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多余油脂的轴承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625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多余油脂的轴承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多余油脂的轴承室。



背景技术:

轴承室是各类采用滚动轴承的旋转机械的重要结构。轴承室不仅定位、固定轴承,还为轴承提供一个良好的密封结构,防止外界灰尘、异物进入轴承室,同时防止轴承室内的润滑油脂泄漏。出于维护保养的目的,部分旋转机械需要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将油脂通过油杯注入到轴承室内部。现有技术中,轴承室有两种结构容纳注入的油脂。一是设置较大容量的空腔,以容纳不断加注的油脂;另一种是在轴承室上设置专用的存脂空间。

加注过多油脂,或机械长时间运行会出现油脂品质下降,导致轴承温升高于正常水平,影响轴承寿命的问题。因此需要清理陈旧油脂以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行。对于设置较大容量的空腔的轴承室需要拆卸轴承室装配,才能取出陈旧油脂,且增加了机械的轴向长度。对于设置专用的存脂空间的轴承室,通常采用铸造或焊接来实现存脂结构,存在空间结构复杂,生产制造成本高,且需要定期开盖定清理陈旧油脂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轴承室结构,方便清理陈旧油脂,无需拆卸轴承室装配,且结构简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多余油脂的轴承室,解决现有技术中清理陈旧油脂不便,需要拆卸轴承室装配,且结构简单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多余油脂的轴承室,用于固定安装轴承,该轴承室包括轴承座和与轴承座可拆卸连接的外轴承盖,轴承座和外轴承盖配合形成固定安装轴承的轴承室内腔,轴承室内腔与同轴承相配合的转轴共同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外轴承盖顶部设有连通密闭空间用于给密闭空间添加油脂的油杯,外轴承盖下部内侧与轴承座相接触处设有与密闭空间连通用于容纳油脂的油脂聚集腔,外轴承盖底部设有贯穿外轴承盖的螺孔,螺孔内端与油脂聚集腔连通,外端安装有位于外轴承盖底部外侧的油脂自动释放装置。

进一步地,油脂自动释放装置包括阀体、小球、弹簧、以及调整螺钉,阀体呈螺栓形状,包括圆柱体和与圆柱体一端固为一体的六角头部,圆柱体外周设有用于将阀体安装在螺孔上的外螺纹,阀体内部轴向设有圆孔形排放通道,圆柱体另一端开设有与排放通道连通的圆孔形排放通道入口,六角头部径向开设有一个以上且与排放通道连通的排放通道出口,调整螺钉轴向外周设有螺钉外螺纹,六角头部内部设有与排放通道连通并且与螺钉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排放通道入口、小球、以及排放通道的直径依次递增,小球位于排放通道入口与排放通道相连通处,弹簧位于排放通道内且一端与小球接触,调整螺钉位于螺纹孔内且内端与弹簧另一端接触,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抵紧小球使小球紧密堵住排放通道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和轴承座相接触处设有用于密封的油封。

进一步地,排放通道出口为两个,且以六角头部中心轴线为对称线对称分布于六角头部上。

进一步地,排放通道出口的直径小于排放通道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简单,能自动释放多余油脂,保证油脂品质,保证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轴油脂聚集腔和油脂自动释放装置,能在油脂过多时,将多余油脂自动释放到轴承室外,保证了轴承室内的合理油脂量,有利于轴承达到其正常使用寿命,提高了轴承的可靠性。在油脂品质下降时,通过注入过量新油脂,排出陈旧油脂,以保证油脂品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进行轴承室装配的拆卸,降低了机械的维护劳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脂自动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思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脂自动释放装置六角头部外端面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轴承座,2-外轴承盖,3-轴承,4-转轴,5-油杯,6-油脂聚集腔,7-螺孔,8-油脂自动释放装置,81-阀体,82-小球,83-弹簧,84-调整螺钉,85-圆柱体,86-六角头部,87-排放通道,88-排放通道入口,89-排放通道出口,9-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可以自动释放多余油脂的轴承室,用于固定安装轴承3,该轴承室包括轴承座1和与轴承座1可拆卸连接的外轴承盖2,所述轴承座1和外轴承盖2配合形成固定安装轴承3的轴承室内腔,所述轴承室内腔与同轴承3相配合的转轴4共同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所述外轴承盖2顶部设有连通密闭空间用于给密闭空间添加油脂的油杯5,所述外轴承盖2下部内侧与轴承座1相接触处设有与密闭空间连通用于容纳油脂的油脂聚集腔6,所述外轴承盖2底部设有贯穿外轴承盖2的螺孔7,所述螺孔7内端与油脂聚集腔6连通,外端安装有位于外轴承盖2底部外侧的油脂自动释放装置8。

所述油脂自动释放装置8包括阀体81、小球82、弹簧83、以及调整螺钉84,所述阀体81呈螺栓形状,包括圆柱体85和与圆柱体85一端固为一体的六角头部86,所述圆柱体85外周设有用于将阀体81安装在螺孔7上的外螺纹,所述阀体81内部轴向设有圆孔形排放通道87,所述圆柱体85另一端开设有与排放通道87连通的圆孔形排放通道入口88,所述六角头部86径向开设有两个且与排放通道87连通的排放通道出口89,所述排放通道出口89以六角头部86中心轴线为对称线对称分布于六角头部86上,所述调整螺钉84轴向外周设有螺钉外螺纹,所述六角头部86内部设有与排放通道87连通并且与螺钉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孔,排放通道入口88、小球82、以及排放通道87的直径依次递增,所述排放通道出口89的直径小于排放通道87的直径,所述小球82位于排放通道入口88与排放通道87相连通处,所述弹簧83位于排放通道87内且一端与小球82接触,所述调整螺钉84位于螺纹孔内且内端与弹簧83另一端接触,所述弹簧83处于压缩状态并抵紧小球82使小球82紧密堵住排放通道入口88。

本实用新型在转轴4和轴承座1之间采用油封9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新油脂经位于外轴承盖2上方的的油杯5注入后,随着转轴4的运动,旧油脂会被挤到轴油脂聚集腔6中。由于油脂聚集腔6远离转轴4及轴承3,且位于外轴承盖2的最低处,进入此处的油脂不易被搅动,不易与其他油脂混合。

本实用新型中,油脂自动释放装置8处于常闭状态,此时外界尘埃、水汽无法通过释放装置进入轴承室内部。此时的弹簧83处于压缩状态,小球82在弹簧83压力作用下,与排放通道入口88紧密接触,小球82附近附着的油脂能增强密封效果。弹簧83的压力由其刚度和压缩量确定。若轴承室内油脂过多,机械运行后,轴承室内部压力增大。当轴承室内部压力大于设定压力时,自动释放装置8会处于开放状态,油脂将推动小球82运动,此时油脂进入排放通道87,从排放通道出口89排出。当轴承室内压力减小时,小球将重新回到初始位置,油脂自动释放装置8恢复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拧紧或拧松调整螺钉84来改变弹簧83的预压缩量,达到改变动作压力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