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发热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816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耦合发热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耦合发热转子,它是一种利用自然界风能驱动风
机产生的旋转动力拖动的机械能转换热能输出装置中的发热部件,可以提高机械能转换热能的输出效率。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的可以大规模持续开发利用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虽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许多场合最终需要的能源形式是热能,风能直接转换成热能的相关成熟产品还未见报道。因而,对风能直接转换成热能的课题进行研究和产品开发,提高风能直接转变成热能的效率,是目前风力致热产品市场的急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磁耦合发热转子,是利用自然界风能,通过风机叶轮的旋转机械能拖动磁耦合发热转子在磁场中旋转,使缠绕在转子上均匀分布的多个由N匝绝缘导线绕制的短路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做功发热,在N匝线圈内设置有若干个供导热油流通的热输出通道或短路线圈在定形过程中预留的脱胎通孔,减少短路线圈热积累。可以提高机械能转换热能的输出速度。本发明磁耦合发热转子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耦合发热转子,其特征在于它由铁芯、转轴、短路线圈、热输出通道组成,铁芯是与构成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或三相线绕式电动机转子同形状同材质的硅钢片,经层跌串在转轴上压紧,随转轴同步旋转的同心圆柱体;短路线圈是由耐高温绝缘金属导线经多匝缠绕自身首尾短接制成,设置在转子圆柱体外表面的齿槽形磁路极掌内;热输出通道是分布在短路线圈内间隔短路线圈线匝,构成流经短路线圈内部导热油通道的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管状体或短路线圈在定形过程中预留的脱胎通孔构成。本发明磁耦合发热转子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磁耦合发热转子是在现有三相电动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造,利用自然界风能,通过风机拖动磁耦合发热转子在磁场中旋转,使短路线圈做功发热,从而实现了风能直接转变成热能,提高了风能直接转变成热能的输出速度。


图I是本发明磁耦合发热转子的结构示意图。I铁芯、2转轴、3短路线圈、4热输出通道。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
本发明磁耦合发热转子的结构如图I所示,是由铁芯I、转轴2、短路线圈3、热输出通道4组成,铁芯I是由硅钢片层跌串在转轴上压紧,随转轴同步旋转的同心圆柱体构成,其形状和材质与构成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或三相线绕式电动机转子铁芯相同。短路线圈3是由耐高温绝缘金属导线经多匝缠绕后自身首尾短接制成,安装在转子圆柱体外表面的齿槽形磁路极掌内;缠绕在转子上均匀分布的短路线圈3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做功发热,为了减少短路线圈热积累,设置有若干个供导热油流通的热输出通道,热输出通道4是由分布在短路线圈内间隔短路线圈线匝,构成流经短路线圈内部的导热油通道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管状体或短路线圈在定形过程中预留的脱胎通孔构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磁耦合发热转子,其特征在于它由铁芯、转轴、短路线圈、热输出通道组成,铁芯是与构成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或三相线绕式电动机转子同形状同材质的硅钢片,经层跌串在转轴上压紧,随转轴同步旋转的同心圆柱体;短路线圈是由耐高温绝缘金属导线经多匝缠绕自身首尾短接制成,设置在转子圆柱体外表面的齿槽形磁路极掌内;热输出通道是由分布在短路线圈内间隔短路线圈线匝,构成流经短路线圈内部导热油通道的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管状体或短路线圈在定形过程中预留的脱胎通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耦合发热转子,它由铁芯、转轴、短路线圈、热输出通道组成,铁芯是与构成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或三相线绕式电动机转子同形状同材质的硅钢片,经层跌串在转轴上压紧,随转轴同步旋转的同心圆柱体;短路线圈是由耐高温绝缘金属导线经多匝缠绕再自身首尾短接制成,安装在转子圆柱体外表面的齿槽形磁路极掌内;热输出通道是由分布在短路线圈内间隔短路线圈线匝,构成流经短路线圈内部导热油通道的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管状体或短路线圈在定形过程中预留的脱胎通孔。本发明磁耦合发热转子利用自然界风能,通过风机拖动磁耦合发热转子在磁场中旋转,使短路线圈做功发热,实现风能直接转变成热能,提高了风能转变成热能的输出速度。
文档编号H02K17/16GK102931794SQ20121046259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朱建新 申请人:朱建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