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369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连接板及退料板,上模连接板与退料板间由上导柱连接,上导柱外套有上模弹簧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退料板上设有整形箍,所述的上模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锥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连接板与退料板间安装有行程限制柱;所述的下模包括底座板及上面板,底座板及上面板间由下导柱连接,下导柱外套有下模弹簧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上面板上开设有定子定位槽,定子定位槽底部通过圆形通孔贯通,底座板上设有整形模可穿插入定子定位槽的通孔内滑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要配备一套动力装置,简化结构,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便于用户后期维护与检修。
【专利说明】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机定子是由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组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的线圈大多数采用机械镶嵌线,代替人工嵌线,本人也有相关嵌线机专利的申请,并已获得专利权。在使用嵌线机的过程中, 申请人:发现,使用嵌线机嵌线后的定子中,线圈露出在铁芯的顶端面和底端面的部分线圈形状不规则,高低不一,定子两端露出的线圈高度不对称等情况时有发生,给后期工序中,如扎线或者线圈定型时产生一定的阻碍,如在机械扎线中,扎线针需要从固定的地方穿线(通常为定子两槽之间的间隙),如果定子线圈端部高度不够,扎线针很容易碰擦到线圈,将线圈勾断,造成定子报废,因此,需要一种在电机定子嵌线后,对定子线圈进行初次整形的一种机械。因此本人呈发明了专利号为:201120357688.0,名称为一种电机定子初整模具,其能利用上模滑块的机械式推动及下模的整形环结构等结构模式,保证了对线圈整形的精确性及稳定性,避免产品因定子线圈漏电而报废,保证电机的质量。但是上述模具中,需要分别配备驱动上模运动和驱动下模运动的两根液压缸,两根液压缸顺序运动或同时运动才能完成对电机定子的整形,导致模具运动结构复杂,能耗大,装配调整模具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设备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连接板及退料板,上模连接板与退料板间由上导柱连接,上导柱外套有上模弹簧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退料板上设有整形箍,所述的上模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锥芯棒,锥芯棒的顶尖位于整形箍的中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连接板与退料板间安装有行程限制柱;
[0005]所述的下模包括底座板及上面板,底座板及上面板间由下导柱连接,下导柱外套有下模弹簧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上面板上开设有定子定位槽,定子定位槽底部通过圆形通孔贯通,底座板上设有整形模可穿插入定子定位槽的通孔内滑动;
[0006]所述的上模弹簧弹力小于下模弹簧的弹力。
[0007]所述的上面板表面设有若干鼎足可支撑在上模的退料板上。
[0008]所述的整形模安装在底座板中心的固定凸台上。
[0009]所述的行程限制柱为螺接固定在上模连接板上的螺柱。
[0010]所述的行程限制柱设置有两个,左右或前后对称安装在上模连接板上。
[0011]所述的鼎足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定子定位槽外围。[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只需要配备一套动力装置,简化结构,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便于用户后期维护与检修。3)上模在向下合模过程中就能实现对定子两端面的整形,结构简单可靠,动作过程流畅快捷,提升设备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图。
[0014]图2至5为本实用新型模具加工动作效果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模结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包括上模连接板11及退料板12,上模连接板11与退料板12间由上导柱13连接,上导柱13外套有上模弹簧14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退料板12上设有整形箍6,所述的上模连接板11上固定安装有锥芯棒3,锥芯棒3的顶尖位于整形箍6的中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连接板11与退料板12间安装有行程限制柱4 ;
[0019]所述的下模2包括底座板21及上面板22,底座板21及上面板22间由下导柱23连接,下导柱23外套有下模弹簧24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上面板22上开设有定子定位槽25,定子定位槽25底部通过圆形通孔26贯通,底座板21上设有整形模7可穿插入定子定位槽25的通孔内滑动;
[0020]所述的上模弹簧14弹力小于下模弹簧24的弹力。
[0021]所述的上面板22表面设有若干鼎足5可支撑在上模I的退料板12上,所述的鼎足5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定子定位槽25外围。
[0022]所述的整形模7安装在底座板21中心的固定凸台51上。
[0023]所述的行程限制柱4为螺接固定在上模连接板11上的螺柱,旋转螺柱可调节其高度,以满足不同定子厚度的需要。
[0024]所述的行程限制柱4设置有两个,左右或前后对称安装在上模连接板上。
[0025]工作原理:请先参照专利号:201120357688.0,名称为一种电机定子初整模具。使用前,将上模安装在整形机8上的滑轨板81,下模安装在整形机的工作台82上。在整形时,将定子放置在定子定位槽内,启动设备,滑轨板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下滑动,锥芯棒3首先插入到定子内,当上模的退料板12与下模的鼎足接触时,由于上模弹簧的弹力要小于下模弹簧的弹力,所以退料板与上模连接板间的间距首先被压缩,此时整形箍6向内压缩将暴露在定子端面上的线圈整形。当退料板与上模连接板间的距离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上模连接板上的行程限位柱与退料板接触,固定两者间的相对距离,迫使退料板不在继续被压缩。
[0026]滑轨板继续向下运动,整形机的压力通过上模转加到下模的上面板22,压力迫使下模弹簧弹性变形,上面板12向下沉降,令定子模具下端面与整形模7接触,完成对定子的双面整形。该过程中,利用了上面板的沉降动作代替了传统技术中的整形模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向上运动的整形动作。
[002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整形模具除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初整模具外,该结构同样适用于终整模具,只需要将上模与下模使用的弹簧对调即可,及下模弹簧的弹力小于上模弹簧的弹力。在整形过程中,令下模先行动作,上模后运动即可。
[0028]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只需要向上模提供动力即可,上模向下运动时即可推动下模完成整形。避免传统技术需要分别向上模及下模提供动力推动其作整形运动,简化了整形机的结构及动力提供装置,降低模具的安装调试工序及工作时的能耗,提升设备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包括上模连接板(11)及退料板(12),上模连接板(11)与退料板(12)间由上导柱(13)连接,上导柱(13)外套有上模弹簧(14)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退料板(12)上设有整形箍(6),所述的上模连接板(11)上固定安装有锥芯棒(3),锥芯棒(3)的顶尖位于整形箍(6)的中心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连接板(11)与退料板(12)间安装有行程限制柱(4); 所述的下模(2)包括底座板(21)及上面板(22),底座板(21)及上面板(22)间由下导柱(23)连接,下导柱(23)外套有下模弹簧(24)支撑在其两者之间,所述的上面板(22)上开设有定子定位槽(25),定子定位槽(25)底部通过圆形通孔(26)贯通,底座板(21)上设有整形模(7)可穿插入定子定位槽(25)的通孔内滑动; 所述的上模弹簧(14)弹力小于下模弹簧(24)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面板(22 )表面设有若干鼎足(5 )可支撑在上模(I)的退料板(12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模(7)安装在底座板(21)中心的固定凸台(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程限制柱(4)为螺接固定在上模连接板(11)上的螺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程限制柱(4)设置有两个,左右或前后对称安装在上模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模具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鼎足(5)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定子定位槽(25)外围。
【文档编号】H02K15/00GK203589942SQ201320776961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罗世明 申请人:罗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