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795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接触铁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铁芯,包括线圈、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包括供线圈套设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框体接触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转动连接有能传导电流的封闭环,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与封闭环扣合的扣合部。封闭环对具有向上运动趋势的第二框体具有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二框体受到颠簸时向上移动,防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的磕碰,减少了接触铁芯在运输时的损伤。
【专利说明】
接触铁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接触铁芯。
【背景技术】
[0002]接触器是一种可快速切断交流与直流主回路的装置,经常运用于电动机作为控制对象,也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0003]接触器的主要部件包括电磁部件,电磁部件包括吸引线圈、动铁芯和静铁芯,目前申请号为“20142041536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防止短路环脱落的静铁芯,公开了铁芯的基本组成结构,一般铁芯在运输过程中,静铁芯和动铁芯是组合在一起放置的,在运输过程中,静铁芯和动铁芯会发生上下和左右方向的颠簸,从而在两者之间会发生磕碰,导致组成铁芯的娃钢片受损,影响铁芯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运输受损的接触铁芯。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接触铁芯,包括线圈、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包括供线圈套设的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框体接触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转动连接有能传导电流的封闭环,所述第二框体上设置有与封闭环扣合的扣合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线圈的配合实现了接触铁芯的基本功能,即实现接触铁芯的松开和吸合的功能;将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柱上的封闭环,转动至第二框体上的扣合部上,从而在铁芯的高度方向上起到了防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移动的作用,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发生颠簸时,封闭环对具有向上运动趋势的第二框体具有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二框体受到颠簸时向上移动,防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的磕碰,减少了接触铁芯在运输时的损伤;在铁芯的使用状态时,将封闭环脱离扣合部位于第二固定柱的两侧,有交变电流通过第一固定柱上的线圈时,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也是交变的。当交流电流通过零值时,线圈磁通变为零,对衔铁的吸引力也为零,衔铁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将产生释放趋势,这使动静铁心之间的吸引力随着交流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变化和噪声,加速动静铁心接触产生的磨损,引起给合不良,严重时还会使触点烧蚀,通过在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封闭环,封闭环是能通过电流和供电流循环的,该封闭环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在线圈通入交流电时不仅线圈产生磁通,封闭环中的感应电流也产生磁通,此时封闭环相当于纯电感电路,从纯电感电路的相位可知,线圈电流磁通与封闭环感应电流磁通不同时为零,即电源输入的交变电流通过零值时封闭环感应电流不为零,此时它的磁通对衔铁将起着吸附作用,从而克服了衔铁被释放的趋势.使衔铁在通电过程总是处于吸合状态,明显减少了振动噪声,防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在使用时发生脱落。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柱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封闭环与开口槽转动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槽起到了供封闭环的一侧卡嵌的作用,防止封闭环脱离第二固定柱,封闭环可以在开口槽内发生转动,从而即起到了与扣合部固定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过旋转的作用,调整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相位,从而增强封闭环与第二框体之间的吸附效果。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面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封闭环与通孔转动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环在通孔内发生转动,增强了封闭环与第二固定柱的固定效果,增强接触器铁芯在运输过程中与第二框体之间的固定效果,防止封闭环与第二固定柱发生脱离。
[0011]作为优选,所述封闭环包括与通孔两端配合的半圆环、设置在半圆环两端的固定孔和穿设杆,所述穿设杆与通孔转动连接,所述穿设杆与固定孔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半圆环两侧的固定孔对准通孔的位置,然后将穿设杆依次穿设过固定孔和通孔,穿设杆可在通孔内发生转动,满足了对扣合部的固定,方便对封闭环进行加工,同时可将穿设杆从固定孔内进行拆卸,从而穿设杆的拆卸更加方便,方便对于不同大小的第二框体进行封闭环的更换,从而使封闭环提供更大的磁力吸附作用,对不同大小的第二框体提供不同的磁性吸附力。
[0013]作为优选,所述扣合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框体顶部的卡嵌槽,所述封闭环的一侧与第一框体转动连接,所述封闭环相对于转动连接的一侧与卡嵌槽可拆卸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闭环转动至第二框体上时,通过设置在第二框体上的卡嵌槽对封闭环进行卡接,封闭环也可以通过卡接的作用将封闭环从卡嵌槽位置进行拆卸,同时封闭环相对于设置在卡嵌槽的一侧与第二框体转动连接,从而满足封闭环的两种工作状态,即运输时固定的状态和使用者提供磁力吸附的作用。
[0015]作为优选,所述卡嵌槽包括供封闭环卡嵌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由第二框体的棱边向内凹陷形成。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内凹陷形成的弧形部具有弧形的轮廓,使封闭环向内转动的过程中,过度的更加顺滑,避免封闭环产生磨损和卡住的问题;同时弧形部是第二框体的棱边向内凹陷形成的,使封闭环能够进入到第二框体更深的位置,使封闭环的转动位置和固定位置在高度方向错开,避免在接触铁芯晃动的过程中,使封闭环松脱。
[0017]作为优选,所述弧形部与第二框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圆弧角。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角的数量为两个,同时圆弧角的圆心位于第二框体内,与弧形部的圆心分别位于同一斜线的两侧,从而圆弧角起到了限制卡入弧形部内的封闭环向外发生移动,使封闭环进入到弧形部内时,封闭环与圆弧角接触,减少卡接过程中的摩擦与磨损。
[001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框体包括横向柱、第三固定柱和设置在第三固定柱两侧的第四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第四固定柱设置在横向柱上,所述第三固定柱的端面与第一固定柱的端面配合,所述第四固定柱的端面与第二固定柱的端面配合,所述第三固定柱上设置有与封闭环抵接的弧形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固定柱上设置有弧形槽,从而生产和装配线圈前,即第一固定柱没有安装有线圈时,将封闭环向第三固定柱的位置旋转,使封闭环相对于转动连接的一侧抵接在弧形槽内,起到了将第二框体支起的作用,避免第三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的端面接触,避免第二固定柱和第四固定柱的端面接触,防止端面发生摩擦,影响接触铁芯的质量。
[0021]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槽设置在第三固定柱与横向柱接触的位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不仅起到了减少端面之间磨损的作用,同时避免了第三固定柱和横向柱之间直角位置的应力集中的问题,通过在该位置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直角相比,增强了受力面积,避免套设有线圈的第三固定柱在受到很强的作用力时,在第三固定柱与横向柱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断裂的问题。
[0023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槽内设置有弹性层。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使得封闭环在支起第二框体时,避免封闭环和第二框体直接接触,即起到了防磨损的作用,同时提供弹性层提供了一定的弹性,避免接触铁芯在受到撞击力时,使作为支点的封闭环断裂。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封闭环对具有向上运动趋势的第二框体具有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二框体受到颠簸时向上移动,防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的磕碰,减少了接触铁芯在运输时的损伤;
[0026]2、封闭环的磁通对衔铁将起着吸附作用,从而克服了衔铁被释放的趋势.使衔铁在通电过程总是处于吸合状态,明显减少了振动噪声,防止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在使用时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实施例1运输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8]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实施例1的生产时的状态示意图;
[°03°]图4是图3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0031 ]图5是实施例2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中,0、线圈;1、第一框体;11、第一固定柱;12、第二固定柱;2、第二框体;21、第三固定柱;22、第四固定柱;23、横向柱;3、封闭环;31、半圆环;32、固定孔;33、穿设杆;4、扣合部;41、卡嵌槽;42、弧形部;43、圆弧角;5、开口槽;6、通孔;7、弧形槽;71、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5]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接触铁芯,包括呈上下放置的第一框体I和第二框体2,第一框体I和第二框体2呈E形,类似于镜像设置,第一框体I设置在下方,包括供线圈O套设的第一固定柱11,第一固定柱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框体2接触的第二固定柱12,第一固定柱11和两个第二固定柱12通过下方的横向设置的柱连接,第二框体2包括横向柱23、第三固定柱21和设置在第三固定柱21两侧的第四固定柱22,所述第三固定柱21、第四固定柱22设置在横向柱23上,所述第三固定柱21的端面与第一固定柱11的端面配合,所述第四固定柱22的端面与第二固定柱12的端面配合。
[0036]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框体I的第一固定柱11上套设有线圈0,第二固定柱12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开口槽5,封闭环3的一侧可嵌入开口槽5内,从而封闭环3可在开口槽5内转动,封闭环3的另一侧与第二框体2顶部的扣合部4扣合,扣合部4包括设置在卡嵌槽41,卡嵌槽41是由第二框体2的左右棱边向内凹陷形成的,形成有两个供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柱12上的封闭环3进行卡嵌的弧形部42,弧形部42的两侧与第二框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圆弧角43,弧形部42是向内凹陷的,圆弧角43是向外凸出的。
[0037]如图1和图2所示,封闭环3的一端可与开口槽5位置进行转动连接,同时封闭环3的另一侧与卡嵌槽41可拆卸连接。
[0038]如图2所示,第三固定柱21与横向柱23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弧形槽7,弧形槽7的截面形状与封闭环3的截面形状相似,使封闭环3能够与弧形槽7进行抵接,从而使两侧的封闭环3能够将第二框体2支起;在线圈O安装过程中,避免第一固定柱11的端面与第三固定柱21的端面之间发生接触,弧形槽7还起到了固定线圈O的作用。
[0039]如图2所示,同时在弧形槽7内设置有弹性层71,弹性层71由橡胶制成,通过热熔等方式固定在弧形槽7内。
[0040]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所示,在接触铁芯安装的过程中,将封闭环3的一侧卡嵌入开口槽5内,然后将封闭环3向第一固定柱11位置转动,然后放置上第二框体2,使封闭环3的另一侧与弧形槽7抵接,支起第二框体2,避免第一框体I和第二框体2,然后整理线圈0,将第二框体2提起,将线圈O卡嵌在弧形槽7内;如图2所示,翻转封闭环3,将第二框体2放置在第一框体I上,然后将封闭环3卡入弧形部42内,进行包装运输;然后在接触铁芯使用时,将封闭环3向外旋转,然后将铁芯安装至设备内,然后对设备通电,交变电流通过第一固定柱11上的线圈O时,线圈O对衔铁的吸引力也是交变的。当交流电流通过零值时,线圈O磁通变为零,对衔铁的吸引力也为零,衔铁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将产生释放趋势,这使动静铁心之间的吸引力随着交流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变化和噪声,加速动静铁心接触产生的磨损,引起给合不良,严重时还会使触点烧蚀,通过在第二固定柱12上设置有封闭环3,封闭环3是能通过电流和供电流循环的,该封闭环3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在线圈O通入交流电时不仅线圈O产生磁通,封闭环3中的感应电流也产生磁通,此时封闭环3相当于纯电感电路,从纯电感电路的相位可知,线圈O电流磁通与封闭环3感应电流磁通不同时为零,即电源输入的交变电流通过零值时封闭环3感应电流不为零,此时它的磁通对衔铁将起着吸咐作用,从而克服了衔铁被释放的趋势.使衔铁在通电过程总是处于吸合状态。
[0041 ]实施例2:如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封闭环3的固定方式,实施例2中,封闭环3包括与通孔6两端配合的半圆环31、设置在半圆环31两端的固定孔32和穿设杆33,穿设杆33与通孔6转动连接,穿设杆33与固定孔3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柱12的侧面贯穿设置有通孔6,封闭环3与通孔6转动连接。
[0042]在安装封闭环3时,将封闭环3上的固定孔32对准通孔6,然后将穿设杆33插入通孔6和固定孔32内,实现了穿设杆33与通孔6的转动连接,同时穿设杆33的两端与固定孔32过盈配合,使封闭环3固定在第二固定柱12上。
【主权项】
1.一种接触铁芯,包括线圈(O)、第一框体(I)和第二框体(2),所述第一框体(I)包括供线圈(O)套设的第一固定柱(11),所述第一固定柱(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框体(2)接触的第二固定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2)转动连接有能传导电流的封闭环(3),所述第二框体(2)上设置有与封闭环(3)扣合的扣合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槽(5),所述封闭环(3)与开口槽(5)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柱(12)的侧面贯穿设置有通孔(6),所述封闭环(3)与通孔(6)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环(3)包括与通孔(6)两端配合的半圆环(31)、设置在半圆环(31)两端的固定孔(32)和穿设杆(33),所述穿设杆(33)与通孔(6)转动连接,所述穿设杆(33)与固定孔(3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4)包括设置在第二框体(2)顶部的卡嵌槽(41),所述封闭环(3)的一侧与第一框体(I)转动连接,所述封闭环(3)相对于转动连接的一侧与卡嵌槽(41)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嵌槽(41)包括供封闭环(3)卡嵌的弧形部(42),所述弧形部(42)由第二框体(2)的棱边向内凹陷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42)与第二框架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圆弧角(4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2)包括横向柱(23)、第三固定柱(21)和设置在第三固定柱(21)两侧的第四固定柱(22),所述第三固定柱(21)、第四固定柱(22)设置在横向柱(23)上,所述第三固定柱(21)的端面与第一固定柱(11)的端面配合,所述第四固定柱(22)的端面与第二固定柱(12)的端面配合,所述第三固定柱(21)上设置有与封闭环(3)抵接的弧形槽(7)。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7)设置在第三固定柱(21)与横向柱(23)接触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7)内设置有弹性层(71)。
【文档编号】H01H50/16GK205542606SQ20162030678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发明人】郑利远
【申请人】乐清市康正铁芯厂(普通合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