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0063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敷设施工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缆敷设中,在架空电缆的末端,需要将电缆4在绝缘瓷辘6上环绕360度之后,以铜扎线5绑扎固定(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绑扎电缆的工作由现场的作业人员手工处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存在明显缺陷,即单凭作业人员的双手很难将两股电缆捏紧并绑扎,特别是对于线径较大的电缆,即使两个作业人员一起操作(一个人捏紧电缆,另一个人绑扎),依然很难绑扎牢固(如图2所示),两股电缆间存在空隙7,难以固定。由于单凭作业人员的双手很难将两股电缆4捏紧并绑扎,所以在绑扎过程中,作业人员通常会用力拉扯铜扎线5,以使两股电缆4贴近靠拢(如图3所示)。但是,拉扯铜扎线5的过程中,较细的铜扎线5很容易割破电缆4的绝缘表皮,并勒进电缆4中,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钳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该装置可以帮助现场的作业人员方便的将电缆末端夹紧,方便绑扎。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包括:夹棍两根、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

所述第一套件上设有供两根夹棍分别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待绑扎电缆的直径的两倍;

所述第二套件上设有一个供一根夹棍穿过的第三通孔和一个卡扣另一根夹棍的一卡口。

其中,所述夹棍的一端设有防止所述夹棍从所述第一套件中脱落的突起。

其中,所述夹棍为绝缘瓷辘的固定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可以帮助现场的作业人员方便的将电缆末端夹紧,方便绑扎,单人即可完成整个绑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缆末端绑扎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缆末端绑扎不牢固时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通过用力拉扯铜扎线使两股电缆贴近靠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套件;2--第二套件;31、32--夹棍;4--电缆;

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1—卡口;

5—铜扎线;6--绝缘瓷辘;7--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可以帮助现场的作业人员方便的将电缆末端夹紧,方便绑扎,单人即可完成整个绑扎操作。

参见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包括:

两根夹棍31、32,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

所述第一套件1上设有供两根夹棍31、32分别穿过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待绑扎电缆4的直径的两倍。第二套件2上设有一个供一根夹棍31穿过的第三通孔23和一个卡扣另一根夹棍32的一卡口21。

进一步的,所述夹棍31、32的一端设有防止所述夹棍从所述第一套件中脱落的突起。优选的,所述夹棍31、32为绝缘瓷辘的固定轴。

参见图5和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信息提供的电缆末端绑扎辅助装置在使用时,先将两根夹棍31、32分别穿过第一套件1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以第一套件1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将待绑扎电缆4的两端夹紧并拢;而后将一根夹棍31穿过第二套件2的第三通孔,并将另一根夹棍32卡扣在第二套件2的一卡口中。此时,两根夹棍31、32,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形成以框形约束结构,将待绑扎电缆4的两端夹紧并拢,无需现场作业人员在额外施加外力,而可以腾出双手,在图中虚线框所示区域用铜扎线进行绑扎固定操作,十分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配套使用,第一套件1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套件2上第三通孔与卡口的间距可以有多种尺寸,根据现场需要夹紧绑扎的电缆线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第一套件1和第二套件2。而本实用新型中夹棍31、32采用为绝缘瓷辘的固定轴可以极大的方便现场作业人员携带本装置,因为绝缘瓷辘的固定轴在施工现在随处可见,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就地取用,日常只携带几套不同尺寸的套件即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