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3814发布日期:2020-12-08 13:5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



背景技术:

泵是用来产生动力,使流体在热载体炉、用热设备及其管道系统中液相流动的机械设备。图1为背景技术中一种泵的电机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i1处的放大示意图。

电机包括定子部件01、转子部件02、电路板03及与电路板03电连接的霍尔元件04。

定子部件01包括环形支架部011,环形支架部011上设置用于定位霍尔元件04的定位槽012。霍尔元件04包括本体041和引线042,引线042具体为3根,本体041置于定位槽012,引线042与电路板03通过焊接连接。

为保证电机的绝缘性能,一般会在霍尔元件04的引线042与电路板03焊接后,对电机整体进行注塑。

由于电机在注塑过程中存在较大注塑压力,霍尔元件04的引线042强度小,在注塑材料的冲击下可能会出现引线042变形的现象,存在各引线042接触短路导致电机工作失效的风险。

有鉴于此,如何降低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对霍尔元件的引线的冲击,从而保证电机运行稳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包括电机、泵体和叶轮,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和转子部件,所述电机壳与所述泵体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设于所述泵体的内腔,所述转子部件能够带动所述叶轮旋转,所述电机还包括定子部件、位于所述定子部件上方的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霍尔元件、套设所述霍尔元件的引脚的保护套、和将所述定子部件、所述电路板、所述霍尔元件及所述保护套包封成一体的灌封体,所述定子部件包括定子骨架,所述定子骨架的朝向所述电路板的端部包括凹槽,所述霍尔元件的基体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所述保护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基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其电机包括定子部件、位于定子部件上方的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的霍尔元件、套设霍尔元件的引脚的保护套、和将定子部件、电路板、霍尔元件及保护套包封成一体的灌封体,保护套至少部分位于基体与电路板之间。相比背景技术,通过增设保护套,将保护套套设于霍尔元件的引脚外,注塑过程中降低了注塑材料对引脚的冲击,能够降低引脚之间接触导致短路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背景技术中一种泵的电机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图1中i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图3中定子部件、电路板、霍尔元件及保护套的配合示意图;

图5:图4中i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图4中霍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4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7中保护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9:图4中霍尔元件与保护套的配合示意图;

图10:另一种保护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3-图10中附图标记如下:

电机1、电机壳11、转子部件12、定子部件13;

定子骨架131、凹槽132、开口1321、支撑柱133;

泵体2、内腔20、叶轮3;

电路板4、安装孔41;

霍尔元件5、引脚51、基体52;

第一引脚511、第二引脚512、第三引脚513;

第一连接部514、第二连接部515;

保护套6/6’、第一贯通孔61/61’;

第二贯通孔62/62’、第三贯通孔63/63’、开口槽64;

第一端口610、第二端口620、第三端口630;

第一孔口部611、第二孔口部621、第三孔口部631;

灌封体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首先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说明书附图为视角,目的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泵保护结构的限制。下文中所述的轴向是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泵的电机的轴方向。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泵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定子部件、电路板、霍尔元件及保护套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4中i2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霍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4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保护套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4中霍尔元件与保护套的配合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是泵的内部结构,泵可广泛用于热泵系统中液体的循环、农田灌溉中抽排水等,本实用新型以循环泵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泵包括电机1,泵体2和叶轮3,电机1包括电机壳11和转子部件12,电机壳11与转子部件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叶轮3设于泵体2的内腔20,通过转子部件12旋转能够带动叶轮3旋转。

本实施例中,电机1还包括定子部件13、电路板4、霍尔元件5、保护套6和灌封体7。电路板4位于定子部件13上方,霍尔元件5包括引脚51和基体52,引脚51具体包括三个引脚,引脚51穿过电路板4的安装孔41并与电路板4焊接固定,从而与电路板4电连接,霍尔元件4通电能够检测转子部件12的转子的转速。保护套6为塑料材料注塑成型,保护套6套设于引脚51外。电机1为bmc塑封电机,采用注塑封装技术将定子部件13、电路板4、霍尔元件5和保护套6包封成一体,注塑材料凝固后形成灌封体7。定子部件13包括注塑成型的定子骨架131,定子骨架131的朝向电路板4的端部包括凹槽132,霍尔元件5的基体52置于该凹槽132。上述保护套6至少部分位于基体52与电路板4之间。

由于电机1在bmc注塑进料过程中存在较大注塑压力,霍尔元件5的引脚51强度小,在注塑材料冲击下引脚51易变形、歪斜,可能导致引脚51之间接触短路,最终导致电机工作失效。本实施例,通过增加设置保护套6,将保护套6外套于霍尔元件5的引脚51,降低了注塑材料对引脚51的冲击,使得引脚51不易变形,降低了短路的风险,确保泵正常工作。

具体的,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霍尔元件5的引脚51具体为第一引脚511、第二引脚512和位于第一引脚511、第二引脚512之间的第三引脚513。相应的,与引脚51配合的保护套6包括第一贯通孔61、第二贯通孔62和位于第一贯通孔61、第二贯通孔62之间的第三贯通孔63。第一引脚511贯穿第一贯通孔61,第二引脚512贯穿第二贯通孔62,第三引脚513贯穿第三贯通孔63。如此设置,第一引脚511、第二引脚512和第三引脚513之间通过保护套6隔开,使各引脚不会接触短路。

进一步的,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引脚511包括朝第三引脚513弯曲的第一连接部514,第二引脚512包括朝第三引脚513弯曲的第二连接部515。上述保护套6还包括开口槽64,开口槽64的开口朝向基体52,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部514和至少部分第二连接部515位于开口槽64内。通过设置开口槽64,开口槽64容纳第一连接部514和第二连接部515,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对引脚51的冲击。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第一贯通孔61包括朝向基体52的第一端口610,第二贯通孔62包括朝向基体52的第二端口620,第三贯通孔63包括朝向基体52的第三端口630。第三端口630超出第一端口610,第三端口630超出第二端口620。即,第三贯通孔63的前端高于第一贯通孔61和第二贯通孔62。在霍尔元件5与保护套6的装配过程中,先将第三引脚513插入第三贯通孔63,通过其定位后,再将第一引脚511和第二引脚512微调后分别插入第一贯通孔61和第二贯通孔62。如此设置,便于霍尔元件5与保护套6的装配。

图10为另一种保护套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保护套6’包括第一贯通孔61’、第二贯通孔62’和位于第一贯通孔61’、第二贯通孔62’之间的第三贯通孔63’。第一贯通孔61’包括第一孔口部611,第一孔口部611朝基体52方向内径渐大,第二贯通孔62’包括第二孔口部621,第二孔口部621朝基体52方向内径渐大,第三贯通孔63’包括第三孔口部631,第三孔口部631朝基体52方向内径渐大。即,第一孔口部611、第二孔口部621和第三孔口部631都呈喇叭状设置。如此,第一孔口部611、第二孔口部621和第三孔口部631作为导向部有利于引脚51插入,能够提高霍尔元件5与保护套6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霍尔元件5的基体52部分置于凹槽132,保护套6的上端抵接电路板4,保护套6的下端抵接基体52。如此,通过电路板4和基体52将保护套6轴向夹住,使其更能抵抗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的冲击,保护套6对引脚51的保护效果更好,能够降低各引脚51之间接触短路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定子骨架131呈圆环状,凹槽132包括朝向定子骨架131内侧的开口1321,定子部件13还包括支撑柱133,支撑柱133与定子骨架131一体注塑成型,支撑柱133位于开口1321处,支撑柱133能够遮蔽至少部分上述开口1321。当然,支撑柱的具体结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变更设计,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霍尔元件5的引脚51外套设保护套6,并通过将第一引脚511、第二引脚512和第三引脚513分别插入保护套6的第一贯通孔61、第二贯通孔62和第三贯通孔63,将三个引脚隔离开,降低了电机1注塑过程中注塑材料对引脚51的冲击,使得引脚51不易变形,降低了短路的风险,确保泵正常工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