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差分反相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2947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差分反相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
反相器是一种可嵌入模拟和数字电路中的非常有用的电子器件。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中,反相器结构非常简单,如图7所示。图7所示的反相器包括一对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对包括相连的P型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T1)和N型MOS晶体管(T2)。这些晶体管的漏极与漏极相连,其控制端G1和G2彼此相连。在数字应用中,将二进制输入信号(Vin)加到晶体管控制端(G1,G2)。在反相器的输出端得到具有可能的二进制值,即逻辑1或逻辑0之一的输出信号(OUT),所述输出信号(OUT)相对于输入信号基本上有180度的相移。在线性应用中,反馈电阻(R)连接在晶体管漏极和晶体管栅极之间。这样就得到了稳定的晶体管工作点。对此应用而言,重要的参数是晶体管对的跨导。跨导可以数学方式用关系式(1)表示为gm=β(VGS-VTH)(1)在关系式(1)中,β是取决于晶体管的几何属性,即其宽度(W)和长度(L)的参数。VGS是晶体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VTH是门限电压,即晶体管导通和通过漏电流所需的电压。VTH还取决于所用技术。从关系式(1)可知,通过控制参数β、VGS、VTH之一或其组合来控制跨导gm。在晶体管对的电源较低,例如为0.5伏的应用中,有必要在诸如缓冲和振荡生成的应用中获得尽可能大的gm。
在美国专利文献A4387349中考虑了一种在生成振荡的晶体振荡器中使用的反相器。该专利中公开的晶体振荡器是利用包含与N型晶体管相连的P型晶体管的CMOS晶体管来实现的。所述晶体管的栅极通过电容相连。每个栅极还连接到用于偏置B类晶体管对的参考电压发生器。在振荡器中,这可能是用于偏置的合适的解决方案,但在线性应用时,必须为缓冲器提供A类偏置,以提供最大线性度。因此可以用具有不同参考电压的器件来实现适合线性应用和振荡生成的合适的反相器,参考电压依应用类型,即线性应用或振荡产生应用而定。这种解决方案增加了电路的复杂度和成本。此外,在使用两对晶体管的差分应用中,希望两对晶体管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特性,如gm和DC(直流)工作点。这在技术上难以用固定偏置获得并可能导致不正常工作的差分级。这就是希望针对线性应用和振荡产生的差分应用中所采用的晶体管对进行偏置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差分应用的改进的CMOS反相器。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目的是用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器件来实现的,所述器件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对在与差分反相器的差分输出端相连的分压器的输出端上产生的偏置控制信号作出响应,产生第二输入信号向量的可控偏置发生器,所述偏置控制信号指示差分输出的DC电压。
差分反相器具有两个输出端,用于产生基本上反相,即彼此相移180度的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两个电阻器彼此相等,例如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简单电阻彼此串联在输出端之间。因为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是反相的,所以这两个电阻器的连接点上测得的AC(交流)电压将基本上为零伏。同时,相同点上测得的DC电压将基本上为反相器输出的DC电压的平均值。对这两个输出之间的DC电压差进行检测并生成偏置控制信号。偏置控制信号输入到可控偏置发生器,所述可控偏置发生器产生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对输入信号。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是控制差分反相器的DC电压信号,以便第一输出信号和第二输出信号之间的DC差尽可能小,理想情况下为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差分反相器包括第一晶体管对和第二晶体管对,每对晶体管包括漏极与漏极相连的P型MOS晶体管和N型MOS晶体管,所述N型晶体管具有通过第三电阻器接收第二输入信号向量的分量的第一控制端,而所述P型晶体管具有通过第四电阻器接收第二输入信号向量的分量的第二控制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可控偏置发生器包括连接到第二CMOS反相器和第三CMOS反相器的第一CMOS反相器,第一CMOS反相器接收偏置控制信号并产生与偏置控制信号成比例的可变控制信号以便输入第二CMOS反相器和第三CMOS反相器,第二CMOS反相器和第三CMOS反相器响应可变控制信号而生成第二输入信号向量。当偏置控制信号基本上为电源电压的一半时,第一控制信号为高于电源电压的一半的电压,而第二控制信号为低于电源电压的一半的电压。第三和第二控制信号确定差分反相器中晶体管对的VGS电压,进而根据关系式(1)的结果确定晶体管对的gm参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控偏置发生器中包含的任一CMOS反相器包括一对相连的N型MOS晶体管和P型MOS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具有不同的几何属性。如果MOS晶体管对是采用匹配的晶体管来实现的,则输出DC电压在理想情况下为电源电压的一半。MOS晶体管的漏电流的一级近似取决于晶体管的几何属性,如等式(2)所示ID=kWL(VGS-VTH)2---(2)]]>在等式(2)中,ID是漏电流,k取决于所用技术,W是晶体管宽度,而L是晶体管长度,其他符号与等式(1)中相同。面积是可以更好地确定MOS晶体管的几何属性的几何参数,即A=W×L。在特定技术中,面积参数之一、如L对所有晶体管保持恒定,而其他参数如W则经过修改。使用这种程序,就可以获得具有不同电特性的晶体管,如关系式(2)所示。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包含改进的差分反相器的差分振荡器,所述差分振荡器具有连接在改进的差分反相器的差分输出端之间的LC储能电路,所述差分输出端跨接到差分输入上。
在振荡应用中希望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电源,尤其是在考虑采用较低电压如0.5伏电池供电的电路时。这就是在这些应用中无法使用经典振荡电路的原因。由于技术不完善,晶体管对的DC输出并不是电源电压的一半,且晶体管对不提供高gm,以及振荡器要么不起振要么振荡不对称。本发明的振荡器具有可连续适应晶体管对DC工作点变化的偏置。
通过如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清楚本发明的以上及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的框图,图2显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差分反相器中的晶体管对的详细图,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控偏置发生器的实施例,图4显示了包含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控偏置发生器中的反相器的实施例,图5显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的振荡器的框图,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振荡器的详细图,图7显示了本专业公知的CMOS反相器。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的框图。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包括差分反相器30,差分反相器30具有用于接收包括第一输入信号DIN1和第二输入信号DIN2的第一信号向量的差分输入端。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还包括用于接收第二输入信号向量的差分控制输入端,所述向量包括第一控制信号DC1和第二控制信号DC2。所述改进的差分反相器具有用于传输第三差分信号向量的差分输出端,所述向量包括第一输出信号OUT1和第二输出信号OUT2。
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还包括可控偏置发生器10,该可控偏置发生器10生成包含第一控制信号DC1和第二控制信号DC2的第二输入信号向量。所述第二信号向量是响应偏置控制信号Cin而生成的。该偏置控制信号是在第一电阻器ROS1到基本上等于第一电阻器ROS1的第二电阻器ROS2的连接点P上获得的。第一电阻器ROS1的一端与第二电阻器ROS2的一端与差分输出相连。如果将信号OUT1的DC电压记为V1,将信号OUT2的DC电压记为V2,则点P上测得的DC电压为(V1+V2)/2。这里应该指出,因为V1的AC分量基本上与V2的AC分量反相,所以点P上测得的电压的AC分量基本上为零。理想情况下,V1等于电压V2,且V2等于晶体管对的电源电压的一半。在此情况下,点P上测得的DC电压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在实际电路中,V1和V2之间有差异,所以点P上测得的DC电压要么高于电源电压的一半要么低于电源电压的一半。这决定了要可控偏置发生器10提供第二输入信号向量以控制差分反相器的偏置,使得差分反相器10的跨导尽可能高。
图2显示了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差分反相器中的晶体管对的详细图。差分反相器10包括第一晶体管对和第二晶体管对。每对晶体管包括漏极与漏极相连的N型MOS晶体管T2和P型MOS晶体管T1。N型晶体管T2具有第一控制端G2,用以通过第三电阻器R3接收第二控制信号DC2。P型晶体管T1具有第二控制端G1,用以通过第四电阻器R4接收第一控制信号DC1。第三电阻器R3和第四电阻器R4分别将所述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一控制信号DC1和第二控制信号DC2。第一控制信号低于电源电压VDD的一半,而第二控制信号DC2高于电源电压VDD的一半。电容C1用于使AC电流分量与DC电流分量去耦合,且必须具有比晶体管的寄生输入电容低得多的阻抗值。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控偏置发生器10的实施例。可控偏置发生器10包括连接到第二CMOS反相器12和第三CMOS反相器13的第一CMOS反相器11。第一CMOS反相器11接收偏置控制信号Cin并生成输入第二CMOS反相器12和第三CMOS反相器13的可变控制信号VR。第二CMOS反相器12和第三CMOS反相器响应可变控制信号VR而生成第二输入信号向量DC1、DC2。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控偏置发生器10中所包括的反相器的实施例。包括在可控偏置发生器中的任一反相器包括一对漏极与漏极相连的CMOS晶体管T1′和T2′。其受控端即栅极端也彼此相连。这些晶体管的特征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属性,即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面积A1和A2。通常,两个晶体管的长度L彼此相等,而其宽度W不同。这样,DC工作点如其漏电流根据关系式(2)依赖于晶体管的几何属性。在漏电流彼此相等,即晶体管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晶体管漏极端上测得的DC电压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否则DC电压取决于晶体管的面积比率。
图5显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的振荡器400的框图。差分振荡器400包括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所述差分振荡器400具有连接在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的差分输出端之间的LC储能电路401,差分输出端跨接到差分输入端上。使用此电路可生成周期性波形。LC储能电路401决定振荡器400的振荡频率。在较低供电电压如0.5伏应用中,振荡器在其输出端上提供尽可能多的能量以便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电源,这是非常重要的。当考虑正弦波振荡时,如果振荡器任一输出端上的DC电压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则效率几乎最高。正弦波振荡是必要的,尤其在诸如收发器中混频器的应用中。在物理条件不那么严格的应用,如石英晶体振荡器中,可以像美国专利公开号A4095195中所述那样将差分反相器的差分控制输入端连接到固定电压端,如参考电压端和电源端。此解决方案不适用于工作在较低电源电压下的LC振荡器,因为如果晶体管对中包括的晶体管彼此在技术上实质上不相同,则振荡器可能不起振。在本申请中,即便振荡器彼此在技术上不相同,可控偏置发生器也会响应控制Cin信号而为晶体管提供正确的DC偏置信号,这样振荡器可轻易地起振。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振荡器400的详细图。在图6中,先前描述过的构件块用点线标识。差分反相器30用第一对晶体管M1、M2和第二对晶体管M1’和M2’来实现。第三电阻器R1将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一控制信号DC1或第二控制信号DC2。第一控制信号低于电源电压VDD的一半,而第二控制信号DC2高于电源电压VDD的一半。电容C1用于使AC电流分量与DC电流分量去耦合,必须具有比晶体管的寄生输入电容低得多的值。反相器11、12和13是分别用晶体管对(T1’、T2’)、 (T1”、T2”)和(T1、T2)来实现的。反相器中包括的每对晶体管包括面积不同的晶体管。
注意,本发明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例。本发明范围也不受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标号所限制。用语“包括”不排除其他不同于权利要求中所提及的部件。元素之前的用语“一个”不排除有多个那样的元素。构成本发明组成部分的装置可以专用硬件或可编程处理器的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在于每项新特征或若干特征的组合。术语“栅极”指MOS晶体管的控制输入端。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差分反相器(30)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所述差分反相器(30)具有-用于接收包含第一输入信号(DIN1)和第二输入信号(DIN2)的第一对输入信号的差分输入端,-用于接收包含第一控制信号(DC1)和第二控制信号(DC2)的第二对输入信号的差分控制输入端,-用于发送包含第一输出信号(OUT1)和第二输出信号(OUT2)的第三差分信号向量的差分输出端,-所述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可控偏置发生器(10),所述可控偏置发生器(10)响应在与所述差分反相器(30)的所述差分输出端相连的分压器的输出端上生成的偏置控制信号(Cin)而生成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向量,所述偏置控制信号指示所述差分输出的DC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控制信号(Cin)是在第一电阻器(ROS1)到与所述第一电阻器(ROS1)基本相等的第二电阻器(ROS2)的连接点(P)上生成的,所述第一电阻器(ROS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差分输出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反相器(30)包括第一晶体管对和第二晶体管对,所述每对晶体管包括漏极与漏极相连的N型MOS晶体管(T2)和P型MOS晶体管(T1),所述N型晶体管(T2)具有用以通过第三电阻器(R3)接收所述第二控制信号(DC2)的第一控制端(G2),所述P型晶体管(T1)具有用以通过第四电阻器(R4)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DC1)的第二控制端(G1)。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偏置发生器(10)包括连接到第二CMOS反相器(12)和第三CMOS反相器(13)的第一CMOS反相器(11),所述第一CMOS反相器(11)接收所述偏置控制信号(Cin)并生成输入到所述第二CMOS反相器(12)和所述第三CMOS反相器(13)的可变控制信号(VR),所述第二CMOS反相器(12)和所述第三CMOS反相器响应所述可变控制信号(VR)而生成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向量(DC1、DC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可控偏置发生器(10)中的任一所述CMOS反相器包括一对的P型MOS晶体管(T1’)和N型MOS晶体管(T2’),所述晶体管彼此相连并分别具有不同的几何属性A1’和A2’。
6.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的差分振荡器(400),所述差分振荡器具有连接在所述改进的差分反相器(100)的所述差分输出端之间的LC储能电路(401),所述差分输出端跨接在所述差分输入端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用于接收第一输入信号(DIN1)和第二输入信号(DIN2)的差分反相器(30),所述反相器(30)还包括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DC1)和第二控制信号(DC2)的差分控制输入端。所述差分反相器还包括用于传输第一输出信号(OUT1)和第二输出信号(OUT2)的差分输出端。所述差分反相器还包括可控偏置发生器(10),以响应偏置控制信号(Cin)而生成第二输入信号向量。控制偏置信号(Cin)是在与差分反相器(30)的差分输出端相连的分压器(ROS1,ROS2)的输出端上生成的,所述偏置控制信号(Cin)表示差分输出的DC电压。
文档编号H03K3/354GK1615581SQ02827142
公开日2005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7日
发明者J·H·A·布雷克曼斯, J·A·H·M·卡尔曼, G·W·德荣格 申请人: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