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96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牵引采煤机、提升机等设备在下行过程中,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机械能,利用电控装置,在满足制动要求的前提下将多余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回馈到供电电网中,可极大节约电能。

当电控装置工作于回馈制动状态时,如果遇到电网电压瞬间大幅波动,容易受到冲击而使整个电控装置毁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可靠性强,在煤矿、交通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 LCL缓冲滤波网络将信号传递给网侧功率单元,所述的网侧功率单元将信号传递给中间平波储能单元,所述的中间平波储能单元将信号传递给负载侧功率单元,所述的负载侧功率单元与网侧功率单元均接收控制单元的信号。

所述的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所述的LCL缓冲滤波网络接收电网供电,所述的电玩供电分为a线、b线与c线;

所述的a线串联电感Lg1后并联电感Li1的一端、电容Cf2的一端与电容Cf3的一端;

所述的b线串联电感Lg2后并联电感Li2的一端、电容Cf2的另一端与电容Cf1的一端;

所述的c线串联电感Lg3后并联电感Li3的一端、电容Cf1的另一端与电容Cf3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感Li1的一端并联S3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3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6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6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电感Li2的一端并联S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2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5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5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电感Li3的一端并联S1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4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4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S3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3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2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感Lh1的一端;

所述的S4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4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5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5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6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6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电容Cd的一端与S10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0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11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1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1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2的二极管的一端并联;

所述的电容Cd的另一端并联电感Lh1的另一端与电感Lh2的一端;

所述的电感Lh2的一端并联S7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7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8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8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9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9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S7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7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0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0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负载输出端u;

所述的S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8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1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1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负载输出端v;

所述的S9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9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2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负载输出端w;

所述的S1、S2、S3、S4、S5、S6接收控制单元的信号,所述的S7、S8、S9、S10、S11、S12也接收控制单元的信号。

所述的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所述的控制单元的型号为TMS320F28335型DSP。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储能电容Cd与网侧功率单元之间增加了扼流电抗器Lh1,能够抑制储能电容Cd向网侧回馈电能时的回馈电流上升率。

2.本实用新型在储能电容Cd与负载侧功率单元之间增加了扼流电抗器Lh2,能够抑制负载侧功率单元向储能电容Cd充电时的充电电流上升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了两个扼流电抗器,有效抑制电流冲击,使电能平稳、可靠回馈到电网,极大降低故障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其特征是:LCL缓冲滤波网络将信号传递给网侧功率单元,所述的网侧功率单元将信号传递给中间平波储能单元,所述的中间平波储能单元将信号传递给负载侧功率单元,所述的负载侧功率单元与网侧功率单元均接收控制单元的信号。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所述的LCL缓冲滤波网络接收电网供电,所述的电玩供电分为a线、b线与c线;

所述的a线串联电感Lg1后并联电感Li1的一端、电容Cf2的一端与电容Cf3的一端;

所述的b线串联电感Lg2后并联电感Li2的一端、电容Cf2的另一端与电容Cf1的一端;

所述的c线串联电感Lg3后并联电感Li3的一端、电容Cf1的另一端与电容Cf3的另一端;

所述的电感Li1的一端并联S3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3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6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6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电感Li2的一端并联S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2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5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5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电感Li3的一端并联S1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4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4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S3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3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2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感Lh1的一端;

所述的S4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4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5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5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6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6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电容Cd的一端与S10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0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11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1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1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12的二极管的一端并联;

所述的电容Cd的另一端并联电感Lh1的另一端与电感Lh2的一端;

所述的电感Lh2的一端并联S7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7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8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8的二极管的一端与S9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9的二极管的一端;

所述的S7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7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0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0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负载输出端u;

所述的S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8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1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1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负载输出端v;

所述的S9的三极管的发射极e、S9的二极管的另一端与S1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c、S12的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负载输出端w;

所述的S1、S2、S3、S4、S5、S6接收控制单元的信号,所述的S7、S8、S9、S10、S11、S12也接收控制单元的信号。

实施例3

实施例1或2所述的电压控制式回馈节能装置,所述的控制单元的型号为TMS320F28335型DSP。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