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式电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977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式电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领域用的零部件,特别是一种散热式电动马达。



背景技术:

传统的激光光束打印机的光扫描装置中,其核心部件是扫描电机,用以快速旋转多边形反射镜,将激光光束对着感光筒使其全反射。传统的扫描电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转轴套筒,转轴套筒外壁上设有定子线圈,转轴套筒内筒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头端连接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外壁上连接多边形反射镜,旋转连接部底部转子壳体,转子壳体内设有转子磁铁,转子磁铁与定子线圈水平对齐;旋转轴轴线方向上分布有两个径向支承环,径向支承环上分布有若干凸起。其工作原理是通电后,转子壳体和旋转轴绕旋转轴的中轴线旋转进而带动多边形反射镜旋转将激光光束全反射到感光筒。旋转轴旋转时,因径向支承环上分布有若干凸起,因而旋转时该处会形成动压油膜,将旋转轴外壁与转轴套筒内壁隔开,并经动压油膜形成径向支承确保旋转轴平稳旋转。但目前的扫描电机存在下述缺点:径向支承环随旋转轴旋转,会与动压油膜形成剧烈摩擦进而升高油温,油温过高会导致油膜失效影响旋转轴的正常旋转,进而影响多边形反射镜的反射效果,最终会影响打印效果;旋转轴的底部与密封垫接触,旋转轴旋转时与密封垫的摩擦也会升高油温影响打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式电动马达。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摩擦、散热性好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式电动马达,包括转轴套筒,转轴套筒外壁与石墨套筒连接,石墨套筒外壁上连接有定子线圈,转轴套筒内筒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头端依次连接有散热扇和旋转连接部,旋转连接部外壁上连接有多边形反射镜,旋转连接部底部与转子壳体连接,转子壳体内设有转子磁铁,转子磁铁与定子线圈在水平方向对齐,处于散热扇下方的旋转连接部的表面上设有石墨散热层;所述的旋转连接部包括罩体,罩体罩在转轴套筒上,罩体的开口端连接转子壳体,罩体的封闭端设有环形磁槽;所述的转轴套筒顶端端面设有环形磁条,环形磁条与环形磁槽位置对应,环形磁条与环形磁槽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同;所述的转轴套筒内筒的侧壁上、下部均分布有径向支承环;所述的径向支承环内壁上均匀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凸起。

前述的散热式电动马达中,所述的石墨散热层上表面为波浪形结构。

前述的散热式电动马达中,所述的石墨套筒的外壁为波浪形结构。

前述的散热式电动马达中,所述的转轴套筒内筒的底端设有密封垫。

前述的散热式电动马达中,所述的密封垫上设有静悬浮磁铁,旋转轴尾端设有动悬浮磁铁,动悬浮磁铁与静悬浮磁铁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径向支承环设置在转轴套筒的内筒壁上,旋转轴旋转时,径向支承环保持静止不动;该结构有效避免了径向支承环与动压油膜间的摩擦,避免了摩擦生热,降低了油温,提高了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转轴套筒外壁设置石墨套筒,在旋转轴头端设置散热扇,在散热扇下方的旋转连接部的表面上设置石墨散热层;该结构,能够将旋转轴与转轴套筒内筒内的润滑油摩擦产生的热量及时由石墨套筒传导出,向周围辐射,且通过散热扇增加了热量流动性,使热量及时散发;不仅如此,通过石墨散热层增加了热传导性,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转轴套筒顶端端面设有环形磁条,在旋转连接部的罩体的封闭端设置环形磁槽,环形磁条和环形磁槽位置对应,且其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同;通过该结构,在环形磁条和环形磁槽同行相斥的作用下,使旋转轴在转轴套筒处于“悬浮”状态,避免了旋转轴底部与密封垫接触,进一步避免了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扫描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径向支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石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转轴套筒,2-定子线圈,3-旋转轴,4-密封垫,5-静悬浮磁铁,6-旋转连接部,7-动悬浮磁铁,8-多边形反射镜,9-转子壳体,10-转子磁铁,11-罩体,12-环形磁槽,13-环形磁条,14-径向支承环,15-凸起,16-石墨套筒,17-散热扇,18-石墨散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散热式电动马达,构成如图2-4所示,包括转轴套筒1,转轴套筒1外壁与石墨套筒16连接,石墨套筒16外壁上连接有定子线圈2,转轴套筒1内筒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头端依次连接有散热扇17和旋转连接部6,旋转连接部6外壁上连接有多边形反射镜8,旋转连接部6底部与转子壳体9连接,转子壳体9内设有转子磁铁10,转子磁铁10与定子线圈2在水平方向对齐,处于散热扇17下方的旋转连接部6的表面上设有石墨散热层18;所述的旋转连接部6包括罩体11,罩体11罩在转轴套筒1上,罩体11的开口端连接转子壳体9,罩体11的封闭端设有环形磁槽12;所述的转轴套筒1顶端端面设有环形磁条13,环形磁条13与环形磁槽12位置对应,环形磁条13与环形磁槽12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同;所述的转轴套筒1内筒的侧壁上、下部均分布有径向支承环14;所述的径向支承环14内壁上均匀分布有一个以上的凸起15。

前述的石墨散热层18上表面为波浪形结构。该结构能够增加散热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前述的石墨套筒16的外壁为波浪形结构,如图4所示。该结构能够增加散热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前述的转轴套筒1内筒的底端设有密封垫4。

前述的密封垫4上设有静悬浮磁铁5,旋转轴3尾端设有动悬浮磁铁7,动悬浮磁铁7与静悬浮磁铁5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异。通过磁铁异形相吸,使旋转轴3在旋转时,在保持方向保持平衡,避免旋转时,飞出转轴套筒1。

前述转轴套筒1内填充有液态润滑油。

工作时,对定子线圈2通电,在定子线圈2与转子磁铁10的作用下,转子壳体9、旋转轴3和多边形反射镜8绕旋转轴3的轴线旋转,多边形反射镜8将激光光束全反射到感光筒。旋转时,转轴套筒1的径向支承环14处形成动压油膜为旋转轴3提供径向支承力;环形磁条13和环形磁槽12间的排斥力,旋转轴3、多边形反射镜8、旋转连接部6、转子壳体9、散热扇17和转子磁铁10的重力,静、动悬浮磁铁7间的吸引力,在竖直方向形成平衡,使旋转轴3处于“悬浮”状态。工作中,旋转轴3与润滑油摩擦产生的部分热量经石墨套筒16传导出,向外辐射;部分热量经石墨散热层18传导出,由散热扇17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