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和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09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和阵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和阵列。该装置包括前基座和后基座,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分别包括:用于与放置面接触的放置部,用于夹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U型夹持部,和与所述放置部和所述U型夹持部固接的支撑部,所述U型夹持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放置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反向设置,所述前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和所述后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共同限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容放空间,且所述放置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角度为90°~18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每个支撑装置采用插槽式结构,安装简便,电池组件能够方便快捷地安装在组件的前后基座之间。支撑装置阵列采用铺设的方式不会对安装面造成损坏。支架前后设有通风孔,能够减少高温对发电量的影响。
【专利说明】—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和阵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以太阳能的利用特别受到世人的青睐。太阳能作为清洁、安全、可持续并且可靠的能源,太阳能光伏(PV)系统正在迅速扩大其在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作为太阳能转换媒介的光伏(photovoltaic)电池和大面积光伏模块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引起了普遍关注。以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等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商业和住宅建筑物等设施中的广泛应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如薄膜太阳能光伏模板能够替换一些建筑构件,例如建筑物墙面、窗户等。
[0003]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板被用来安装在屋顶或大面积空旷区域表面,用于进行太阳能发电。特别是铺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组件,不但可以使建筑物的屋顶成为一座可独立运行或并网的小型发电站,产生人们可以方便使用的洁净电能,而且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建筑物内部的能耗。
[0004]太阳能电池板组 件是利用支架铺设在建筑物屋顶表面的。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要求既要能够保证太阳能电池板尽可能多地接触阳光,又要能够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而且安装方便,易于维护,整体稳定可靠。此外,还要尽可能地保证屋顶的完好性,尽量不要对屋顶的防水层造成破坏。目前能够满足用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支撑装置在保证尽可能多地接触阳光和尽可能提高屋顶覆盖率以及大面积铺设的安装简便性、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对屋顶,特别是比较薄的屋顶的保护性等方面的太阳能电池支架非常少见。
[0005]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撑装置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撑装置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及支撑装置阵列,以解决现有支撑装置案件复杂、稳定性差以及安全性低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前基座和后基座,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分别包括:
[0008]用于与放置面接触的放置部,
[0009]用于夹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U型夹持部,和
[0010]与所述放置部和所述U型夹持部固接的支撑部,
[0011]所述U型夹持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放置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反向设置,所述前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和所述后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共同限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容放空间,且[0012]所述放置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角度为90°?180°。
[0013]优选地,所述前基座的支撑部为第一 U型支撑部,所述前基座的放置部包括第一放置部和第二放置部,所述第一放置部和第二放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 U型支撑部的两端固接
[0014]优选地,所述后基座的支撑部为第二 U型支撑部,所述后基座的放置部包括第三放置部和第四放置部,所述第三放置部和第四放置部分别与所述第二 U型支撑部的两端固接
[0015]优选地,所述后基座包括结构对应的第一后基座和第二后基座,所述第一后基座和第二后基座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前基座宽度的二分之一。
[0016]优选地,所述如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闻度。
[0017]优选地,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的支撑部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通风口。
[0018]优选地,该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固接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的至少一个连接杆。
[0019]优选地,该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固接所述前基座和所述第一后基座第一连接杆以及用于固接所述前基座和所述第二后基座的第二连接杆。
[0020]优选地,所述连接杆包括加强筋。
[0021]优选地,所述前基座的放置部在远离其支撑部一侧形成有边缘,该边缘与其放置部之间的角度与所述后基座的放置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相同。
[0022]优选地,所述后基座的放置部在远离支其撑部一侧形成有边缘,该边缘与其放置部之间的角度与所述前基座的放置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相同。
[0023]优选地,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的放置部的尺寸以及放置部与支撑部的角度被设置为所述前基座与所述后基座可彼此叠置。
[0024]优选地,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的放置部宽度以及放置部与支撑部的角度和放置部与边缘的角度被设置为所述前基座与所述后基座可彼此叠置。
[0025]优选地,该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的U型夹持部内的绝缘衬垫层。
[0026]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该前基座两侧或后基座两侧的搭接装置。
[0027]优选地,所述搭接装置为插孔和卡扣。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阵列,该支撑装置阵列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支撑装置,相邻支撑装置的放置部叠置放置。
[0029]优选地,所述前后基座分别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搭接装置,相邻支撑装置通过搭接装置彼此搭接。
[0030]优选地,位于阵列端部的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挡风板。
[00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支撑装置采用插槽式结构,前后基座可采用分体式设计,便于拆卸、运输和安装,使电池组件能够方便快捷地安装在支撑装置的前后基座之间。支撑装置之间可采用前后压接、左右卡扣连接的方式组装成支撑装置的阵列,组装更加简便且阵列更加稳固可靠。这种阵列铺设的方式不会对安装面造成损坏。支撑装置的前后基座分别设有通风孔,便于电池组件的散热,可以减少高温对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电量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撑装置示意图;
[0035]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撑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0036]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夹持件示意图;
[0037]图4示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阵列示意图;
[0038]图5示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阵列侧视图;
[0039]图6示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阵列连接部位示意图;
[0040]图7示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阵列连接部位右视图;
[0041]图8示出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的挡风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前基座20和后基座30。前基座20和后基座30分别包括:用于与放置面接触的放置部23和33,用于夹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U型夹持部21和31,和与所述放置部和所述U型夹持部固接的支撑部22和32。U型夹持部的开口方向与放置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反向设置,放置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角度为90°?180°。在使用状态,前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和后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共同限定了太阳能电池板50的容放空间。前基座和后基座优选分别具有一体化结构,并优选具有相同的宽度。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装置,其中前基座20的支撑部为U型支撑部,其放置部包括与U型支撑部的两端固接的第一放置部和第二放置部。这种U型支撑部的结构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提供了空气流动的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并可减少整个支架的风阻。后基座包括具有相同或相应结构的第一后基座301和第二后基座302,第一后基座301和第二后基座302分别包括U型夹持部31、支撑部32和放置部33。第一后基座301和第二后基座302的宽度分别小于等于所述前基座20宽度的二分之一。具有分体式结构的后基座便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同时,当第一后基座301和第二后基座302的宽度分别小于前基座宽度的二分之一时,同样提供了空气流动空间以减少整个支撑装置的风阻。前基座和后基座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以便根据太阳能电池板具有最优的安装角度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能。
[0044]根据优选实施例,支撑装置还包括用于固接前基座和后基座的连接杆40。连接杆40将U型夹持部的开口对向布置的前基座和后基座连接在一起,前基座和后基座的U型夹持部的开口共同定义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将支撑装置设计为包括U型夹持部的插槽式结构,使前后基座可设计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支撑装置拆卸、运输和安装,可有效减小支撑装置的占地面积,降低了运输和存储成本。在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过程中,通过将电池组件容放在前后基座的U型夹持部之间,可方便快捷地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
[0045]如图3所示,前基座20和后基座30的每一 U型夹持部内优选安装有绝缘材料211,例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材料,用于牢固地固定太阳能电池组件。该绝缘材料在太阳能电池板受光侧的宽度不得挡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有效发电区域。安装时,支撑装置通过金属导体连接可靠接地,同时太阳能电池组件与支撑装置之间保持足够间距以及合适的绝缘材料厚度T,绝缘材料于夹持部的间隙G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背光侧绝缘材料的延伸长度L ;以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0046]图2所示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固接前基座和第一后基座的第一连接杆以及用于固接前基座和第二后基座的第二连接杆。为了使连接杆支撑更加牢固不易弯曲,在连接杆40的下部设有加强筋,如图7所示,包括加强筋的连接杆40的支撑装置具有较高的强度,适于使用中环境恶劣的环境中。
[0047]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前基座20的放置部还包括远离其支撑部一侧的边缘24,该边缘24与其放置部之间的角度优选与后基座放置部与其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相同。后基座30的放置部进一步包括远离其支撑部一侧的边缘34,该边缘34与其放置部之间的角度优选与前基座放置部与其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相同。优选地,前基座20和后基座30的放置部以及放置部与支撑部的角度和放置部与边缘的角度被设置为所述前基座20与所述后基座30可叠置在一起,反之亦然。如图4所示,支撑装置纵向阵列中的前一个支撑装置的后基座30叠置在后一个支撑装置的前基座20上,放置部上的边缘可以防止叠放后的支撑装置前后移动,使纵向两个组件叠放更加稳固。同时这种阵列结构可节约安装空间,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安装密度,如图4和图5所示。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前基座或后基座可包括分别位于该前基座两侧的例如插孔35和卡扣60的搭接装置,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该搭接装置的支撑装置可通过例如卡扣60和插口 35组装成安装支架阵列。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支撑装置在地面或屋顶放置时,不致因颠簸使电池板造成损坏,分别在前基座20的支撑部和后基座30的支撑部的下表面优选固定有弹性垫片。
[004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前基座20和后基座30上采用开有通风口 26的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此结构能够保证通风散热,不至于温度过高损毁电池。在多风和风速较高的地区,放置支架时还可以在放置部的表面上压置重物,例如水泥墩等。如图8所示,每一个阵列的两端的支撑装置,安装挡风板50,这样有效避免了支架系统受到侧面来风的震动威胁。
[0050]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前基座和后基座,所述如基座和后基座分别包括: 用于与放置面接触的放置部, 用于夹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U型夹持部,和 与所述放置部和所述U型夹持部固接的支撑部, 所述U型夹持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放置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反向设置,所述前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和所述后基座U型夹持部开口共同限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容放空间,且 所述放置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角度为90°~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的支撑部为第一U型支撑部,所述前基座的放置部包括第一放置部和第二放置部,所述第一放置部和第二放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 U型支撑部的两端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座的支撑部为第二U型支撑部,所述后基座的放置部包括第三放置部和第四放置部,所述第三放置部和第四放置部分别与所述第二 U型支撑部的两端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座包括结构对应的第一后基座和第二后基座,所述第一后基座和第二后基座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前基座宽度的二分之一 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的支撑部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通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固接所述前基座和所述后基座的至少一个连接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固接所述前基座和所述第一后基座第一连接杆以及用于固接所述前基座和所述第二后基座的第二连接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加强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的放置部在远离其支撑部一侧形成有边缘,该边缘与其放置部之间的角度与所述后基座的放置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基座的放置部在远离支其撑部一侧形成有边缘,该边缘与其放置部之间的角度与所述前基座的放置部与支撑部之间的角度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的放置部的尺寸以及放置部与支撑部的角度被设置为所述前基座与所述后基座可彼此叠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的放置部宽度以及放置部与支撑部的角度和放置部与边缘的角度被设置为所述前基座与所述后基座可彼此叠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前基座和后基座的U型夹持部内的绝缘衬垫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位于该前基座两侧或后基座两侧的搭接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装置为插孔和卡扣。
17.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装置阵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装置阵列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支撑装置,相邻支撑装置的放置部叠置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支撑装置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基座分别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搭接装置,相邻支撑装置通过搭接装置彼此搭接。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支撑装置阵列,其特征在于,位于阵列端部的支撑装置进一步包括挡风板。
【文档编号】H02S20/23GK203788222SQ20142020199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4日
【发明者】周捷三, 周林, 李承佳, 冯武平 申请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