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05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具体涉及一种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技术也被称为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装置都整合一起到轮毂内,得以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为简化。

目前电动车、独轮车等代步工具所应用的轮毂电机为了适应车轮大小,其电机直径普遍设计为接近轮径,否则无法提供足够的扭矩驱动车轮。以14、16寸轮毂电机为例,电机直径就接近轮毂内径,但实际电机内部空间是空旷的,线圈绕组和线厄并没有填满电机,其尺寸相当于同高的小型电机,只是在外围绕一圈,电机中部除去线厄支架所占用的空间,还剩下一个较大的空间是浪费的。

此外,现有的中大型轮毂电机普遍存在重量较大,空间占用较大,而小型代步工具几乎绝大部分空间就是被轮毂电机占据,再配上控制器和电池组,就会让产品变得很臃肿(如电动独轮车和平衡车),配套电机电线和电源线过长,造成电损耗和发热,而且过长的布线也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电线磨损、短路等,例如电动摩托和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包括:电机轴、分别设于轮胎两侧的辐式电机盖、设于所述轮胎内的转子、带有绕线组的定子以及绕线组支架,所述绕线组支架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并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辐式电机盖和轮胎通过轴承与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带有绕线组的定子设于所述转子的内圈中,并套设于所述绕线组支架的外圈上,

该轮毂电机还包括电机控制板和电池组,所述绕线组支架包括一两端密闭的筒状主体,所述筒状主体的内部至少分隔成电机控制板仓和电池仓,所述筒状主体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并与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筒状主体的外周面形成用于固定所述定子的定子基座,所述电机控制板仓用于安装电机控制板,所述电池仓用于安装电池组。

优选的,所述筒状主体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定子基座盖,从而使得所述筒状主体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优选的,所述筒状主体的内部是还设置散热仓,所述散热仓内设置有散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扇或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该些电池排列形成半环形结构,所述电池仓的形状与所述电池组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电机控制板采用半环形结构,所述电机控制板仓的形状与所述电机控制板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筒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主动散热的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集成电机控制板和电池组设计在的电机内,可以大大地减少产品的尺寸。同时,本实用新型增加设计自由度,不用考虑电机控制板和电池组的布置,从而解决了所有的驱动问题,只需配上车身、转向轮和速度控制器就能出成品,而对于电动独轮车则是配上踏板就出成品,因而减少了组装的步骤,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

2)因为绕线组、电机控制板和电池组都集成在电机内部,电源线则可以控制到最短,将电传输损耗减至最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电源线过长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和技术要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功能一体轮毂电机,包括:电机轴1、分别设于轮胎K两侧的辐式电机盖3、设于轮胎K内的转子6、带有绕线组4的定子5以及绕线组支架7,绕线组支架7套设于电机轴1上并与电机轴1固定连接,辐式电机盖3和轮胎K通过轴承2与电机轴1连接,带有绕线组4的定子5设于转子6的内圈中,并套设于绕线组支架7的外圈上;

该轮毂电机还包括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绕线组支架7包括一两端密闭的筒状主体,筒状主体的内部至少分隔成电机控制板仓71和电池仓72,筒状主体套设于电机轴1上并与电机轴1固定连接,筒状主体的外周面形成用于固定定子5的定子基座73,电机控制板仓71用于安装电机控制板8,电池仓72用于安装电池组9。该轮毂电机与车轮K连接,具体的转子6设于车轮的内圈内。

优选的,筒状主体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定子基座盖10,从而使得筒状主体的内部形成密闭空间,以形成保护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避免其脱出,同时,避免异物等进入而污染或损害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

优选的,筒状主体的内部是还设置散热仓74,散热仓74内设置有散热装置。进一步的,散热装置可以采用散热风扇或散热片,当然也不限于散热风扇或散热片。

优选的,电池组9包括多个电池,该些电池排列形成半环形结构,电池仓72的形状与电池组9的形状相匹配。当然,电池组9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以适应产品设计需求,相应地,电池仓72随电池组9的形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优选的,电机控制板8采用半环形结构,电机控制板仓71的形状与电机控制板8的形状相匹配。当然,电机控制板8可以设计成不规则形状以适应产品设计需求,相应地,电机控制板仓71随电机控制板8的形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

优选的,筒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主动散热的屯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要点是:利用轮毂电机内绕线组4和电机轴1之间中部空间集成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因绕线组4与绕线组支架7和电机轴1是固定的,而旋转的是转子6、轮胎K和辐式电机盖3,所以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可以安装在绕线组支架7内的,故而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组支架7可以设计为筒状结构,即类似轮毂盖的构造,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然后将电池组9和电机控制板8放置其中,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产品的尺寸。同时,本实用新型增加设计自由度,不用考虑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的布置,从而解决了所有的驱动问题,只需配上车身、转向轮和速度控制器就能出成品,而对于电动独轮车则是配上踏板就出成品,因而减少了组装的步骤,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

电机、电机控制板8以及电池组9都会发热,且三者均有各自的工作温度区间,尤其,电池对温度最为敏感,且工作温度区间最窄,而将此三者集成在同一个空间里,散热就尤其重要,而轮毂电机作为一个旋转做工的一个载体,可以设计旋转的辐式电机盖增加屯片主动散热,而内部则利用多余的空间放置散热风扇或追加散热片等措施实现电机内的热量散发。

此外,因为绕线组4、电机控制板8和电池组9都集成在电机内部,电源线则可以控制到最短,将电传输损耗减至最低,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电源线过长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