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109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尤其涉及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具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花园泵都采用交流电感应电机,而感应电机普片效率只有60%以下,电机转速受电源频率限制最高为3000转/分。采用直流电机,电机效率为80%以上,且电机转速取决于换向器的极对数,所以直流电机转速将比同类感应电机高很多,这样特大幅度提高了水泵的效率。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其包括水力部分、电机部分以及机壳,其中所述水力部分和电机部分收容在机壳内,所述电机部分为直流电机,所述水力部分包括射流管、导流盘、叶轮、机械密封,所述机械密封套设在电机部分的前端,所述叶轮位于机械密封的前方且套设在电机部分的前端,所述导流盘设置在叶轮的前方,所述射流管位于导流盘的前方且与导流盘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在原有感应电机的产品上通过修改电机前盖结构,使之能安装直流串激电机。由于采用直流电机,该产品斗将可以匹配不同电源,可用36V电池供电,也可用太阳能电池组供电。产品能适用于没有交流电源,且需要使用水泵的场所。机械密封使得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电机前支架、转子、定子以及电机后支架,所述转子和定子设置在电机前支架和电机后支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设置在转子和电机前支架之间的前轴承和骨架密封,所述骨架密封位于前轴承的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设置于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换向器。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后支架与定子之间的后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后支架后端的碳刷座。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设置碳刷座上的碳刷。

进一步地,所述水力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碳刷座上的碳刷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内设有若干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和转子同轴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中水力部分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100,其包括水力部分10、电机部分40以及机壳50。

所述水力部分10和电机部分40收容在机壳50内,所述电机部分40为直流电机。所述水力部分10包括射流管11、导流盘12、叶轮13、机械密封14,所述机械密14封套设在电机部分40的前端,所述叶轮13位于机械密封14的前方且套设在电机部分40的前端,所述导流盘12设置在叶轮13的前方,所述射流管11位于导流盘12的前方且与导流盘12相连接。

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电机前支架15、转子16、定子17以及电机后支架18,所述转子16和定子17设置在电机前支架15和电机后支架18之间。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设置在转子16和电机前支架15之间的前轴承19和骨架密封21,所述骨架密封21位于前轴承19的前方。

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设置于转子16和定子17之间的换向器22。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后支架18与定子17之间的后轴承23。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设置在电机后支架18后端的碳刷座24。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设置碳刷座24上的碳刷25。所述水力部分10还包括设置在碳刷座24上的碳刷弹簧26。所述定子17内设有若干磁铁27。所述定子17和转子16同轴设置。

水泵工作原理:产品通过36V电池或太阳能提供的电源给电机的碳刷供电,碳刷弹簧安装在碳刷架上,由碳刷弹簧始终推动碳刷接触电机转子上的换向器。换向器连接转子绕组,由于电机相位变化的磁场与定子上磁铁磁场产生的相位角带动电机提转。电机带动叶轮转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泵具有吸水功能。为避免水泵的机械密封泄露导致水有可能进到电机内的现象,在电机上增如了骨架密封来防止泄露造成的水进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在原有感应电机的产品上通过修改电机前盖结构,使之能安装直流串激电机。由于采用直流电机,该产品斗将可以匹配不同电源,可用36V电池供电,也可用太阳能电池组供电。产品能适用于没有交流电源,且需要使用水泵的场所。机械密封使得花园泵使用直流电机结构的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