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束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4080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线束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尤其涉及在白车身的底部固定安装高压 线束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身的装配工序中,为了将高压线束固定在白车身的底部,目前主要采用的如 下3种固定方法(1)首先在车身地板钣金上开孔,然后镶嵌螺母,最后再通过装配螺栓来进行固 定;(2)首先在车身底部增加焊接销钉,然后用安装螺母来进行固定;(3)采用在车身底部焊接一些带焊接螺母的专用焊接支架,然后通过装配螺栓进 行固定。上述装配方案虽然可以满足高压线束在整车上的固定,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1、焊接成本的增加用于固定高压线束的各个位置处的车身零件各不相同,有的 是带焊接螺母的支架,有的为内嵌螺母,有的为焊接销钉,这些固定点的焊接工艺都不一 样,需要采用不同的焊接工装和焊接设备来满足;由于焊接工装的不同,需要在不同的工位 上进行焊接,增加了焊接的成本;增加的支架比焊接销钉的零件成本要贵10倍以上,整车 物料成本明显增加2、装配节奏的影响由于既有装配螺母,又有装配螺栓,总装装配时必然需要采用 2种装配工具,增加了装配时间,影响装配节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低廉的成本及便捷的工序在白车身的底部固 定安装高压线束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线束固定结构用于将高压线束固定在白车身的底部,包括用 于收纳高压线束的线槽;焊接于白车身的多个销钉,将所述线槽固定于销钉从而安装于白 车身底部的螺母。另外,所述线槽对应于所述销钉的配置位置设有多个固定点,将所述固定点与所 述销钉卡合。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高压线束布置于专用线槽内,并将该线槽经由焊接于白车 身的专用销钉固定在白车身底部,使得该固定点的重量仅仅增加了不到100克,整车重量 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由于对白车身基本不做更改,整车性能特别是安全性能基本不受影 响,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很低,使得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另外,所述销钉的焊接采用螺柱焊接工艺。因此,销钉的焊接采用最普通的螺柱焊接工艺,制造过程极其简便,增加专用工位 后采用一套工装和一台螺柱焊机就能完成焊接工作。[0015]而且,由于采用了统一规格的销钉,使得后续高压线束的装配也非常方便。另外,所述螺母装配时的安装扭矩不低于10Nm,因此可更可靠地固定高压线束。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压线束固定结构中的销钉的图。图2是表示利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安装高压线束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高压线束收纳状态和线槽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以下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 技术方案的一例,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高压线束固定结构来将高压线束4固定在白车 身5的底部。该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包括用于收纳高压线束4的线槽1 ;焊接于白车身5的 多个销钉2,将线槽1固定于销钉2从而安装于白车身5底部的螺母3。另外,线槽1对应于销钉2的配置位置设有多个固定点6,将固定点6与销钉2卡
I=I O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将高压线束4布置于专用线槽1内,并将该线槽1经 由焊接于白车身5的专用销钉2固定在白车身5底部,使得该固定点6的重量仅仅增加了 不到100克,整车重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且,由于对白车身基本不做更改,整车性能特别是 安全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很低,使得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另外,销钉2的焊接采用螺柱焊接工艺。因此,销钉2的焊接采用最普通的螺柱焊接工艺,制造过程极其简便,增加专用工 位后采用一套工装和一台螺柱焊机就能完成焊接工作。而且,由于采用了统一规格的销钉2,使得后续高压线束4的装配也非常方便。另外,螺母3装配时的安装扭矩不低于lONm,因此可更可靠地固定高压线束4。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将高压线束固定在白车身的底部,包括 用于收纳高压线束的线槽;焊接于白车身的多个销钉,将所述线槽固定于销钉从而安装于 白车身底部的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对应于所述销钉的 配置位置设有多个固定点,将所述固定点与所述销钉卡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的焊接采用螺柱焊 接工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装配时的安装扭矩 不低于10N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线束安装结构,用于将高压线束固定在白车身的底部,包括用于收纳高压线束的线槽;焊接于白车身的多个销钉,将线槽固定于销钉从而安装于白车身底部的螺母。
文档编号H02G3/04GK201893524SQ20102060751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叶永亮, 张鹏, 李正其, 鲁蓁云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