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调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878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调速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在当今的社会中随处可见,目前电机转速的调节往往是通过调节可控硅整流器不同档位,从而对电机的转速进行调节。其不足之处在于:当电机加载后,电机的转速会有很明显的下降,因此难以达到预设的电机转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电机转速调节更加准确的电机调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调速装置,包括有用于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有可控硅整流器,所述的可控硅整流器与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有用于测量流入电机电流大小的第一电流传感器,所述的第一电流传感器电信号连接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控制器通电,操作人员根据需要给控制器设置电流大小,控制器根据预设值调节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相位角,来改变流过可控硅整流器的电流大小,从而调节电机的转速,当电机加载后,转速变慢,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到流入电机的电流变大,第一电流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根据信号适当的加大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相位角,来提高电机两端的电压,调节电机因负载变大而下降的转速,当电机的负载减少时,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到流入电机的电流变小,第一电流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根据信号适当的减小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相位角,来降低电机两端的电压,调节电机因负载变小而升高的转速。

为了便于对电机的转速进行线性的调节,使电机的转速更加平滑的过渡,该装置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与电机转速相对应电流大小的电位器,所述的电位器电连接有用于测量通过电位器电流大小的第二电流传感器,所述的第二电流传感器与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为了更加有效、精确的测量电流的大小,所述的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都包括有磁环套,所述的磁环套内设置有磁环,所述磁环上缠绕有线圈,所述的磁环内设置有与线圈电连接的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的管脚穿过磁环套,霍尔元件将反馈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为了便于更加精确的控制电机转速,所述的电位器采用3296W多圈电位器。

为了使该装置运行的更加可靠,所述的可控硅整流器采用盐城市亚泰整流器设备厂的KGDX系列可控硅整流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第一电流传感器的存在,当电机上的负载发生增加或减少,电机转速从而减缓或加快,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到流入电机的电流变大或减小后,第一电流传感器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上,控制器根据信号适当的加大或减小可控硅整流器的导通相位角,来提高或降低电机两端的电压,调节电机因负载变化而改变的转速,同时当电机上的负载过大时,电流过高,第一电流传感器可有效地反馈信号从而对电机上的电流进行补偿,防止电机因过流而烧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源,2控制器,3可控硅整流器,4电机,5第一电流传感器,6电位器,7第二电流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为一种电机调速装置,包括有用于控制电机4转动的控制器2,控制器2电连接有可控硅整流器3,可控硅整流器3与电机4电连接,电机4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有用于测量流入电机电流大小的第一电流传感器5,第一电流传感器5电信号连接有控制器2,为了便于对电机的转速进行线性的调节,使电机的转速更加平滑的过渡,该装置还包括有用于调节与电机转速相对应电流大小的电位器6,电位器6电连接有用于测量通过电位器6电流大小的第二电流传感器7,第二电流传感器7与控制器2电信号连接,为了更加有效、精确的测量电流的大小,第一电流传感器5和第二电流传感器7都包括有磁环套,磁环套内设置有磁环,磁环上缠绕有线圈,磁环内设置有与线圈电连接的霍尔元件,霍尔元件的管脚穿过磁环套,霍尔元件将反馈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

工作时,电源1给电位器6和控制器2供电,操作人员根据需要控制流过电位器6的电流大小,第二电流传感器7及时检测流过电位器6的电流大小,第二电流传感器7将电流大小的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2上,控制器2根据第二电流传感器7的电信号调节可控硅整流器3的导通相位角,来改变流过可控硅整流器3的电流大小,从而调节电机4的转速,当电机加载后,转速变慢,第一电流传感器5检测到流入电机的电流变大,第一电流传感器5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2上,控制器2根据信号适当的加大可控硅整流器3的导通相位角,来提高电机两端的电压,调节电机因负载变大而下降的转速,当电机的负载减少时,第一电流传感器5检测到流入电机的电流变小,第一电流传感器5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2上,控制器2根据信号适当的减小可控硅整流器3的导通相位角,来降低电机两端的电压,调节电机因负载变小而升高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