覆电池芯32。所述基材34形成第一穿孔342与第三穿孔344。其中,第一穿孔342与第三穿孔344之间间隔第一间距Dl,以及所述基材34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
[00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芯32与第二表面接触。由于所述基材34除具有可挠性之外,还具有绝缘性,可阻隔所述电池芯32内的电荷透过所述基材34漏电至外部,特别是电池模块30被封装在一壳体(图未示)内,可避免使用者触摸壳体而触电的疑虑。
[0040]第一至第五电极片36-44固定在所述基材34。以所述第一电极片36为例,所述第一电极片36具有第一终端、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本体的一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依此类推,所述第一电极片36的说明可适用于其余的电极片38-44。此外,所述第一至第五电极片36-44之间间隔第二间距D2。以上电极片36-44与基材34的固定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片14与基材12的固定连接方式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0041]印刷电路单元46具有第一接点(图未示)与第二接点(图未示),其主要目的为输出电荷或接收来自外部的电荷。所述第一接点连接第一电性端322,而所述第二接点连接例如多个电极片38-44的所有第一终端。
[0042]以所述第一电极片36为例说明,第三终端的形状为L型,第三终端的第三突出部通过接触而连接第二电性端324,让第二电性端324的电荷经由第三终端与本体而被引导至第一终端。
[0043]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和电池模组包括基材与电极片,通过在基材上形成多个穿孔来达到夹持与固定电极片的目的,使得电极片的固定和安装简单快捷。由于部分电极片被夹持于基材与电池芯之间,可确保良好的电性接触。此外,电极片可自穿孔快速地脱离,可达到快速更换电极片的目的。此外,本发明还可同时使用多个电极片,从而可减少电极片导电不良的状况,而达到高电导通率的功效。
[0044]此外,由于基材具有可挠与高绝缘的特性,可随着电池芯的外观形状进一步卷曲与弯折,以包覆电池芯,使得电池芯对外部环境具有电性隔离等的功效。
[0045]本发明的电池模块通过电池模块定位结构,让一电力自印刷电路单元而对电池芯充电及让储存在电池芯的一电力从印刷电路单元放电,可以快速地将电极定位在电池芯的外部,以及藉由简易的组装方式结合电极与电池芯,以制做成电池模块。
[0046]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熟悉本项技术者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包括: 基材,其上形成有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之间间隔第一间距,以及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 第一电极片,其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第一终端、第一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藉由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使所述第一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一本体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可挠性与绝缘性的材质,供电性隔离、卷曲与弯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的材质为麦拉或凯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基材的长度或宽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三终端的第三突出部分别地凸出于所述基材的边缘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突出部与第三终端之间形成一夹角。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之间间隔第二间距。10.一种电池模块,包括: 电池芯,其形成有第一电性端与第二电性端,所述电池芯供储存与释放电荷,其中所述第一电性端与第二电性端供接收与释放相反极性的电荷; 基材,其包覆所述电池芯,所述基材形成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之间间隔第一间距,所述基材还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电池芯与第二表面接触; 多个电极片,均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每个电极片均具有第一终端、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本体的一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所述多个电极片之间间隔第二间距;以及 印刷电路单元,其具有第一接点与第二接点,所述第一接点连接第一电性端,所述第二接点连接所述多个电极片的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多个电极片的第三终端连接第二电性端,使所述第二电性端的电荷经由所述第三终端与本体而被引导至所述第一终端;且每个电极片均藉由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使所述第一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其中一表面上,而所述第一本体贴附于非所述第一终端贴附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及电池模块,其中电池模块定位结构包括基材与第一电极片。所述基材形成有第一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之间间隔第一间距,所述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在所述基材上。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第一终端、第一本体与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终端。所述第一电极片藉由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三穿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使所述第一终端贴附于所述第一表面,而所述第一本体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穿孔能轻易地将电极片卡扣在基材上,从而能轻易地组装成电池模块。
【IPC分类】H01M2/10, H01M10/04, H01M4/13
【公开号】CN105633311
【申请号】CN201410667179
【发明人】洪吉强
【申请人】迪芬尼香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