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组定子和定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56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组定子和定子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绕组定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定子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构成,定子有独立的绕组结构,绕组由高强度绕组漆包线绕成,转子内有永久磁钢,定子绕组与外电源连接,在外电源电流通过时该电流与转子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而驱动转子旋转。

如图1所示,定子铁芯4由多个铁芯叠片组成,定子铁芯4的内部形成有放射状的多个线槽,在线槽的内部缠绕着绕组(未图示)。为了起到绕组和定子铁芯4之间的绝缘,槽底绝缘纸2、前端绝缘板1、后端部绝缘板5和槽楔3配合装配在定子铁芯4上。

上述定子铁芯的缺陷是,以上结构,1、槽底绝缘纸采用行业通用的聚脂薄膜纸,成形较为困难,不能完全贴附在定子的槽孔内,绕线时会出现槽底纸走位、变形的现象;2、槽底绝缘纸较软较薄,定子槽内的毛刺易刺穿绝缘纸,经常会出现绕组击穿不良、电机烧机的现象。综上,上述定子铁芯的绝缘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绕组定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子铁芯绝缘的可靠性不高这一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绕组定子的技术方案包括:

定子铁芯和绝缘架;所述定子铁芯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绕线槽,所述绝缘架包括可插设在所述绕线槽的槽底绝缘件,以及与所述槽底绝缘件相连且可覆盖在所述定子铁芯表面的上、下绕线架。

优选的,所述上绕线架上设有端子盒,所述端子盒内设置有与所述定子绕组引出线连接的端子。

优选的,所述端子盒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一个V型槽,其中所述V型槽的外侧设有供所述定子绕组引出线固定的卡勾。

优选的,所述端子盒上还设有凸台,所述定子绕组引出线穿过所述凸台后固定在所述卡勾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包括上述所述的绕组定子。

优选的,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引出线盖组件、端盖组件和配电盘组件,所述引出线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所述配电盘组件和所述绕组定子依次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电盘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上隔电板、接线板和下隔电板,所述接线板上焊接有插片端子。

优选的,所述接线板上设有定位槽,所述下隔电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柱,当所述定位柱嵌入所述定位槽时,所述下隔电板与所述接线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隔电板上设有用于卡入所述下隔电板的倒钩。

优选的,所述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端子分别与所述引出线盖组件的端子和所述绕组定子的端子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绕组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绝缘架;定子铁芯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绕线槽,绝缘架包括可插设在绕线槽内的槽底绝缘件,以及分别与槽底绝缘件相连且可覆盖在定子铁芯表面的上、下绕线架,槽底绝缘件的形状与绕线槽的形状吻合,与绕线槽的内壁相贴合,两者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充分接触,保证绝缘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绕组定子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的绝缘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绕组定子的整体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绕组定子的端子盒的放大图;

图6为与图5所述的绕组定子的端子盒配合使用的端子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的配电盘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的配电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11为配电盘组件的插片端子与绕组定子的端子的配合使用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的引出线盖组件的结构图;

图13为引出线盖组件的蝶形端子的结构图;

图14为配电盘组件的插片端子与蝶形端子的配合使用图;

图15为插片端子、蝶形端子与绕组定子的端子三者配合结构图;

图16为插片端子、蝶形端子与绕组定子的端子三者配合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绕组定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子铁芯绝缘的可靠性不高这一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绕组定子的技术方案包括:

定子铁芯4和绝缘架;定子铁芯4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绕线槽,绝缘架包括可插设在绕线槽的槽底绝缘件16,以及分别与槽底绝缘件16相连且可覆盖在定子铁芯4表面的上绕线架8、下绕线架7。

如图2和图3所示,绝缘架包括上绕线架8、下绕线架7、槽底绝缘件16,槽底绝缘件16分别与上绕线架8、下绕线架7为一体结构,上绕线架8、下绕线架7与定子铁芯4配合部分的设计,首先满足电机性能设计的要求,槽底绝缘件16的数量与绕线槽的数量相同且槽底绝缘件16的形状与绕线槽的形状吻合,槽底绝缘件16与绕线槽的内壁相贴合使得两者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可充分接触,同时槽底绝缘件16设计一定的厚度,保证绝缘强度的要求。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上绕线架8上设有用于固定定子绕组引出线的端子盒6,端子盒6为立方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上绕线架8上所设计的端子盒6,是依据供应商提供的标准的端子结构所设计的,选用的端子17为标准矩形端子。

端子盒6中间有固定连接定子绕组引出线的凸台612、位于端子盒6的侧壁上的V型槽611,其中V型槽611可设为二个,分别位于端子盒6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与定子绕组引出线(如铜线)连接的端子17放置在端子盒6内,由于定子绕组引出线比较细小,定子绕组引出线通过端子17上的缝隙171后固定在端子盒6的V型槽611外侧的卡钩613内,使得定子绕组引出线保持直线与凸台612紧贴。

端子17通过端子上的倒扣172固定在端子盒6上,端子17在压入端子盒6时,为确保定子绕组引出线不移位,端子17通过其上的缝隙171对定子绕组引出线定位并卡入卡勾172,并通过缝隙171对如定子绕组引出线的绝缘层进行刺穿破皮,使得端子17与位于卡勾172的定子绕组引出线连接导通。

请参阅图7至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图2至图6提及的绕组定子,定子组件还包括引出线盖组件9、端盖组件10和配电盘组件11,引出线盖组件9、端盖组件10、配电盘组件11和绕组定子依次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配电盘组件11由上隔电板12、下隔电板15、接线板13、插片端子14组成,插片端子14焊接在接线板13的电路上,接线板13放置在上隔电板12、下隔电板15中间,接线板13上定位槽131与下隔电板15上的定位柱151对准,使得接线板13与下隔电板15固定;上隔电板12上的倒钩121与下隔电板15扣紧,使得下隔电板15、接线板13及上隔电板12组合成一体,形成完整的一个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接线板13可为单档接线板或多档接线板,具体不做限定。

如图11所示,配电盘组件11上的插片端子一端与绕组定子的端子17连接,绕组定子通过插片端子14与接线板13连接导通。

如图12、图13所示,引出线盖组件9由引出线盖911、电源引线912、端子913、引出线护套914组成。电源引线912固定设置在端子上,选用端子913可为蝶形端子,通过端子压入端子盒内。

另外,如图14所示,配电盘组件11的接线板13上的插片端子14的另一端与引出线盖组件9的蝶形端子913固定连接,从而与电源引线912连接导通。

如图15、图16所示,插片端子14分别与矩形端子17,、蝶形端子913连接,从而将定子绕组引出线18与电源引线912连接导通,形成有效的电路

相对于现有工序即绕线→装接线板→焊引线→入端盖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定子组件生产时,绕线、装配电盘组件、引线盖组件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同时进行,互相不影响各自作业工序。最后将这些模块组装在一起,这样可以使用自动化作业和标准化作业,节省作业时间,缩短了生产周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