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7641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是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太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运行及其相应的保护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1307597 Y公开了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边框结构。这种结构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保护装置,无法有效的避免震动对电池组件的损坏,以及不能有效的削弱背风对电池组件稳定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保护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的避免了震动对电池组件的损坏,并且有效的削弱了背风对电池组件稳定性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保护装置,包括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所述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两个侧壁分别固定有若干半球形橡胶块,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两个侧壁均开有若干圆形螺纹通孔,圆形螺纹通孔内设置有绝缘手旋螺栓,绝缘手旋螺栓末端固定有矩形橡胶块,第一矩形凹槽内部底面固定有橡胶减震垫,左边框和右边框外侧面均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左边框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一金属支架和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支架铰接连接,右边框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二金属支架和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金属支架铰接连接,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依次首尾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半球形橡胶块中央开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固定有弹簧,弹簧末端固定有圆柱形橡胶块。

作为优选,所述下边框的底部开有若干矩形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下边框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可以方便的嵌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两个侧壁分别固定有若干半球形橡胶块,半球形橡胶块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形变,可以有效的削减由于正面风和背风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冲击震动作用。半球形橡胶块中央开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内固定有弹簧,弹簧可以使半球形橡胶块在受外力的作用形变后快速的恢复,增强了其减震效果,同时延缓了半球形橡胶块的老化,增长了其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弹簧末端固定有圆柱形橡胶块,圆柱形橡胶块有效的避免了弹簧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接接触,有效的保护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增大了半球形橡胶块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接触面积,防止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横向滑动。第一矩形凹槽内部两个侧壁均开有若干圆形螺纹通孔,圆形螺纹通孔内设置有绝缘手旋螺栓,通过绝缘手旋螺栓可以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有效的紧固。由于每个绝缘手旋螺栓相互独立设置,所以通过调节每一个独立的绝缘手旋螺栓的紧固程度,可以避免由于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和下边框的不平整造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边缘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进一步的,绝缘手旋螺栓末端固定有矩形橡胶块,矩形橡胶块不仅可以配合半球形橡胶块削减外界的冲击震动作用,还可以配合圆柱形橡胶块有效的防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横向滑动。第一矩形凹槽内部底面固定有橡胶减震垫,橡胶减震垫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嵌入第一矩形凹槽的过程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边缘与第一矩形凹槽内部底面的刚性接触,有效的保护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不被损坏。左边框和右边框外侧面均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第二矩形凹槽在背风的冲击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将部分背风冲击力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力,有效的提高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防止背风冲击的能力,增强了其稳定性。左边框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一金属支架和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支架铰接连接,右边框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二金属支架和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金属支架铰接连接,第一金属支架和第二金属支架可以有效的防止正面风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冲击作用。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风力的大小调节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长度,从而改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削减正面风和背风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冲击作用。下边框的底部开有若干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可以将下边框内部的积水顺利排出,有效的保护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边缘不被雨水浸泡和侵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矩形凹槽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边框底部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支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支架的结构图。

图中:1、左边框;2、右边框;3、上边框;4、下边框;5、第一矩形凹槽;6、半球形橡胶块;7、圆形螺纹通孔;8、绝缘手旋螺栓;9、矩形橡胶块;10、橡胶减震垫;11、第二矩形凹槽;12、翅片;13、第一金属支架;14、第一伸缩杆;15、第二金属支架;16、第二伸缩杆;17、圆形通孔;18、弹簧;19、圆柱形橡胶块;20、矩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下边框4,所述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下边框4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5,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两个侧壁分别固定有若干半球形橡胶块6,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两个侧壁均开有若干圆形螺纹通孔7,圆形螺纹通孔7内设置有绝缘手旋螺栓8,绝缘手旋螺栓8末端固定有矩形橡胶块9,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底面固定有橡胶减震垫10,左边框1和右边框2外侧面均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11,左边框1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一金属支架13和第一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支架13铰接连接,右边框2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二金属支架15和第二伸缩杆16,第二伸缩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金属支架15铰接连接,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下边框4依次首尾焊接连接。本实施例中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下边框4均开有第一矩形凹槽5,可以方便的嵌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两个侧壁分别固定有若干半球形橡胶块6,半球形橡胶块6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形变,可以有效的削减由于正面风和背风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冲击震动作用。半球形橡胶块6中央开有圆形通孔17,圆形通孔17内固定有弹簧18,弹簧18可以使半球形橡胶块6在受外力的作用形变后快速的恢复,增强了其减震效果,同时延缓了半球形橡胶块6的老化,增长了其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弹簧18末端固定有圆柱形橡胶块19,圆柱形橡胶块19有效的避免了弹簧18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接接触,有效的保护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增大了半球形橡胶块6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接触面积,防止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横向滑动。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两个侧壁均开有若干圆形螺纹通孔7,圆形螺纹通孔7内设置有绝缘手旋螺栓8,通过绝缘手旋螺栓8可以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有效的紧固。由于每个绝缘手旋螺栓8相互独立设置,所以通过调节每一个独立的绝缘手旋螺栓8的紧固程度,可以避免由于左边框1、右边框2、上边框3和下边框4的不平整造成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边缘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进一步的,绝缘手旋螺栓8末端固定有矩形橡胶块9,矩形橡胶块9不仅可以配合半球形橡胶块6削减外界的冲击震动作用,还可以配合圆柱形橡胶块19有效的防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横向滑动。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底面固定有橡胶减震垫10,橡胶减震垫10可以有效的防止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嵌入第一矩形凹槽5的过程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边缘与第一矩形凹槽5内部底面的刚性接触,有效的保护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不被损坏。左边框1和右边框2外侧面均开有若干第二矩形凹槽11,第二矩形凹槽11在背风的冲击作用下,可以有效的将部分背风冲击力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力,有效的提高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防止背风冲击的能力,增强了其稳定性。左边框1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一金属支架13和第一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一金属支架13铰接连接,右边框2背面分别铰接有第二金属支架15和第二伸缩杆16,第二伸缩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金属支架15铰接连接,第一金属支架13和第二金属支架15可以有效的防止正面风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冲击作用。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风力的大小调节第一伸缩杆14和第二伸缩杆16的长度,从而改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削减正面风和背风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冲击作用。下边框4的底部开有若干矩形通孔20,矩形通孔20可以将下边框4内部的积水顺利排出,有效的保护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边缘不被雨水浸泡和侵蚀。

另外,本实施例中左边框1、右边框2和上边框3的外侧面均固定有若干翅片12,翅片12垂直于外侧面固定。翅片12可以增大左边框1、右边框2和上边框3与外部气流的接触面积,并结合外部气流的流动,可以有效的降低左边框1、右边框2和上边框3内部的温度,有效的延缓半球形橡胶块6、圆柱形橡胶块19和橡胶减震垫10的老化速度。同时,还可以配合左边框1和右边框2设置的第二矩形凹槽11将部分背风冲击力分解为垂直向下的力,有效的提高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板防止背风冲击的能力,增强了其稳定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弹簧、翅片和绝缘手旋螺栓等器件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