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0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母线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



背景技术:

母线槽是指由铜、铝母线柱构成的一种封闭的金属装置,用来为分散系统各个元件分配较大功率。

母线槽是由美国开发出来的,称之为“Bus-Way-System”的新的电路方式,它以铜或铝作为导体、用非烯性绝缘支撑,然后装到金属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导体。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尤其是众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的出现,如今在高屋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线方式;作为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且由于大楼、工厂等各种建筑电力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使用原来的电路接线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时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当要变更配电系统时,要使其变简单一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线槽的话,非常容易就可以达到目的,另外还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美观。

母线槽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了母线槽两端部连接处及分线口插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在母线槽中使用了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

母线槽特点是具有系列配套、商品性生产、体积小、容量大、设计施工周期短、装拆方便、不会燃烧、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电设备越来越多,用电量急剧增加,而对母线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之前的空气绝缘性母线槽到密集型母线槽,使母线槽更加紧凑,而又要使母线槽更加耐用,因此母线槽的散热成为影响母线槽寿命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的母线槽的散热问题比较严重,散热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其结构简单,利用本身的结构构造来形成良好的散热空间,创造散热环境,从而使内部电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其中,包括顶板、下盖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下盖板进行垂直连接而形成一个用于收容电缆线的收容空间;所述顶板包括第一弧形部和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下盖板包括第二弧形部和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弧形部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侧板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一连接部、第一锯齿形部、第三弧形部、第二锯齿形部、第二连接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内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进行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锯齿形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锯齿形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弧形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锯齿形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锯齿形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内端进行垂直连接,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弧形部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弧形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进行贴面焊接,所述第四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进行贴面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弧形部的弧度为π/6~π/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上设置有2~5个弧形凸部,所述弧形凸部为向外突出,所述弧形凸部的弧度为π~3π/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锯齿形部的锯齿数比所述第二锯齿形部的锯齿数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锯齿形部的锯齿数为2~5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连接,第四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连接,从而使顶板、下盖板和两个侧板形成收容电缆线的收容空间;第一锯齿形部和第二锯齿形部使收容空间内形成多个小的散热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和热量扩散,第一锯齿形部的另一端与第三弧形部的一端连接;第三弧形部增大整个外形的散热面积,并且通过其上的散热孔将收容空间内热量排出去,达到散热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本身的结构构造来形成良好的散热空间,创造散热环境,从而使内部电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板,11-第一弧形部,12-第一固定部,13-弧形凸部,2-下盖板,21-第二弧形部,22-第二固定部,3-侧板,31-第三固定部,32-第一连接部,33-第一锯齿形部,34-第三弧形部,35-第二锯齿形部,36-第二连接部,37-第四固定部,38-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母线槽,包括顶板1、下盖板2和两个侧板3,两个侧板3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下盖板2进行垂直连接而形成一个用于收容电缆线的收容空间。

顶板1包括第一弧形部11和两个第一固定部12,第一弧形部11的两端均与第一固定部12连接。

下盖板2包括第二弧形部21和两个第二固定部22,第二弧形部21的两端均与第二固定部22连接。

侧板3包括第三固定部31、第一连接部32、第一锯齿形部33、第三弧形部34、第二锯齿形部35、第二连接部36和第四固定部37,第三固定部31与第一固定部12连接,第三固定部31的内端与第一连接部32的一端进行垂直连接,第一连接部32的另一端与第一锯齿形部33的一端连接,第一锯齿形部33的另一端与第三弧形部34的一端连接,第三弧形部34的另一端与第二锯齿形部35的一端连接,第二锯齿形部3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36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36的另一端与第四固定部37的内端进行垂直连接,第四固定部37与第二固定部22连接。

第三弧形部34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38。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固定部31与第一固定部12连接,第四固定部37与第二固定部22连接,从而使顶板1、下盖板2和两个侧板3形成收容电缆线的收容空间;第一锯齿形部33和第二锯齿形部35使收容空间内形成多个小的散热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和热量扩散,第一锯齿形部33的另一端与第三弧形部34的一端连接;第三弧形部34增大整个外形的散热面积,并且通过其上的散热孔38将收容空间内热量排出去,达到散热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顶板1的一种连接实施方式,第一弧形部11与第一固定部12为一体成型,便于制作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下盖板2的一种连接实施方式,第二弧形部21与第二固定部22为一体成型,便于制作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侧板3与顶板1、下盖板2的一种连接实施方式,第三固定部31与第一固定部12进行贴面焊接,第四固定部37与第二固定部22进行贴面焊接;进行贴面焊接,也就是使各自的外表面进行焊接,增加焊接面积,使之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三弧形部34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弧形部34的弧度为π/6~π/3,第三弧形部34向外向突出,增加收容空间,增加其内部空间,且使内部热量更好地流通,通过散热孔38排出其内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弧形部11和第二弧形部21上设置有2~5个弧形凸部13,弧形凸部13为向外突出,弧形凸部13的弧度为π~3π/2,增加收容空间上下部的散热空间,使热量更好地向四周扩散。

为了使收容空间上部热量更好地向外扩散,第一锯齿形部33的锯齿数比第二锯齿形部35的锯齿数多,增强更多的散热空间,作为优选,第五锯齿形部的锯齿数为2~5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