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022发布日期:2018-11-13 22:3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器盒。



背景技术:

电器盒是一种继电器和保险丝载体,其可以采用保险丝限制电流的方法,将从蓄电池或控制开关流出的大电流分配成若干个小电流并输送到各个继电器、用电器或开关中,因此,电器盒对于电器、导线甚至是开关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目前,在汽车行业中,电器盒的应用非常普遍。电器盒包括连接器,在线束生产时,连接器上已经装配了导线,为了保护连接在连接器上的导线,在电器盒上安装连接器时,只能将连接器从电器盒的下方穿过电器盒上的安装腔,再将连接器固定在安装腔内。由于连接器的体积较大,为了确保连接器能够从电器盒上的安装腔中穿过,通常会将安装腔的宽度设计得较宽,因此使得安装在电器盒上的连接器与安装腔之间的间隙较大。由于连接器与安装腔之间的间隙较大,当电器盒受到撞击时,容易损坏连接器的连接结构,从而导致连接器松脱,使得车内器件接触不良,进而导致部分电器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器盒,以解决当现有电器盒受到撞击时,由于连接器与电器盒的安装腔之间的间隙较大,从而导致连接器松脱的技术问题,以确保车内电器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盒,包括第一本体和连接器,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壁上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容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部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在安装所述连接器时,所述连接部从所述第二凹槽穿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尺寸与所述连接部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上设有卡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接部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件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卡接部包括底座、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呈L型,且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呈L型,且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三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远离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四连接件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五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五连接件连接的第六连接件,所述第五连接件远离所述第六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六连接件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筋条,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限位筋条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盒,包括第一本体和连接器,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壁上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本体容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部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通过在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并使所述第二本体容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同时,使所述连接部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以实现将所述连接器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同时通过使所述第二本体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的内侧壁上,以避免所述连接器在所述安装腔内发生移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当所述电器盒受到撞击时,由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安装腔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导致所述连接器松脱,以确保所述连接器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安装腔内,进而避免了车内器件接触不良,因此确保了车内电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安装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

其中,1、第一本体;11、安装腔;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卡接部;141、底座;142、第一连接件;143、第二连接件;15、限位筋条;2、连接器;21、第二本体;22、连接部;221、第一卡接件;222、第三连接件;223、第四连接件;224、第二卡接件;225、第五连接件;226、第六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器盒,包括第一本体1和连接器2,所述第一本体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连接器2包括第二本体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21的侧壁上的连接部22,所述第二本体21容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且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部2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2,并使所述第二本体21容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的同时,使所述连接部2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以实现将所述连接器2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1内,同时通过使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以避免所述连接器2在所述安装腔11内发生移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当所述电器盒受到撞击时,由于所述连接器2与所述安装腔11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导致所述连接器2松脱,以确保所述连接器2能够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1内,进而避免了车内器件接触不良的问题,因此确保了车内电器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在安装所述连接器2时,所述连接器2能够从所述电器盒的下方穿过所述安装腔11再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与所述第一凹槽12相对设置;在安装所述连接器2时,所述连接部22从所述第二凹槽13穿过。由于在安装所述连接器2时,所述连接器2上已经装配了导线,因此只能将所述连接器2从所述电器盒的下方穿过所述安装腔11再进行固定。通过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13,并使所述第二凹槽13与所述第一凹槽12相对设置,使得在安装所述连接器2时,当所述第二本体21从所述安装腔11穿过时,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21上的所述连接部22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13中穿过,从而确保在安装所述连接器2时,所述连接器2能够从所述电器盒的下方穿过所述安装腔11再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电器盒的所述第一本体21上安装所述连接器2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将所述连接器2放置在所述电器盒的下方,并使所述连接器2的所述第二本体21与所述安装腔11相对放置,同时使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第二凹槽13相对放置,然后使所述第二本体21穿过所述安装腔11的同时,使所述连接部22穿过所述第二凹槽13,最终所述连接器2从所述电器盒的下方穿过所述安装腔11。此时,所述连接器2位于所述电器盒的上方,接着将所述连接器2旋转180°,以使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一凹槽12相对放置,然后使所述第一本体21容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的同时,使所述连接部2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从而实现所述连接器2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1上,完成所述连接器2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2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二凹槽13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的上下表面。通过使所述第一凹槽12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的上下表面,以便于所述连接部22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此外,通过使所述第二凹槽13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的上下表面,以确保在安装所述连接器2时,所述连接部22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13中穿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所述连接部22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13中穿过,以确保所述连接器2能够从所述电器盒的下方穿过所述安装腔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部22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且所述第二凹槽13的尺寸与所述连接部22的尺寸相匹配。通过使所述第二凹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连接部22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并使所述第二凹槽13的尺寸与所述连接部22的尺寸相匹配,以确保所述连接部22能够从所述第二凹槽13中穿过,从而确保所述连接器2能够从所述电器盒的下方穿过所述安装腔11。此外,由于所述第二凹槽13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靠近其边缘的位置上,通过使所述第二凹槽13的尺寸与所述连接部22的尺寸相匹配,以避免由于所述第二凹槽13在所述第一本体1上所占用的位置较大,导致所述电器盒靠近所述第二凹槽13的一端的侧壁的厚度较薄,进而导致所述电器盒的整体强度低的问题,以确保所述电器盒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连接部22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上设有卡接部14,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卡接部14卡接。通过在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上设置所述卡接部4,以使所述卡接部14与所述连接部22卡接,从而实现所述连接部22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卡接部14卡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4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连接部22包括第一卡接件221和第二卡接件224,所述第一卡接件221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件224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通过在所述卡接部14上设置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并在所述连接部22上设置所述第一卡接件221和所述第二卡接件224,以使所述第一卡接件221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同时使所述第二卡接件224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连接部22与所述卡接部14的卡接。

如图3所示,为了形成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以确保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卡接件221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卡接,并确保能够实现所述第二卡接件224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卡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4包括底座141、第一连接件142和第二连接件143,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14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42呈L型,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42、所述底座141和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件14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1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143呈L型,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43、所述底座141和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槽。通过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42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141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142、所述底座141和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从而确保能够实现所述第一卡接件221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卡接;同时通过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3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座141的另一端,以使所述第二连接件143、所述底座141和所述第一凹槽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槽,从而确保能够实现所述第二卡接件224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卡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卡接件221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且所述第二卡接件224至少部分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具体表现为:所述第一卡接件221包括第三连接件222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22连接的第四连接件223,所述第三连接件222远离所述第四连接件2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21上,所述第四连接件223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卡接件224包括第五连接件225以及与所述第五连接件225连接的第六连接件226,所述第五连接件225远离所述第六连接件22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21上,所述第六连接件226容置并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222与所述第四连接件223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所述第一卡接件221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即可。为了在确保所述第一卡接件221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的同时,便于所述第一卡接件221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222与所述第四连接件223垂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件225与所述第六连接件226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所述第二卡接件224能够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即可。为了在确保所述第二卡接件224能够牢靠地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的同时,便于所述第二卡接件224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接件225与所述第六连接件226垂直连接。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避免所述连接器2在所述安装腔11内发生移动,以避免当所述电器盒受到撞击时,由于所述连接器2与所述安装腔11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导致所述连接器2松脱,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限位筋条15,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限位筋条15的顶部上。通过在所述安装腔11内设置多个所述限位筋条15,并使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限位筋条15的顶部上,以对所述第二本体21进行限位,从而有效地避免所述连接器2在所述安装腔11内发生移动,以避免当所述电器盒受到撞击时,由于所述连接器2与所述安装腔111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导致所述连接器2松脱,进而确保所述连接器2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1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器盒,包括第一本体1和连接器2,所述第一本体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腔11,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连接器2包括第二本体2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本体21上的连接部22,所述第二本体21容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且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所述连接部2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通过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2,并使所述第二本体21容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的同时,使所述连接部22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凹槽12内,以实现将所述连接器2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1内,同时通过使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侧壁抵靠在所述安装腔11的内侧壁上,以避免所述连接器2在所述安装腔11内发生移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当所述电器盒受到撞击时,由于所述连接器2与所述安装腔11之间的间隙较大而导致所述连接器2松脱,以确保所述连接器2牢靠地连接在所述安装腔11内,进而避免了车内器件接触不良,因此确保了车内电器的正常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