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541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



背景技术:

机器人采用可充自带式蓄电池组供电,电量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一旦电量耗尽,就必须给予机器人充电,目前,一些机器人与充电桩采用插接方式进行充电,即在机器人的一端设置有插头或者插座,在充电桩上设置有对应的插座或者插头,需要充电时,将插头和插座对接后可以进行充电。

机器人在充电时,人们如果出现误操作,机器人就会移动起来并对充电桩造成损坏,同时一个充电桩只能一对一充电,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机器人在充电时,人们如果出现误操作,机器人就会移动起来并对充电桩造成损坏,同时一个充电桩只能一对一充电,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绕线辊、垂直驱动电机和滑动杆,所述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电源插头,且电源插头通过导线与充电头电性连接,所述绕线辊位于充电桩本体内部,且绕线辊表面缠绕有导线,所述绕线辊的左端与充电桩本体间为活动连接,且绕线辊的左端通过弹力弹簧与充电桩本体相连接,所述垂直驱动电机通过垂直驱动丝杆分别连接有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所述滑动杆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内穿过。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有滑动槽、左滑门和右滑门,且左滑门和右滑门的上下端位于滑动槽内。

优选的,所述左滑门和右滑门的宽度之和等于“L”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充电头两侧的充电桩本体上设置有取出槽,且取出槽呈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升降高度范围为滑动杆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的横截面呈十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设置有呈十字状托架,在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时,人们将机器人移动至十字状托架上,十字状托架可以在垂直驱动电机带动下垂直上升,从而就可以将机器人托离地面,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人们误操作导致机器人移动对充电桩造成损坏,同时可以对两台机器人进行同时充电,实用性强,取出槽呈半圆形,这样能够便于人们将充电头取出,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俯视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充电桩本体,101、滑动槽,102、左滑门,103、右滑门,104、取出槽,2、电源插头,3、导线,4、绕线辊,5、弹力弹簧,6、充电头,7、垂直驱动电机,8、垂直驱动丝杆,9、第一托架,10、第二托架,11、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滑动槽101、左滑门102、右滑门103、取出槽104、电源插头2、导线3、绕线辊4、弹力弹簧5、充电头6、垂直驱动电机7、垂直驱动丝杆8、第一托架9、第二托架10和滑动杆11,充电桩本体1上设置有电源插头2,充电桩本体1包括有滑动槽101、左滑门102和右滑门103,且左滑门102和右滑门103的上下端位于滑动槽101内,左滑门102和右滑门103的宽度之和等于“L”的长度,人们在不使用时,将左滑门102和右滑门103合上,就可以将充电头6保护起来,可以延长充电头6使用寿命,而上述的电源插头2通过导线3与充电头6电性连接,充电头6两侧的充电桩本体1上设置有取出槽104,且取出槽104呈半圆形,绕线辊4位于充电桩本体1内部,且绕线辊4表面缠绕有导线3,绕线辊4的左端与充电桩本体1间为活动连接,且绕线辊4的左端通过弹力弹簧5与充电桩本体1相连接,垂直驱动电机7通过垂直驱动丝杆8分别连接有第一托架9和第二托架10,滑动杆11从第一托架9和第二托架10内穿过,第一托架9和第二托架10的升降高度范围为滑动杆11的长度,可以使第一托架9和第二托架10工作时更加平稳,结构合理,第一托架9和第二托架10的横截面呈十字状。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小型机器人用充电桩时,先对该装置进行一个简单的结构了解,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充电时,将机器人移动至第一托架9或第二托架10上,使用电源插头2接通电源,并使垂直驱动电机7开始工作,垂直驱动电机7通过垂直驱动丝杆8带动第一托架9或第二托架10上升,第一托架9或第二托架10顺着滑动杆11上升的同时将机器人托离地面,同时通过取出槽104将充电头6取出,拉动导线3将充电头6与机器人上的充电座对接之后就可以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在弹力弹簧5的作用下,绕线辊4自动转动并将导线3缠绕起来,这样就可以防止导线3过长将人们绊倒,这就是该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